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井亮++任小珊++任蕾蕾
[摘要]信息化數字化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們對康復治療的需求越來越多,為了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為了許多住院患者盡早康復,回歸社會和家庭,同時為了當今社會許多亞健康人群恢復他們的正常生活,目前一般醫類院校和技術學院都開設了康復治療學專業。有的西部地區醫學類院校是近年才開設康復治療學專業,而《物理治療學》作為一門康復治療學專業的應用學科,已經被設置在康復治療學專業四年制本科的課程之中,為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水平的康復治療師提供技術理論。怎樣教好學好這門專業課,是我們西部地區廣大康復醫務人員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西部地區 康復治療學 物理治療學 教學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2-0222-02
《中國殘疾人事業五年工作綱要》中有明確規定,有條件的醫學院校和護士學校應設置康復醫學和康復治療學專業。而目前我國偏遠的一般醫類院校和技術學院剛開設康復治療學專業及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且西部地區醫學類院校才開設康復治療學專業。為了和我國發達城市及國際康復治療學專業接軌,促進康復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先簡單介紹我國康復治療學教育發展和現狀,再結合本人在《物理治療學》中的教學體會,深入剖析我國偏遠地區在康復治療學這門功課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一、我國康復治療學教育的發展與現狀
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準首都醫科大學、四川大學等五所高等院校開設四年制本科康復治療學專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1];一些職業技術專科學校于20世紀90年代開設了康復治療學專業;截止2010年至少有40所本科院校,67所專科院校開設康復治療學專業[1],截止到2016年,許多醫學類本科院校都開設了該專業,如貴州省這類偏遠省市醫類院校都剛開設康復治療學本科教育;有的重點院校和體育類院校有了康復治療學的碩士的授予權。但是我國師資隊伍千差萬別,很多教師都是醫學相關專業畢業,沒有系統學習過康復醫學理論體系,故教學質量很難統一標準,導致培養出來的康復治療學學生層次參差不齊,有的理論基礎差,有的臨床實踐差,還有的理論基礎和臨床實踐操作都很困難;培養出來的康復技術人員不能滿足物質日益增長的人民群眾的需求,對許多縣級醫院特別需要臨床實踐能力比較強的康復治療師的愿望也無法實現;尤其不能滿足國家三級甲等醫院需要的醫、教、研一體的高素質的康復治療復合型人才。
怎樣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康復治療人才,是目前我們這些康復教育者必須思考和交流的時代性課題。主要歸結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方面,缺乏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很多高校教師隊伍都是醫學相關專業轉行,自學康復治療學專業課程,沒有系統學習及規范培訓就擔任學科專業課程教師,尤其落后地區院校師資隊伍匱乏,教師學歷低,缺乏教學及臨床經驗,專業素養不高,教學與臨床脫節,教師綜合素質不高。專業師資匱乏是困擾內地康復教育的瓶頸。[2]第二方面,專業課程課時設置不合理。理論課和實訓課時總體偏少,教學方法粗糙,不符合教育部要求,許多理論教學膚淺,實驗課時很少,實驗器材嚴重缺乏,學生動手機會少。第三方面,學生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學校急功近利,第一年招康復治療學的學生只圖數量,很多課程都上大班,本來學生缺乏良好的醫學基礎教育,必然專業課程學習就更困難。第四方面,醫學院校缺乏統一的教材標準,各自選擇教材,加之國家衛計委及教育部門這方面的教材不多,學校選擇就更困難。第五方面,目標教學不明確。目前西部偏遠地區院校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等亞專業未分,教學側重點不同,目標就不同,但西部地區都是一樣的教學。所以高校教育必須不斷改革,適應當前國情的康復教育,特別是西部落后地區更要尋求符合本地區的教育實際,突破創新,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康復人才。
二、《物理治療學》的教學方法探討
(一)教師以臨床康復治療為目標教學
在西部醫學院校,基礎教育屬基礎學院教學,而專業知識屬屬臨床學院下的康復治療學系授課,且大多康復治療學系教師都是醫學院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臨床醫師及治療師,大多授課教師都是在臨床康復工作多年、經驗相對豐富的醫務工作者;還有一部分年輕的治療師教師臨床和教學經驗都相對匱乏,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在培養教育學生前,我們教育工作者首先思考目前臨床需要什么樣的康復治療人才,國家需要什么樣的康復工作者,社會需要什么康復工作者,目標明確。目前,康復治療學中的物理治療學課程教育需要學生全面掌握骨骼肌肉生物力學、運動醫學、解剖學、骨科疾病學、神經疾病學、全科醫學、物理學等相關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穿插相關基礎知識和臨床疾病康復案例分析,增加教學知識的全面性和趣味性,讓學生活學活用,將知識應用于臨床;從臨床病例分析學習中制訂康復評定計劃及制訂康復處方。
(二)學校必須設置科學合理的課時,教師必須重視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教學
