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晨
(1.桂林理工大學 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2.澳門大學 社會學系,澳門 999078)
“官微”的現狀與行為審定
劉成晨1,2
(1.桂林理工大學 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2.澳門大學 社會學系,澳門 999078)
官微對于中國社會的治理有著一定的作用,官微的形象對于政府權威性有一定的影響。官微從2003年到2016年,數量上呈現出幾何型增長,達到了3萬多個,而其類型大致上又可以分為積極性和消極型。所謂積極型就是發布有用的信息,以幫助網民解決問題,而消極型就是僵尸官微,存在或不存在似乎沒有多大區別。對于這兩種官微而言,一方面,既然開通了微博就要利用其建設社會,否則網友會懷疑是形式主義,不利于政府形象的樹立。另一方面,官微要把公私分開,按照“行為手冊”進行網絡活動,從而理性地聽取民意,走好網絡群眾路線,推動社會問題得以解決,發揮其正能量和價值感。
官員微博;官微現狀;行為審定
“互聯網已逐步發展成為人類交流與溝通的重要橋梁。”[1]“截至到2013年6月,網民數量達到了5.91億,覆蓋率44%,總數量世界第一。”[2]2015年,在“互聯網+”的國家戰略推動下,中國的互聯網發展與運用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3]。微博作為中國互聯網的一側“風景”,在2015年,“其活躍用戶凈增6 000萬,相比于2014年4 700萬的凈增長,增速又顯著加快。移動化方面微博也進展顯著,截止四季度末,微博移動端月活躍用戶規模接近2億,移動端日活躍用戶也達到9 400萬,同比增長46%?!盵4]“2017年8月4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秷蟾妗凤@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同時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盵5]
然而,在7億多的網民中,有多少官員不得而知;在7億多網民中,有多少官員在微博社區中(簡稱官微,下同),也不得而知。官員在微博社區中開通微博的現象,值得我們注意。例如,在《中國官員十大著名微博》一文中就談到以下幾位官員,包括劉維忠(微博推薦中藥的“豬蹄廳長”)、蔡奇(首個粉絲過百萬的省部級官員)、伍皓(首位實名開通微博的廳級高官)、廖新波(關注醫改也愛寫詩歌)、陸群(對賭官帽的紀委官員)、周文彬(微博自首并爆料)、金中(自嘲為“社會評論員”)、林元和(重視與網友的交流)等。這些官員當中,有的利用微博和網友進行頻繁互動,深得網友的喜愛,有的則利用微博發揮自己的專業性,在某個方面做出自己的積極作用,可謂是千秋萬色,各有所長。
正如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Tim Cheek所指出的那樣,研究某個人需要去關注他所有的行為[6]。探討官微就需要關注他們的微博,如上所述的那樣,他們是什么樣的一種存在?(利用馬克思·韋伯的“理想類型”(Idea Type)將官微分為消極和積極型來加以論述)問題是什么?對策是什么?與此同時,研究官員微博的目的在于科學化地指出官微的行為方式(一種可能性),因其關系到“國家-社會”層面的治理,例如走好網絡群眾路線、網絡問政、網絡民意收集等。同時,研究目的還在于保護官員微博的個人利益,從而讓官員微博更加積極地發揮他們的作用。反過來說,因官員自身的原因,如其行為不當,會給被代理的權力主體[7]造成一定的傷害,這將影響國家和基層治理。
本研究對官微現狀地闡釋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官微自身的發展現狀如何,二是官微是怎么樣的一種“存在”?我們大致分了兩種類型,一個是積極型的官微,一個是消極型的官微。通過這兩種類型的官微,我們對不同類型的官微行為進行審定,從而達到保護官微自身利益、加強網絡群眾路線和基層治理的目的。
首先,官微的發展現狀。2007年以后,微博進入我國。據《中國政務微博研究報告》顯示,截止到2011年3月20日,全國范圍內的實名認證的政務機構的微博已經有1 708個,政府官員的微博有720個。[8]也就是說過去的幾年時間,平均每年政府官員的微博開通數量有180個。截至到2016年9月30日,“人民日報和微博日前聯合發布第三季度《人民日報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經過新浪平臺認證的政務微博達到162 118個,其中政務機構微博123 208個,公務人員微博38 910個?!盵9]這也就是說,從2011年3月到2016年9月,官員微博的數量呈現幾何型增長,達到了3萬多個。又據《中國經濟周刊》的報道——在《透視政府官員微博:廳級官員發微博數最多》一文當中談到:“在開博官員中,廳級干部發微博數最多,影響力最大,好評度最高。”“廳級官員‘專家’居多,都是具體職能部門的負責人,談起各領域的現實問題,比較有話語權。”相較之下,部級官員統管全局,發言壓力較大,掌握的信息也比較籠統,處級官員則級別較低,影響力不足。”
其次,官微的兩種“存在”。官員微博分為兩類,一種是比較積極的類型,一種是比較消極的類型,前一種一般發布的內容較多,例如利用微博服務大眾,發布有用信息等。后一種往往是“形式主義”的存在,沒有什么具體的內容,成了“僵尸微博”。
