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一
摘 要:技巧性犯罪,是策劃技巧或以科技手段實施的犯罪。當前技巧性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形式包括:精心準備、謀劃實施技巧的犯罪過程,隱蔽身份、動機,偽造現場,使用罕見致害物、手段;周旋應變;借助電子技術。
關鍵詞:犯罪;技巧性犯罪;偵查
中圖分類號:D9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3-0112-02
技巧性犯罪,是犯罪人采取技巧或科技手段實施,使犯罪易于得逞并難以被發現、證實的一類犯罪。技巧性犯罪具有思維奇異、過程周密、時空錯位、應變隨機、工具專業等特征及實施技巧的犯罪過程,隱蔽身份、動機,偽造現場,利用罕見致害物、手段,技巧周旋,借助技術等形式。認識這些特征及形式,對防范、打擊該類犯罪有重要意義。
一、精心準備,謀劃實施
精心準備包括學習犯罪技能、購置犯罪裝備、了解偵查方法、自制獨特的犯罪工具、反復試驗犯罪手段等,而沒有周密的策劃,就很難成就犯罪的技巧性。
(一)謀劃實施技巧的犯罪過程
在作案時間、地點、方法、侵害客體、使用工具上策劃準備,使犯罪難以被發覺、容易得逞,偵查難以獲取證據,犯罪成功率與隱秘性較大提高。2015年12月,吉林市警方破獲的作案200余起,涉案超百萬的“碰瓷”團伙案[1]。該團伙的一起“碰瓷”案,經付某等人事先設計,將其認識的薛某從長春約請到了吉林市,吃飯、喝酒、唱歌后,薛某開車拉著付某及其一個同伙從歌廳出來,不久就被一輛車撞了,付某的同伙還把對方司機給打了,而這一切都是付某事先設計的。最后,在付某的運作下,被害人薛某賠償了對方2.8萬。湖北省公安廳在公安部督辦下破獲的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泄題案,案犯羅XX買通印刷點內部人員,2015年12月,試卷印完后,試卷印刷點這名內部人員用相機偷拍了試卷,將相機的TF卡綁在事先準備好的發射器,射出印刷點外,等候在印刷點外的羅XX收到后,將試卷照片交給李XX。李XX請某高校老師劉XX幫忙找人解答試題,又在試題中加入30%左右非考試題目,掩人耳目,形成對外宣傳的押題版本,之后通過網絡發布消息,張貼招生廣告,招錄參考人員,收取培訓費,或讓考生先交預付款,簽訂協議,約定考后再付余款。
(二)隱蔽身份、動機
犯罪人的身份、動機,是發現犯罪或確定偵查范圍的基本依據。智能犯罪掩蓋真實的身份和犯罪動機,使犯罪行為越過被害人或證人的認知范圍,以假亂真,使被害人對犯罪人的身份和行為動機產生誤認或錯覺,不知不覺被侵害。
(三)偽造現場
犯罪現場是獲取犯罪證據的重要地點,因此也是犯罪人關注、設計較多的場所。通過改變現場狀態,使犯罪現場難于被發現或難于分析判斷是智能犯罪的常見類型,包括恢復現場原始樣態、制造“無痕現場”等。故意擺設假現場,以假亂真,是智能犯罪的常見伎倆。案犯經過精心設計,使現場恢復到犯罪前的狀態,使偵查機關難以找到現場,導致難以立案。因為案件現場的形成可能有多種因素,再加上案犯故意偽造的迷惑性,使案件分析時對現場情況做出的準確推測不太容易。如,2001年,XX市公安局副局長王某某,因與其認識的經營舊車交易市場的徐某某與陳某某、卞某某發生糾紛,指使時任福州市公安局晉安分局刑警隊長的劉某,讓劉某設法擊斃卞某某[2]。同年2月20日,徐某某和鄭某(XX市公安局晉安分局刑警大隊岳峰中隊原中隊長),將卞某某誘騙到舊車交易市場辦公室內,用槍將卞某某打死,隨后,鄭某等偽造了卞某某持槍搶劫使警方擊斃的現場。卞某某身中47彈被擊斃后,鄭某取出一把仿“六四”手槍,輕輕放在卞某某傾倒的身旁,劉某走近卞某,發現他身邊有一包錢,從中抽出一疊,灑散在卞某某的四周,由于多數子彈是隔著玻璃發射,辦公室玻璃被打碎,徐某某又馬上趕過去將被打碎的玻璃換掉。這樣,一個卞某某持槍搶劫被警方近距離擊斃的現場被偽造出來[3]。三年之后,與卞某某牽連的陳某某申訴,在公安部協調下才告破。