物理治療學是康復治療學學生的治療技術性課程,是用于臨床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學生不僅理論知識要豐富,而且必須對每種治療技術都能熟練掌握操作。但是西部地區學校課時偏少。如貴州省遵義醫學院運動康復治療學專業的學生物理治療學理論課時56學時,實踐課時18學時,實踐課時嚴重偏少,康復器材少,甚至沒有康復基本的教學實訓教室、模型等。像這類臨床應用學科,實訓課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難題。怎么讓學生很快直觀地掌握操作技術,教師怎樣將理論傳授給學生?本人認為上理論課的時候,要將很多臨床病例分享出來,什么樣的病用什么樣的技術。如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應用被動關節活動技術;恢復期應用神經促通技術,后遺癥期應用支具輔助技術等。教師合理設置實訓課,應該讓學生每一次理論課之后都必須有實訓課加強。實訓課怎么做?物理治療學教材運動治療技術部分教師演示,學生分組互相練習,反復熟練掌握每種運動治療技術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規范,教師手把手教學指導。物理治療學物理因子部分理論課教學教師結合臨床病例學生一般都能理解,但實訓課教學就更困難,因為學校沒有相關物理因子教學設備儀器,學生必須到有條件的醫學院附屬醫院物理治療室上課,任課教師現場分門別類的介紹各種物理因子儀器,學生互相操作體會每一種理療儀器,對物理因子儀器治療疾病的適應癥及禁忌癥可以直觀感受。實訓課后教師都必須安排學生臨床見習,這樣真正讓學生對每種治療技術的應用了然于心,什么樣的技術應用于什么樣的疾病,掌握運動治療技術及物理因子治療疾病的的適應癥及禁忌癥及注意事項。將來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就會得心應手,對以后工作就順理成章。
(三)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不合理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以臨床病例為中心,以教師提出問題為主軸,以學生主動回答問題、教師講解為線,掌握每種疾病應用的治療技術治療,以及每種技術的理論及操作。如教師提出實際病例:一位男性青年患者,股骨骨折內固定術后急性期應用什么運動治療技術,應用什么物理因子治療?學生回答應:用股四頭肌肌力等長收縮訓練促進血液循環及預防肌肉萎縮,應用紅外線治療傷口促進愈合。教師再提出:該患者能扶拐下地嗎?能用超短波嗎?能用溫磁治療嗎?學生思考后回答一系列問題,課堂就很活躍了。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拋棄不合理的教學方法。
(四)教師合理安排學生早期進入臨床見習
康復治療學中的物理治療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社會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教學模式,學生實習及畢業后很容易上手,很容易進入臨床康復工作。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就可以進入臨床見習,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的直觀認識,讓他們知道將來他們會從事什么樣的臨床康復工作,康復治療師在臨床做什么工作,讓他們直觀地看到許多不同病人通過康復治療后的恢復情況,促進其學習康復理論知識。這樣會讓學生思考將來成為什么樣的康復技術人才,臨床需要什么樣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怎樣學習康復相關專業知識來適應社會需要。
(五)學校和任課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選擇目前國內重點院校乃至國際發達地區應用的物理治療學教材
西部地區醫學院由于才開設康復治療學專業,經驗缺乏,必須借鑒國內發達地區院校及國外經驗,選擇合理的、科學的教材,讓學生和教師不走彎路,很快和其他發達地區院校接軌,教出同樣優秀的學生。
(六)學生必須重視理論課、實訓課和臨床見習及實習的學習機會
每一次理論課教師講授學生必須認真聽講。每一次實訓課都是物理治療技術教師演示,同學間互相操作,熟練掌握基本技術的操作流程及規范。臨床見習讓同學看到老師怎樣應用康復治療技術為病人治療,怎樣應用物理因子儀器治療疾病,為今后實習打下良好基礎。實習是同學進入臨床教師指導下親自為病人治療,是非常關鍵的時期,是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的實戰時期,必須多學、多做、多問。在課堂和實習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動手能力。
(七)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利用網絡平臺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創新
當今信息社會,知識更替速度快。本科學生學好書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要多問為什么,要不斷思考及創新,利用多種平臺學習新知識,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將來成為集教學、臨床、科研為一體的創新型、實用型的高級康復治療師。
綜上,我國西部偏遠地區康復治療學專業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專業課師資隊伍參差不齊,而康復醫療事業發展迅速,對康復治療專業中的物理治療學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培養大量合格的康復治療師是目前國內康復醫學界一項重要的任務。[3]康復治療學專業課教育落后的西部地區應向北上廣發達地區院校及國外先進院校學習,如果國家教育相關部門能采取教育幫扶政策,發達地區院校康復治療學專業團隊能一對一的精準幫扶偏遠地區院校,那么西部地區康復治療學專業教育就會快速發展,康復醫學事業的明天會更美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國高等院校本科專業設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
[2]燕鐵斌.國內康復治療專業教育的喜與憂[J].中國康復,2012,27(01):72-74.
[3]繆文玲,張日新,丁雪芹.Delphi技術與三年制高職康復治療學專業課程的設置[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25(02):158-159.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