(1)積極型官微。董富德教授認為:“官員僅僅開通微博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學會怎么駕馭它,在微博上說什么,怎么說。”[8]在此,“怎么說”和“說什么”恰好決定了官員微博的內容。地方官員作為杜贊奇所說的權力代理人,已經學會保持與互聯網的一定距離,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網民所言、所想。官微主要做的事情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政府信息的發布與處理、政情通報、日常工作、政策解答、發起民調;第二,發布個人生活的感悟,心靈雞湯、興趣愛好等?!盵10]比如說,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人事代理處處長潘俊臣的微博如此說道:“有關畢業生就業、人事檔案接轉、戶口掛靠、人才招聘信息等,在這里都能找到答案。 ”泰州市公安局副局長紀阿林:“開個大會也就千把人,現在每天有近 2 萬人上你微博,你不借機講講治安普普法,太可惜了。 ”[11]
通過參與式觀察(對網絡社區),從部分官員的微博內容(言論)中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安全性。所謂安全性就是發布個人的一些感想或者平常所看到的心靈雞湯等,這對于官員而言,中規中矩的語言模式并不會妨礙他們的任職,反而給他者以更多地慰藉,即便是有網友去其微博上“找茬”(監督),他們也不會因此而丟烏紗帽,畢竟沒留下證據。第二,信息有用性。把一些需要的信息通過自己的微博及影響力,讓粉絲群體看到以解決他們的疑惑。政策解答與咨詢等都是這類的微博。
官員開通微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互聯網政治的一種新形式,也是互聯網所裹挾的政治執行模式的變化。在過去,與官員接觸,往往需要“攔轎子”等,同時政治主體、代理人與民眾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讓政治本身充滿了神秘性和畏懼感。然而,自從互聯網在中國發展起來以后,一方面,揭開了這種神秘性,把政府官員的行為可以“放在陽光下”(相對而言),以起到監督公權力的作用和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官員不是被逼著進入“互聯網+”的時代,而是主動地用互聯網的思維和視角來對待群眾,這恰好是“互聯網+群眾路線”的一種體現,值得表揚。并且,通過開通微博以后,可以聆聽到更多的底層信息,治理基層可以更為精準、有效。同時,網絡所帶來的“平權”(結構性改變)又給官員們更多的“親民”機會,于是政府也就有了更多的合法性。
(2)消極型官微。官微沒有什么內容,只是開了這個賬號,微博上存在這個人而已。這會導致網民認為官員有作秀的嫌疑,從而損失公信力,損害群眾對政府的信任。所以,與其說選擇開微博,不如說選擇將微博利用起來為民服務。不要過于擔心群眾的“監督”,也不要怕群眾的“訴求”和“找麻煩”。如果群眾不相信你,他是不會找你的,反之,他們在微博上給你說,正是一種信任的體現,而作為權力主體,就應發揮職能和優勢,為民服務才是微博的真正意義。
總之,基于網絡群眾路線的“官員開微博”的行為是與時俱進的一種政治行為。這種方式恰好在對應民意和疏通底層利益表達機制上有很大的效果。同時,讓“積極的官微”發揮更大、更多的作用是未來官微的一個發展走向,讓“消極的官微”放下膽怯,在網絡上為民服務,是未來的一個努力方向。
在我國,官微的一個重要作用是與網民之間進行互動,聽取網友的真實聲音(這是微博因為自身所攜帶的互動功能和公共性所致,也是官微走好網絡群眾路線的一個具體體現)。2014年1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刊發了一篇《李克強:希望聽到社會民眾的真實聲音》的文章。該文提到,“嘉聯益電子(昆山)有限公司的員工段俊20年前從四川老家來到江蘇昆山打工,如今已經從最基層的檢驗人員成為一名車間主任,管理的團隊超過800人?!媪瞬黄?!’李克強稱贊道??吹蕉慰∮行┚o張,李克強特別鼓勵她‘沒關系,敞開說’?!盵12]但對于官微而言,卻不能在網絡上“敞開說”,“地方政府官員微博作用的有效發揮,依賴于微博公信力的樹立,但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官員微博仍存在形式主義、微博內容不合網民期待、以官方姿態對待網友、格調不高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眾對官員的信任,阻礙了官員微博功能的良好實現?!盵13]又因為它是杜贊奇所說的“權力代理人”,而官微卻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行為,甚至是官方行為。所以,有必要對官微的網絡有一個審定,維護政府形象和合法性。
