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偉+徐麗+張勝會
摘要: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社會生產和生活都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人們迫切要求各大企業堅持環境保護的發展路線。但是從當前我國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其環保能力都不是很理想,環保技術手段都不完善。因此,現在許多企業和研究者都將重點放在了環保技術手段的研發和運用上。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許多領導者都將重點放在企業暫時的經濟利益上,缺乏對于長期穩定發展的思考。這不僅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也不利于社會的穩定。文章主要對企業環保技術擴散面臨的問題及解決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企業;環保;技術擴散
近些年來,我國的環境資源破壞情況嚴重,資源的消耗量巨大,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這對社會發展十分不利。今后我國的企業要轉變發展思路,國家也要加大對企業發展的監察。我國許多的企業都面臨著資源消耗問題,但是由于環保水平較差,很難提出較為有效的環境保護策略。
一、企業環保技術擴散現狀分析
(一)環保技術水平較低
目前,我國企業環保技術主要以清潔技術和一般技術為主。這兩種技術的使用方式較為直接,但是所呈現出的效果不夠理想。我國面臨的現實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現有的環保技術無法解決實際的問題,實用性較差。
(二)經濟效益低
環保技術的使用與擴散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環保技術對社會效效益的影響。其次,環保技術對經濟效益的影響。最后,環保技術對環境效益的影響。從當前我國企業的環保技術使用情況來看,環保技術擴散對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影響較大。
(三)社會重視程度不足
正是由于我國環保保護技術低下的原因,許多企業注重有效環保技術的使用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為此,企業領導常常忽視環境保護技術的擴散,忽視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由此,整個社會都缺乏這種社會責任意識,對企業的環保情況也缺乏監督。雖然我國政府出臺了一定的環保條例,但是卻并沒有采取十分嚴格的控制措施。使得這些環保技術得不到大面積推廣,導致社會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四)政府缺乏對于企業環保的限制
社會、企業對環保的重視不足,政府對企業環保情況的監察較少,缺乏權威政策的支撐,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環保意識的確定造成負面影響。為了使得企業獲得更高的環保能力,環保部門等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大對環境保護價值的宣傳,還要根據實際的要求,出臺更多的環境保護措施,提升社會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政府還要做好環境保護監察措施,從權威性的角度增加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1]。
二、企業環保技術擴散的對策
(一)增強企業、社會的環保責任意識
我國的相關企業部門可以加大對于環保技術擴散的培訓和宣傳,增加企業工作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得企業在決策制定,以及工作任務開展的過程中,加入環境保護的內容。相關部門應該通過一定的活動,將環保技術深入到企業和社會中去,讓企業充分認識到這些技術給企業帶來的利益,通過企業的行為影響社會,企業必須認識到自身的行為給本身和社會的影響。企業加強自身的環保意識,不但能給企業帶來金錢利益和環境效益,還能通過這些行為提高自身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從而增強企業的信譽度,讓相關的部門和社會給予更高的評價,讓企業收獲更高的信譽和利益。企業只有認識到增強自身的環境意識所帶來的利益和環境效益,才能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2]。
(二)增強環境保護規范政策的力量
對于環境保護,不僅依靠企業和社會,我國的政府部門也必須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政府部門要增強相關政策法規的控制能力,從政策上支持企業施行更加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運用政策規范的權威性作用,支撐環保技術的擴散,以便實現更加高效的環境保護。
(三)運用科學技術推動環保技術研究
要想從根本上支持環保技術擴散,就要從現代化技術研發的角度著手,提供更加有效的技術手段支撐。要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環保技術。我國對環保技術的研究時間較短,而且由于社會和國家的忽視,并沒有達到一定的標準。一直以來,我國各大企業都將發展重點放在經濟利益上,因此就出現“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下的經濟發展雖然實現了一段時期的快速提升,但是對資源、環境等造成的負面影響十分嚴重。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環境狀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國家一直支持科技創新技術。在此過程中,環境保護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環保局等相關部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大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究,并注意積累更多的環保經驗,結合該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環保技術進行創新,運用技術的進步促進社會環保能力的增強[3]。
(四)大力開發實用環境保護技術
要想在我國各大企業當中增加環保技術的使用效果,就要充分開發更具有實用價值的環保技術,再充分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對外來的環保經驗進行有效創新。通過對我國環境保護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發現,企業對環保的忽視主要原因在于對經濟效益的過度關注。因此,我們在研究環保技術時,要關注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相結合。
三、結語
我國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們對于環境、資源問題的關注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此,應當轉變企業發展中存在的高消耗、低產出的問題,堅持從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向著集約型方向轉變。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國家、社會、企業相結合,共同以科技進步,促進環境保護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海花.創業企業的資本結構分析——基于創業者融資決策視角[J].江西社會科學,2010(05) .
[2]王慧穎.政府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支持的對策探討[J].企業經濟,2007(12) .
[3]唐煒,蔣日富等.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理論研究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