(四)利用罕見致害物、手段
技巧性犯罪可體現為投放不易被檢測、分析的危險化學物質,或放射性元素殺人。如:N-甲基亞硝胺“在環境中廣泛存在”[4],是不易檢測的少見毒物;鉈是“一種藍白色重質金屬”[5],應用在工業生產上,“鉈鹽易溶于水”[5],易于投毒,但卻不易于采用常規毒物檢測方法檢測;“釙”是1898年由居里夫人從鈾礦中發現的,并以她的祖國波蘭命名。釙—210屬于極毒性放射性元素,以相同重量來比較,釙—210的毒性是氰化物的2.5億倍,只需一顆塵埃大小就足以取人性命,而且沒有解毒劑。釙在自然界中非常稀有,在鈾礦中的含量僅僅是一億分之一。利用這些物質進行的似乎罕見的設計型智能犯罪,在國內外都有報道。偵查機關稍有疏忽,案犯極易漏網。如,2013年4月1日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6]:研究生黃洋,飲用同室居住的林某在飲水機投放有N-甲基亞硝胺的水后,身體不適,住院治療無效于同年4月16日死亡;又如,1995年、1997年清華、北大先后發生兩起學生鉈鹽中毒案件[7]:第一起案件,清華女生朱令終身致殘,此案至今未破,第二起案件,嫌疑人交代投毒,醫院對受害人用解藥才使癥狀緩解。
技巧性犯罪的形式始終同社會的進步有著緊密聯系。任何一種新知識、新技術或新產品的產生和運用,在對社會做出一定貢獻的同時,都有可能被犯罪人惡意使用,成為一種新型的作案手段。如,使用放射性物質殺人。湖南一鉛鋅礦部門主任,利用掌握的輻射源使用技術,把一臺查驗礦石密度用的放射源對著隔壁辦公室舉報者;被害人直到被診斷為放射線照射病才懷疑是人為所致;又如,湖北一殺人案,案犯事先自制一種特殊的木拐,犯罪時踩著“木拐”離地一段距離的橫木撐上走過雪地,又事先把匕首綁在兩米多的木桿上,作案時從打碎的窗子刺殺被害人。這種特殊的“硬件”,超出了當時偵查人員的認知范圍。
二、周旋應變
技巧性犯罪人積極與偵查機關和被害人設計周旋,一旦覺得不妙,即停止作案或改變作案方式。此類犯罪人閱歷較豐富,有犯罪經驗,比較狡猾,多注意行動的設計與意圖的隱蔽,嚴格控制犯罪信息的輸出,善于了解犯罪環境與偵查機關。如,吉林省敦化市一綁架殺人案,案犯將鄰居一個十一歲女生綁架殺害后,與被綁架者家人約好放贖款的地點,并在被害人家人去放贖款的路上觀察,見送款人坐的車后跟隨一輛車,車里坐著幾個男子,判斷被綁架人的家屬報案了,后面的車是偵查員坐的車(案犯此判斷是對的)。此后不但沒去取款,而且一年多沒敢和被害人家人聯系;一年多后,又讓被害人家人去南山指定地點取紙條,在約定取紙條時間過后,案犯在山腳下仔細察看,發現車輪印,判斷是公安局的車來過這里(此處車印確是偵查人員的車所留),又停止作案。由于案犯的周旋應變,三年后才根據匿名信字跡比對被確認為此案犯罪人。
三、借助電子技術
