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瑩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腦病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
李夢瑩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腦病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分析早期康復護理方式運用在腦卒中偏癱疾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從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將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方式進行干預,而研究組則運用早期康復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的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運動功能比較,研究組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早期康復護理方式運用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護理中,幫助患者緩解了疾病帶來的痛苦,同時提升了康復的效果,值得廣泛運用與推廣。
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在神經內科中,腦血管疾病屬于較為常見的疾病,它又被稱之為腦卒中。近年來隨著人口逐漸老齡化,此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1]。當前,盡管治療此疾病方式較多,但是此疾病仍然是威脅人們正常生活的因素。然而偏癱又是腦卒中在康復中遇到的一大障礙[2],而通過早期康復護理的方式進行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提升生活自理的能力。本研究主要分析早期康復護理方式運用在腦卒中偏癱疾病中的護理效果,現做出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將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研究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7.4±2.8)歲,常規組男性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43~82歲,平均年齡(61.4±2.1)歲,兩組患者性別和年齡一般資料沒有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方式進行干預,而研究組則運用早期康復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2.1 調整體位
在實施早期康復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將患者放置在一個舒適的位置,一般情況下,護理人員可以將患者置于仰臥的方式,此時抬高頭部大約為15度至30度,這可以保證患者的腦血正常流通[3],同時也能夠使得患者的呼吸較為順暢。此外,患者的上肢應該靠在在軟枕上,并且保持肩外展位50度,內旋為15度,防止肩內收。
1.2.2 認知干預
這主要是由于部分將患者在康復訓練中有錯誤的認知,此時護理人員就需要及時進行糾正。例如患者出現放棄參與康復治療的情況,從而不配合康復訓練,護理人員就要通過思想教育以及簡述康復訓練的過程等,幫助患者認識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同時通過護理人員的指導而能夠使得患者恢復健康。
1.2.3 運動指導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恢復情況而指導患者參與康復運動訓練,首先可以從轉移訓練開始,護理人員可以將患者移至床頭,然后將患者的腿部移至床下,此時可以適當活動腳;其次,站、坐訓練[4],此時患者的頭與軀體要進行前移,然后抬起患者的臀部,使得患者能夠快速站起來,通過此訓練方式能夠使得患者提升自己的運動能力。
1.3 觀察標準
對患者效果觀察參照Fugl-Mayer(運動功能)的評價方式(100分),低于60分為差,而60至79分為良,80分以上為優;而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評定參照Barthel進行評價(100分),60分以下為差,60至70分為良,而80分以上為優。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30天康復護理之后,觀察患者的Fugl-Mayer(運動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
研究組實施康復護理之后,患者運動功能優35例(87.50%),良4(10.00%)例,1例(2.50%),而對照組中優29例(72.50%),良6例(15.00%),5例(12.50%),研究組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研究組優32例(80.00%),良6例(15.00%)和差2例(5.00%),對照組優29例(72.50%),良7例(17.50%)和差4(10.00%),研究組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當前,人們的生活是逐漸提升,同時我國的認可結構也逐漸走向了老齡化,而相關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增加,其中腦卒中在心腦神經內科中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可知,每年腦卒中的發病率大約是114/10萬余人,然而這些患者中的存活率大約是75%,而這一存活比例中還會出現一部分患者喪失勞動力,在十分嚴重的情況下,患者的生活也難以自理,由此導致了家庭需要承擔較大的經濟壓力。因此,當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需要配合良好的康復護理。其中早期康復護理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它不僅能夠通過運動指導提升患者機體的運動功能,而且還促進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
在本次研究中,將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將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方式進行干預,而研究組則運用早期康復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的效果。研究組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早期康復護理方式運用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護理中,幫助患者緩解了疾病帶來的痛苦,同時提升了康復的效果,值得廣泛運用與推廣。
[1] 童運梅,張武昌,申岳林,等.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期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7):4196-4198.
[2] 付常喜,張秋陽.核心穩定性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1):5397-5398.
[3] 廖亮華,方 瑋,劉木朋,等.核心穩定性訓練聯合眼針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5,37(11):826-829.
[4] 梁愛紅,趙錦華,李 靖,等.經皮電刺激及良肢位擺放護理配合針刺促進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恢復526例療效分析[J].飲食保健,2016,03(14):56.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7.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