(1) 對于積極型的官微的審定。首先,要把“公”、“私”分開,用微博走好網絡群眾路線。例如,對于官微來說,內容既有“心靈雞湯”,又有“政務信息”,他們攪和在一起,有時候很難分清。如果過多地發布雞湯文字,網民會不會懷疑“不作為”?從而影響國家公職人員在老百姓心中的印象——老百姓都認為官微是“雞湯性微博”,有和沒有沒啥大的區別?這不利于政治發展與基層治理。如果參與公共事件當中,用自己相對較強的影響力去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這就決定了官員微博除了是一種個人的言論器以外,還是一個“公器”),官員的政治風險會不會增多?仕途會不會受阻?所以,有必要把官微的“公”和“私”進行行為界定。盡量少發雞湯文字,而多用微博走網絡群眾路線,聽取民意,用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讓百姓認為,這是一個能做事的官員。其次,制定“官微行為手冊”,從制度上規范官微行為?!墩瘴⒉┻\營規范手冊》(下稱行為手冊)規定“官員微博應適當“賣萌”(親民)”。除此之外,“官員微博規范手冊”(里面有十三條對官員個人微博進行了規范)還談到:“供開設微博的官員參考:忌目無法紀,違反法律法規;忌擅自談論民族宗教問題;忌不懂特性,盲目開通微博;忌無安全意識,泄露工作機密;忌內容無限,暴露生活隱私;忌情緒失控,大開罵戰;忌人身攻擊,侮辱誹謗他人;忌內容消極,發布情色信息;忌輕信謠言,傳播虛假消息;忌虛榮心強,以粉絲論政績;忌光發不練,鮮與網民互動;忌微博無度,在崗時間刷屏;忌高高在上,疏遠官民關系。”[14]這十三條的本意在于,規范官微的行為,維護官員和政府形象。同時,通過界定官微行為的《行為手冊》,我們可以發現其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我們的確看到了有規范的出臺,但只是建議性質的(供開設微博的官員參考),而非正式的法律明文規定,意在引導官員微博的行為。這種政治模糊性往往給官員一定的空間。至于官員的微博怎么操作,行為怎么界定,并非是強制性規范,而是引導性規范。其次,從“手冊”所規定的內容來看,有道德方面的,也有法律方面的。再次,“手冊”全面規定官微不能做什么。官微又離不開個人屬性,當雞湯、個人感想和政務攪合在一起的時候,此時的官員微博內容就成了“大雜燴”。稍不注意,很容易導致個人與公共事務的行為互相竄動,引起網友的“誤解”(因為自媒體的區間性和跨時空感可以讓網友對此解讀的任意性加大)[15]。所以,這個邊界的問題如界定不好,就容易引發政治風險[16]。
(2)對于消極型的官微的審定。首先,要學會激活微博,利用微博去收集民意,從而轉換為積極型的微博,否則開通微博沒有用處。會被網友懷疑為“作秀”,“形式主義”。其次,要學會合理地看待網民的訴求和監督,而不能因為“怕”,而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對問題總是采取“回避”、“拖拉”、“不傾聽民意”,則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
總之,作為官微,要意識到官員的權力來自于人民,積極地服務人民才是正道。同時,積極型官微需要遵從服務思維和“行為手冊”為民服務,且盡可能把私人性的東西摒棄掉,從而更好地走好網絡群眾路線和建設和諧社會。
現在的官微有3萬多個,大致上可以分為“積極”型和“消極”型。行為審定上,分別對消極和積極型官微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并且,建議官微把公、私分開對待,按照“手冊”在網絡上與民互動,聽取民意,最大能力地發揮官微的價值。
需要反思的是,過分地規定官微行為會影響他們的活躍性和參與度,這更不利于網絡群眾路線的開展,從而出現懶政、不作為、看熱鬧而不發聲的現象,所以,有一個比較確切的明文規范,或許是官微發展的“條件”,引導性行為并不具備法律效力,會因為個人因素和個人解釋而變動,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官微會變得越來越消極,這對社會建設沒有什么幫助。
[1]楊子光,徐紅.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可視化研究解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5(6):78-82.
[2]李永剛.互聯網博弈的中國議題[J].文化縱橫,2003(6):23-27.
[3]獨家解析2015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EB/OL].(2016-02-01)[2017-09-19].http://www.cctime.com/html/2016-02-01/1135888.htm.
[4]MMA中國.微博發布2015年財報用戶、活躍度、收入增速創新高[EB/OL].(2015-03-03)[2017-09-19].http://www.mmachina.cn/view/1170.html.
[5]CNNIC.2017年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解讀[EB/OL].(2017-08-05)[2017-09-19].http://www.ctoutiao.com/253282.html.
[6]Cheek T,Hazon N. Calcium regulation and signalling,1993 (2):134-141.
[7][美]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15.
[8]董德福.官員微博:微博政治的發展方向[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7):36-37.
[9]2016第三季度《人民日報·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發布[EB/OL].(2016-11-09)[2017-09-18].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1109/c209043-28847914.html.
