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群, 韋鳳蓮, 梁旭霞, 薛煥清, 蘭惠英, 韋春花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婦產科, 廣西 南寧 530021)
臨床護理路徑在剖宮產孕婦再孕分娩過程中的應用和效果評價
林小群, 韋鳳蓮, 梁旭霞, 薛煥清, 蘭惠英, 韋春花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婦產科, 廣西 南寧 530021)
目的: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在剖宮產孕婦分娩過程中的應用和效果。方法:選取我院產科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剖宮產再孕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將孕婦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7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觀察不同護理方式對兩組孕婦分娩過程的應用及效果。結果:陰道分娩產婦,觀察組陰道分娩產婦第一產程、陰道檢查次數均優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患者在其他幾項指標中比較無差異(P>0.05);陰道分娩產婦及剖宮產婦護理后,觀察組陰道分娩產婦在產時出血量、產后發熱、住院天數、新生兒窒息及住院費用上均少于對照組(P<0.05);剖宮產產婦護理后,觀察組產婦在產后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及新生兒體重中比較無差異(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剖宮產孕婦再孕分娩產婦中予以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的減少產婦產時及產后出血量、住院天數、新生兒窒息情況,并且能降低產后并發癥的發生。
臨床護理路徑; 剖宮產婦; 分 娩
本文通過對比研究不同護理方式對孕婦分娩的影響,尋找有益的護理方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產科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剖宮產再孕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孕婦均為單胎,經產婦,前次剖宮產距本次妊娠分娩時間為26個月至9年。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將孕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70例,對照組孕婦年齡為27~40歲,平均年齡(31.26±10.23)歲,平均妊娠周期為(37.23±3.21)周;觀察組孕婦年齡為25~39歲,平均年齡(32.56±10.49)歲,平均妊娠周期為(38.12±4.18)周。兩組孕婦在年齡、性別、孕產次等一般資料中比較無差異(P>0.05)。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所有孕婦均為剖宮產再孕孕婦;②所有孕婦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產前出血、產后出血、妊娠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嚴重產科合并癥;②妊娠合并心臟病、慢性高血壓、肺病、肝病、腎病、血液病等內外科合并癥或是伴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孕婦;③無其它剖宮產指征。
1.3 方 法
1.3.1 臨床護理路徑的制定:臨床路徑相關護理人員包括產科醫師、助產士、護士和醫政管理員等,同時參照國內護理常規和標準,再結合本科室診療流程和特點,制定出剖宮產孕婦再孕分娩臨床護理流程,設計出相對應的臨床護理路徑表格。
1.3.2 分娩方式:結合臨床資料與病情決定分娩方式,無論是陰道分娩還是手術,均按照對應的制定的臨床路徑表上程序和內容進行護理同時做好記錄,遇到問題及時記錄并采取補救措施和做好交接班,并由本組研究人員對產婦進行考核和評價等。
1.3.3 護理方式:對照組予以傳統常規護理方式,主要包括健康知識宣教、產程觀察術后觀察等。觀察組孕婦予以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填寫臨床護理路徑表格病歷,臨床護理路徑主要包括:向家屬及孕婦詳細的介紹臨床路徑護理內容。值班護士按照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觀察產程進展,新生兒情況,產后予以相應的護理措施,開展健康教育等。
1.3.4 陰道分娩指標評價:①陰道檢查次數:從孕婦進產房直到孕婦出產房,這時段助產人員對陰道的檢查次數。②產程時間:記錄產婦在三個產程中的具體時間。③產后出血量:胎兒娩出后至產后2h陰道流血量,產后出血量超過500mL即為產后出血。④住院費用:產婦出院后計算住院總費用。⑤護理滿意度評價:產婦出院前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為不滿意、基本滿意和滿意。
1.3.5 剖宮產指標評價:①產后出血量:分娩后至產后2h陰道出血量超過500mL即為產后出血。②住院費用:產婦出院后計算住院總費用。③護理滿意度評價:產婦出院前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