通過專業技術及網絡實施,是當今技巧性犯罪的普遍形式。如使用電子遙控器,改變價格顯示數額從而騙取錢款,或干擾汽車遙控上鎖而后盜車,或利用信用卡密碼竊取技術,安裝銀行卡解碼器,持卡人刷卡后,銀行卡卡號等信息及密碼就會被盜取,再使用偽造的信用卡刷卡消費;還有使用汽車防盜系統電子解碼器,破譯機動車電子防盜系統,將車盜走。吉林省案犯徐某,花5 000元從長春購買到兩個有增重功能的遙控器,而后,他與另外一名同伙王某干起了收糧販糧的生意,兩人先后到吉林省永吉縣金家鄉糧庫賣了37車玉米,因使用遙控器遙控電子秤,共增加玉米重量60余噸,僅半個多月,獲利6萬余元。利用遙控器詐騙糧庫的,在吉林地區還是首次發現。這種遙控器在五米半的范圍內都好用,揣在兜里就能操作。每次稱重時,兩人中的一人就會在稱斤器附近轉悠,伺機按鍵遙控。后來,一名糧庫工作人員發現一輛車下稱時,地秤上顯示的數字沒歸零,懷疑有人在電子秤上動了手腳,通過兩天觀察,發現有兩個人一到稱重時就把手放到衣兜里,后報警,搜出遙控器。又如,吉林省長春市一爆炸案犯,因欠被害人巨款,想炸死被害人不還款,利用其當過汽車技工的技能,將一個電引爆裝置連在被害人汽車發動機的啟動線上,被害人上班時毫無察覺,在發動汽車時,爆炸物被接通的電流引爆,將被害人腿炸斷、汽車被炸毀。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職業的多樣化,掌握專業技術的人越來越多,使用特種專業技術,也必然是設計型智能犯罪的基本樣式,而且這種樣式也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變化,如現在的利用制作軟件技術,設計木馬軟件獲取網上銀行賬號密碼,騙取銀行卡存款等智能型侵財犯罪。在侵犯人身權利犯罪以及一些職務犯罪、生產偽劣產品犯罪中,都有案犯借助專業技術實施的設計型智能犯罪,如利用放射、電子技術傷害人或殺人,特別是當前電信網絡新型智能詐騙犯罪日益增多,從目前發生的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智能犯罪看,有的針對個人網上銀行賬戶,有的是針對金融系統的。如,吉林省首例新型木馬網絡詐騙案[8]:2015年12月,吉林省白山市市民宋某,因收到兌換積分的手機短信,按照提示下載了軟件,結果手機中了病毒,綁定的銀行賬戶被盜刷1.2萬余元。兩名案犯利用計算機知識,自學網絡編程技術,自己開發手機木馬病毒程序,偽裝成電信公司積分兌換激活客戶端,然后冒用電信公司客服號碼,廣泛發送詐騙信息,一步步誘騙受害人個人信息及銀行資料,利用受害人下載到手機的木馬軟件攔截驗證碼短信,盜刷銀行卡。2016年1月5日,白山市網安在廣東深圳將案犯抓獲。
參考文獻:
[1]李洋.職業碰瓷團伙,專門抓酒駕[N].新文化,2016-02-26.
[2]福州警匪勾結殺人案兩名刑警隊長獲死刑[EB/OL].[2016-03-24].news.qq.com/20060525/002151.htm.
[3]福州警匪勾結殺人案中刑警隊長的罪與罰[EB/OL].[2016-03-24].fj.qq.com/a/20120331/000210.htm.
[4]N-二甲基亞硝胺[EB/OL].[2016-03-24].baike.sogou.com/doc/v6177234.htm?fromTitle=二甲基亞硝胺.
[5]鉈鹽[EB/OL].[2016-03-24].baike.sogou.com/v69229864.htm?fromTitle=鉈鹽.
[6]復旦投毒案[EB/OL].[2016-03-24].baike.sogou.com/v5975-3796.htm?from Title=復旦投毒案.
[7]北京大學鉈投毒案[EB/OL].[2016-03-24].baike.sogou.com/v68839415.htm?from Title=北京大學鉈投毒案.
[8]白山網安攻破吉林省首例新型手機木馬網絡詐騙案[EB/OL].[2016-03-24].news.365jilin.com/html/2016-0201/22031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