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正+陳正英+周華忠+王元+許斌+李艷
摘 要: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和管理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學生社團志愿服務是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吉首大學依托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構建專業人才培養、社會公益實踐與黨性教育有機結合的模式;服務武陵山片區精準扶貧,探索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專業實踐調研與黨性教育有機結合的機制;積極發揮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的黨性教育功能,創新高校黨性教育。
關鍵詞:黨性教育;學生社團;志愿服務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3-0140-02
根據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0—2014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為26.5%、26.9%、30%、34.5%和37.5%,年均增長2.75%。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的中后期,預計未來4—5年將邁入普及化階段[1]。高校社團作為課堂教育的延伸,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可以依托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創新高校黨性教育實踐。
一、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和管理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
國際格局的時刻變化和信息時代微信、微博、微視頻的猛烈沖擊,導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黨的基本知識教育,面臨新的需求。吸收優秀青年大學生加入黨組織并加強大學生黨性教育,需要堅持黨建教育方向、更新黨建教育理念、創新黨建教育方法。大學生黨員是高校最有生機和活力的群體,是校風、學風建設的代表[2]。當前各種極端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物質享樂主義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和危害,如何提升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需要重點研究。值得警惕的是,現在校園里的大學生不僅忙于專業知識的學習,還受到英語、計算機等各類等級考試以及各種資格考證的壓力;或是迫于就業形勢急于社會實踐,或是熱衷于考駕照、聚會、戀愛等。如此種種,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存在逐漸淡化的危機,迫切需要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方面,按照黨性原則進行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
二、學生社團志愿服務是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
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人們的自主性、選擇性、差異性和多變性日益增強,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多彩紛呈[3]。在新的環境和形勢要求下,更需要進一步深化和加強大學生黨性教育,注重創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應該認清大學生的現狀,結合新形勢從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入手創新大學生黨性教育的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捍衛黨在高校中的陣地,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志愿服務是培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更是新時期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4]。而高校社團是由高校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愿組成、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結合青年大學生的時代特征,從學生特點和愛好出發,有針對性地通過高校社團志愿服務這個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的黨性教育功能實踐
1.依托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構建專業人才培養、社會公益實踐與黨性教育有機結合的模式
吉首大學為武陵山片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設立了醫學院、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等22個二級學院,開設了78個本科專業,覆蓋了13個大學科門類。依托相關專業成立了類型多樣的社團,有人文精神類,如國學社、儒學社等;藝術情趣類,如書法協會、精靈影視協會等;創新實踐類,如推理社、求索社等;體育健康類,如針灸推拿協會等;愛心公益類,如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因而可以依托學生社團的志愿服務,積極構建專業人才培養、社會公益實踐與黨性教育的有機結合模式。各個學生社團根據自身的特長,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如電子技術協會多次開展義務家電維修活動。又如針灸推拿協會是省級優秀學生社團,多次聯合青年志愿者協會舉辦進社區、進敬老院、進兒童福利院開展健康義診志愿服務。特別是“醫路有你——關愛留守兒童”項目被立項為校級大學生德育項目,此項目是醫學院高年級大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對學校所在地周邊山區農村留守兒童的公益健康教育活動。這些志愿服務是生動的黨課團課,通過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也讓大學生特別是黨員大學生在活動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提升了自身的黨性修養。
2.服務武陵山片區精準扶貧,探索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專業實踐調研與黨性教育有機結合的機制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實現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武陵山片區是我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是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于一體,跨省交界面大、少數民族聚集多、貧困人口分布廣的連片特困地區。吉首大學積極服務武陵山片區精準扶貧,探索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專業實踐調研與黨性教育的有機結合。比如學校研究生會組織的研究生2016年暑期“武陵山片區服務精準扶貧”實踐調研團,先后深入十八洞村(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該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戰略思想)等5個貧困村,通過問卷調查、與當地村民座談、聽取當地村干部或扶貧隊的介紹、入戶走訪等形式對近年精準扶貧實施情況進行調研,切實了解當地村民所想所需。調研過程中向村民準確、及時地解讀和宣傳黨和國家制定的扶貧方針政策,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端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高實效性[5]。
四、積極發揮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黨性教育功能的思考
1.依托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實現黨性教育功能的研究價值
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是新形勢下有效組織學生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推動特色校園文化建設,還可以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黨性教育的功能。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含引導功能、激勵功能和保證功能[6]。在組織和引導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活動過程中,應避免盲目性、隨意性[7]。研究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實現黨性教育功能的具體途徑和策略,探索有效的大學生黨性教育新模式,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實現黨性教育功能的研究,可以創新大學生黨性教育的方法,有助于拓展和細化高校黨建的具體實踐,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2.加強依托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實現黨性教育功能的措施
第一,要創新大學生黨性教育的育人理念。不同的育人理念決定了教育模式的不同類型,依托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實現黨性教育功能的教育理念,將加強大學生黨性教育作為培養目標,將黨建思路與志愿服務結合起來,從實際出發推進黨建措施不斷改革創新。
第二,要加強高校黨建教育體系建設。黨建教育不應以說教為主,應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黨建理論教育可提高學生在黨建知識方面的理論水平,實踐教育則能提高大學生對黨性修養的踐行能力。黨建教育還應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專業,從不同視角研究加強大學生黨性教育這一課題。
第三,要加強校園大學生黨建氛圍的建設。校園黨建氛圍是高校黨性教育的一面鏡子,高校可以依托學生社團志愿服務,營造黨性教育“生態陶冶”的校園環境。通過組織開展校園社團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大學生的黨性素養,真正領悟黨的理論,增強黨建責任和黨性意識。
第四,要加強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和黨性教育的宣傳力度。可以邀請黨建專家開展學術講座,在校園內建立學生社團志愿服務站,還可以積極借助微信平臺、QQ群等現代媒體,促進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和黨建知識的傳播。
第五,要加強高校黨建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現有學生社團志愿服務指導老師和黨建老師兩種師資隊伍類型的培訓,組織兩種類型的教師共同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共同參加各種黨建進修和研討班等,鼓勵學生社團志愿服務指導老師提高黨建教育相關知識理論水平,支持黨建老師了解學生社團志愿服務相關專業知識。可以搭建各種師資交流平臺,加強高校老師間的交流合作,使黨建教育資源共享,培養“社團活動型黨建教育人才”。
第六,要加強依托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實現黨性教育功能的考核。科學的考核制度和評價機制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強有力的導向作用[8]。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有助于提升依托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實現黨性教育功能的實踐效果。依托高校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實現黨性教育功能的考核,不僅要對教師的實踐指導工作進行考核與監督,還要開展對大學生參與學生社團志愿服務的過程及黨性教育的效果進行考核,而且要對依托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實現黨性教育功能的成果進行考核,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從而鞏固黨建教育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別敦榮.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邏輯[J].中國高教研究, 2016(3):31-42.
[2]王夢珠.加強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0(4):39-40.
[3]林培雄,王玉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在實踐[J].求是, 2013(10):46-47.
[4]陳志遠.志愿者服務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5(2):33-34.
[5]楊志軍,唐英福, 蔣文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學理論, 2015(1):248-250.
[6]肖萌.論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學理論,2014(36):289-290.
[7]王穎.社會實踐教育的育人功能與有效形式探討——以藝術類院校為例[J]. 吉林化工學院學報, 2014, 31(12):97-99.
[8]董海浪.合理考核機制下的思政課社會實踐效果提升[J]. 學理論,2016(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