陳秀娟



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000萬輛。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之源,動力電池市場的規模不可忽視,未來行業的發展前景也將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由此,一些新型的電池技術也隨之誕生并被引入國內。
1月18日,超威集團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簡稱GE公司)在浙江長興舉行Durathon鈉鹽電池項目簽約儀式,結合雙方產業、技術優勢,共同創建合資公司,拓展鈉鹽電池的應用領域,邁出搶灘儲能市場的關鍵性一步。
作為一種新型的電池,鈉鹽電池有何優勢?超威作為引入此次技術的主體,它本身在電池領域的運營情況如何?
為什么是鈉鹽電池?
在簽約儀式上,超威集團董事長周明明表示,超威將“倡導綠色能源、完美人類生活”作為自己的使命,立志成為“全球新能源行業的偉大公司”。
據記者了解,鈉鹽電池是高溫鈉電池的一種,發明于1978年。其正極是固態NiCl2,負極為液態Na,電解質為固態β-Al2O2陶瓷,充放電時鈉離子通過陶瓷電解質在正負電極之間漂移。是一款穩定性強、安全性高、使用壽命長、應用范圍廣泛、原材料易獲得并無毒、廢品回收工藝簡單且無污染的綠色產品。
據了解,鈉鹽電池經GE全球研發中心整合,技術已經處于相對成熟的階段。目前,已經應用在全球25個國家,建成太陽能、風電組合、峰值管理、通信基站等儲能項目。“鈉鹽電池技術在國際上是一種先進技術,有著它自身的優勢。由于成本較高,在國內還沒有被大面積推廣以及應用,但它在國內的市場前景不可估量。”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立泉在接受《汽車觀察》記者采訪時表達出對鈉鹽電池的信心。
據業內專家介紹,當前,儲能系統主要分為五類:機械儲能、電氣儲能、電化學儲能、熱儲能和化學儲能,在眾多的儲能技術中,電化學儲能潛力巨大。其中,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這三類電化學儲能技術占據中國整個儲能裝機總量的94%,居于主導地位。而相對于鋰離子電池和鉛蓄電池,鈉鹽電池的安全可靠、循環壽命長、比能量高、成本節約、環境友好特性,被認為是一種適用于新能源并網、分布式發電及微電網的新型儲能技術。
該項目計劃將在18個月后投產,投產后,主要運用在電網儲能、通信基站及動力電源領域。借助鈉鹽電池的應用優勢,能有效調節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中用電與發電的時差矛盾,提高發電設備的利用率。未來的第二代第三代鈉鹽電池,可以為新一代高能效汽車、火車機車和礦用車輛、船舶等領域的大型混合動力或純電動交通工具提供儲能。
無疑,此次鈉鹽電池項目的引入,使超威在成為“全球新能源行業的偉大公司”的道路上又邁出新的一步。
動力電池“兩步走”
據記者了解,在引進鈉鹽電池之前,超威集團在動力電池領域已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目前在鉛酸動力電池領域的銷售額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在動力鋰電池方面,超威集團的相關技術儲備還有待提升。
從最初應用于電動自行車,到現在應用到電動汽車領域,動力電池正在逐步改變人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并且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據超威子公司浙江超威創元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延先介紹,目前,超威集團在動力電池方面主要分兩步走:一是繼續推動鉛酸電池在電動自行車上的應用,二是研究動力鋰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超威集團旗下的浙江超威創元實業有限公司已經進入國家工信部公示的第四批動力電池企業目錄,未來公司也將在這一領域繼續推進相關業務的發展。
具體到如何推動動力鋰電池業務層面,孫延先在接受《汽車觀察》記者采訪時表示,超威集團目前已經在技術、生產能力保障、售后服務、電池后市場應用四個方面進行了相關部署。
在技術領域,超威集團目前已經成立了強大的技術團隊,并建成一流的科技平臺。公司先后聘請6位院士在技術層面進行指導,并成立國家認可的實驗中心,可以為前端技術研發、生產技術支持、生產等多個環節提供一系列技術保障和支持。
在生產能力保障方面,超威集團在注重產量的同時,也著力研究產品的一致性。目前超威集團在生產設備方面已經累計投入超過50億元人民幣,年產能可以達到5GWH,并且通過更換國內一流的先進生產設備,不斷提高裝備能力和產品的一致性。
在售后服務方面,超威集團在傳統的兩輪車領域有很好的渠道布局,以及相關的服務經驗。此外,超威集團還成立了第三方的售后服務公司,專門從事鋰電池的售后服務、梯次利用、電池回收等服務。
在電池后市場應用層面,超威集團首先考慮的是動力鋰電池梯次利用的市場方向,報廢的動力鋰電池是否真正能夠適用于儲能市場、電動自行車、3C數碼市場;其次,需要考慮退役鋰電池的健康狀況,以及在技術上是否可以繼續使用;第三,企業需要考慮如何更好地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
超威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早在初創時期就提出“倡導綠色能源完美人類生活”的使命和目標,并為之規劃“從動力電池升級為動力系統,再到制造純電動汽車,從儲能電池到建設儲能站、儲能系統”的兩條發展路徑,已將儲能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