2.1 140例剖宮產孕婦再孕產婦中,陰道分娩產婦有40(28.57%)例,觀察組有20例,對照組20例,陰道分娩產婦中未有中途行剖宮產的孕婦;剖宮產100(71.43%)例,觀察組50例,對照組50例。
2.2 兩組產婦中陰道分娩產婦臨床資料比較:陰道分娩產婦予以相關護理后,觀察組陰道分娩產婦在第一產程、陰道檢查次數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陰道分娩產婦中在年齡、孕周、第二產程及第三產程、新生兒體重、產后出血等資料中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1。
2.3 兩組產婦中陰道分娩產婦產時出血量、產后發熱、住院天數等比較:陰道分娩產婦予以相關護理后,觀察組陰道分娩產婦在產時出血量、產后發熱、住院天數、新生兒窒息及住院費用上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 兩組剖宮產產婦一般情況比較:剖宮產產婦予以相關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及新生兒體重中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3。
2.5 兩組產婦中剖宮產手術產婦中產時出血量、產后發熱、住院天數等比較:在剖宮產產婦中予以相關護理后,觀察組產婦在產時出血量、產后發熱、住院天數、新生兒窒息及住院費用上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1 兩組產婦中陰道分娩產婦臨床資料比較

表2 兩組產婦中陰道分娩產婦產時出血量、產后發熱、住院天數、新生兒窒息及住院費用的比較

表3 兩組剖宮產產婦一般情況比較

表4 產時出血量產后發熱住院天數新生兒窒息及住院費用的比較
2.6 再次剖宮產后兩組產婦并發癥情況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產婦再次剖宮產后并發癥情況比較n(%)
2.7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2.86%(65/70),對照組為77.14%(54/7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臨床護理路徑是美國推行的一種護理管理模式,對患者入院到出院間每天的成效護理作為標準日,并且每天要有有計劃、預見地進行護理工作,同時還要讓患者主動參與護理全過程,形式是主動護理和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1]。隨著社會的相對發展,人們對醫療護理日益重視,而臨床護理路徑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廣泛受到了醫務界的關注。大量研究表明,CNP可以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幫助患者早日恢復,提高患者滿意度,為醫院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2]。
在20世紀80年代WHO提出了全國的剖宮產率應控制在15%以下,而目前在發達國家的剖宮產率已穩定在5%~20%,并且降低到了孕婦及嬰兒的病死率,但是在我國剖宮產率在50%左右,是剖宮產高發國家[3]。近年來,在我國的剖宮產率并沒有降低,而隨著二胎的開放,我國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也隨之增加,大大增加了妊娠晚期子宮破裂的風險。而剖宮產再孕產婦對剖宮再孕生產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夠,相對增大了分娩過程的難度。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孕產婦的健康教育明顯提高,為更好的護理孕產婦,臨床推出的臨床護理路徑能相對提高孕產婦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孕婦的分娩。但目前國內外產科護理中實施的臨床護理路徑局限于住院中的初產婦正常產和剖宮產,對剖宮產再孕患者的應用研究較少,目前隨著我國二胎政策開放,醫院收治的剖宮產再孕產婦的例數明顯上升,所以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對孕產婦護理,有利于孕產婦的身心健康,促進早日康復。因此,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對剖宮產再孕產婦護理是產科迫切解決的重要課題。
本文通過對剖宮產再孕產婦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陰道分娩產婦中予以相關護理后,觀察組陰道分娩產婦在第一產程、陰道檢查次數中均優于對照組(P<0.05),無論是剖宮產婦還是陰道分娩產婦予以相關護理后,觀察組陰道分娩產婦在產時出血量、產后發熱、住院天數、新生兒窒息及住院費用上均少于對照組(P<0.05),并且予以臨床護理路徑后并發癥發生的情況明顯降低,產婦的滿意程度均高于常規護理措施,提示臨床護理路徑值得廣泛推廣。
[1] obayashi H, Reid G, Hadfield M. Effects of vaginal delivery, cesarean section and exposure to labor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of pregnant women[J].Thrombosis Research, 2014, 134(5):1004~1007.
[2] 韓秀艷, 陳彩玲.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4(23):3371~3373.
[3] 宗克成.高頻超聲在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選擇中的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3):5533~5534.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資助課題,(編號:Z2013333)
韋春花,Email:1065260703@qq.com
1006-6233(2017)02-0337-04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