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
【摘 要】經過筆者多年的生產時實踐,研究總結出綠色農產品 露地大白菜主要病害防治的技術原則、基本要求及防治技術。
【關鍵詞】綠色;大白菜;防治技術
[Abstract] After many years' production practice of the author, the research summed up the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Outdoor cabbage mai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technical principles, basic requirement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Key words] Green; Chinese cabbag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1 防治原則
全面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治原則。
2 基本要求
生產綠色農產品 露地大白菜,產地環境質量應符合NY/T 391規定的要求;農藥使用應符合NY/T 394規定的要求
3 主要病害及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細菌性軟腐病、黑斑病等。
3.1霜霉病
3.1.1癥狀 從苗期到包心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葉片。幼苗發病致子葉或嫩莖變黃后枯死。真葉發病開始多從下部葉背,初生水浸狀、淡黃色、周緣不明顯的斑,水浸狀病斑持續較長時間后,病斑在濕度大或有露水時長出白色霉狀物,或形成多角形病斑。有的品種先在葉正面出現淡綠色斑點,逐漸擴大為黃褐色,枯死后變為褐色,病斑受葉脈限制多角形。葉色深綠型的抗病品種發病遲,病害擴展緩慢,病斑小,白霉少。
3.1.2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品種,使用無病種子;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體并將其深埋或燒毀;實行兩年以上輪作;及時深耕,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增施磷鉀肥,避免田間過度密植、偏施氮肥、田間積水等。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的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播種前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kg/667m2~2kg/667m2,拌細土30kg/667m2~50kg/667m2,或與有機肥混合均勻翻到土中。發病初期,及時防治。用10%農抗120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達克寧)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藥劑交替使用,隔7~10d防治1次,連續防治1~2次。
3.2細菌性軟腐病
3.2.1癥狀 發病時多在包心期以后表現癥狀。有的從植株基部的裂口和傷口初開始腐爛,初期病部水浸狀、半透明,繼而變成褐色腐爛,表皮下陷。病株外葉萎垂貼地,葉球暴露。發展到后期葉柄基部和根基部完全腐爛,充滿黃色黏稠物,散發臭味,病株一觸即倒。有的從外葉葉緣或心葉頂端向下腐爛,或從葉片中部蟲傷口向四周擴展,造成整個菜頭腐爛,葉片葉緣枯焦,俗稱“燒邊”。干燥時病葉迅速失水干枯,呈薄紙狀。
3.2.2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實行溝灌或滴灌,嚴防大水漫灌;實行兩年以上輪作,避免與瓜類和十字花科蔬菜連作;適期播種,采用深溝高壟種植,盡量減少農事操作造成人為傷口;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體并將病殘體深埋或燒毀等。發病初期,及時防治。用72%農用鏈霉素(或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用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或用77%氫氧化銅(可殺得)600倍液噴霧,藥劑交替使用,隔7~10d防治1次,連續防治1~2次。
3.3黑斑病
3.3.1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苗期發病,葉片上出現大小不一的黑褐色病斑,病葉局部變黃或整葉變黃枯死。成株葉片上的典型病斑是圓形或近圓形,病斑有明顯的同心輪紋,有的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部易穿孔。發病嚴重的,病斑匯合成大的斑塊,致整葉枯死,全株葉片由外向內干枯。
3.3.2防治措施 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增施磷鉀肥,多采用配方施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兩年以上,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及時清除病殘體并集中深埋或燒毀。用55℃溫水浸種25min,冷卻晾干后播種。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5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拌種。發病初期,及時防治。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用10%農抗120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用43%戊唑醇懸浮劑2000~2500倍液噴霧,藥劑交替使用,隔7~10d防治1次,連續防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