[10]林志標.新傳媒變革下官員微博探討[J].中國報業,2011(11):21-26.
[11]林培.66 個官員微博的“微言大義[N].新華日報,2011-04-14:A03版.
[12]李克強.希望聽到社會民眾真實的聲音[EB/OL].(2014-01-19)[2017-09-19].http://www.gov.cn/ldhd/2014-01-19/content_2570412.htm.
[13]首份政務微博運營“指南”發布,要做到“十二要”[N].人民日報,2012-05-22.
[14]政務微博運營規范手冊:官員微博應適當賣萌[N].南方日報,2012-05-15.
[15]劉立勇,王曉玲.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與引導機制[J]. 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2):107-110.
[16]秦培濤,趙閃,吳孟,等.高校群體性事件防控的突出問題及對策研究[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61-65.
TheStatusQuoandBehaviorReviewof“OfficialMicro-blog”
LiuChengchen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edia,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2.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Macao University, Macao, 999078, China)
Official micro-blogs play a certain role in the governance of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image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authority of the government. The number of official micro-blogs underwent geometric growth from 2003 to 2016 and amounted to more than 30 thousand ones. The official micro-blogs can generally be divided into active and negative ones. The so-called positive type is to release useful information to help Internet us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while the negative is the “zombie type”,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hese micro-blogs does not seem to make much difference. As for two kinds of administrative micro-blogs, on the one hand, since the opening of the micro-blog must be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ety, otherwise the users will be suspected of formalism,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establish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public administrative micro-blogs are to separate, and to carry out the network activ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uidance of “rational behavior manual” listening to public opinion, taking the mass line network, promoting social problem to be solved, thus to applying its positive energy and sense of value.
official micro-blog; official micro status; behavior review
2095-0365(2017)04-0041-05
D63
A
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17.04.07
2017-07-25
劉成晨(1988-),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社會學、農村社會學、網絡政治學。
本文信息:劉成晨.“官微”的現狀與行為審定[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