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校園暴力現象分析及立法建議

2017-04-01 03:59:45
關鍵詞:校園

石 峰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我國校園暴力現象分析及立法建議

石 峰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我國校園暴力問題日益凸顯,逐漸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但長久以來我國一方面對校園暴力沒有明確界定,另一方面對校園暴力的處理存在諸多弊病。因此應當明確校園暴力概念,并針對我國校園暴力現狀,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具體措施包含兩個中心思想,一是通過對校園暴力問題的剖析明確其嚴重性,從而提高對校園暴力問題的重視程度;二是增設、細化法律法規,以加強政府、學校職責為重點,并增加對校園暴力事件處理的相關規定。

校園暴力;現狀分析;立法建議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我國校園暴力現象已具備常態化、持續化、嚴重化傾向,并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校園暴力以其獨有的受矚目點(未成年問題),越來越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問題。2015年10月,湖南省邵東縣3名年齡均不滿14周歲的中小學生,因在校園內行竊被發現,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了一名女教師。案發后,經警方調查、記者披露,作案的3名少年中的一名少年對另外兩人說過這樣的話:“沒事,不到14歲殺人都不用坐牢”。該案是典型的校園暴力事件,由點及面,可窺我國部分校園暴力行為已具備刑事違法性、社會危害性的明顯特點,其與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僅距一步之遙(有責性)。在該案中3名未成年人當然存在故意殺人的主觀惡意,“極其殘忍的手段”是其客觀方面的表現。以犯罪的“三階層”理論分析,就該案中3個未成年人行為的構成要件符合性以及違法性而言,殺人行為方面無需贅述,然而“未成年”則成為其出罪而免受責罰的條件,也極其不符合有責性的要求。但是在此案中引人深思的細節在于作案的3名少年中的一名少年說的話,其表明在其主觀意識中,他非常明確:在我國不滿14周歲的自然人無需承擔刑事責任。反觀其主觀惡意,難道我們無法認定其自身對于故意殺人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缺乏認識嗎?這種有恃無恐的心理是否促成了其肆無忌憚的行為?未成年人主觀惡性的嚴重程度應否成為對其定罪量刑的理由?是以法律例外規定的情形處理個案中的未成年人還是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更為妥當?上述問題都是我國校園暴力問題所引發的思考,并且不宜對其規避、擱置,而應當及時做出應對。從行竊轉化為殺人,在我國刑事犯罪中數見不鮮,但是主體是未成年人的案件卻足以讓人震驚,而以校園暴力為基礎的惡性刑事案件亦如雨后春筍般愈演愈烈。校園暴力問題不僅使受害者的身體健康、精神狀態面臨極大侵害,同時也對校園風氣、社會風氣產生惡劣的影響。然而,我國當前的法律規范對于校園暴力缺乏相應的應對措施。校園生活里,學校領導者面對校園暴力事件采取的態度多是“內部消化”,為避免造成惡劣影響,息事寧人是最好的選擇。司法實踐中,校園暴力的嚴重程度還沒有引起執法者、司法者的重視,從而導致在處理此類事故時往往出現互相推諉、應對遲緩、懲戒不嚴等現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當前我國的制度建設沒有與社會高速發展相銜接的事實,從而造成應對校園暴力時所出現的法律空白,規制失衡等棘手問題。校園暴力問題的頻繁發生早已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而諸多國家已經建立了相應的應對措施,這對我國如何應對校園暴力現象有著一定程度的借鑒意義。

一、文獻綜述與概念界定

美國衛生人類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對于校園暴力(其稱之為校園欺凌——school bullying)有如下規定:發生在校園內的,涉及可預知的或力量不均衡的不被接受的侵略性行為,這種行為有著反復性,或者有反復發生的可能。其行為方式包括且不限于威脅他人、散布謠言、以肢體侵犯他人或以言語沖撞他人,以及孤立、排擠個體等[1]。這種界定方式過于模糊,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也同美國司法體制中法官有較大程度的自由裁量權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因此不適合我國實際。

韓國《校園暴力預防及對策法》對校園暴力的界定如下:“(校園暴力)指于校園內外以學生為對象實施的傷害、暴行、監禁、脅迫、綁架或誘拐、損毀名譽、褻瀆、恐嚇、搶奪、強制做事(跑腿)、性侵害、欺凌、網絡欺凌、利用信息通訊發布猥褻言論或暴力言論等致使學生身體、精神或財產受到損害的行為。其中,欺凌是指在校園內外,2名以上學生或其他人對特定學生或特定集團中的學生實施持續、反復的身體或心理攻擊,令其感到痛苦的行為[2]。該界定方式是一種對行為方式規定較為齊全的界定,然而在其校園暴力的對象中忽略了學生群體之外的群體,是值得我國予以批判繼承的界定方式。

中國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的佟麗華主任對校園暴力的研究顯示,校園暴力發生的場所主要是校園,而校園暴力行為主要是對學生的身體以及精神實施侵害的行為,校園暴力的被害者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職人員以及校外人員[3]。因此,校園暴力的行為種類是比較容易確定的,即教師對學生的暴力、學生對學生的暴力以及校外人員對學生的暴力等。徐久生的《校園暴力研究》一書中,從校園暴力的實施對象進行分析,將師生的身心傷害、學校的財務損失等界定為校園暴力[4]。校園暴力不僅包括對象因素,行為方式、場所、時間,都是應當予以考慮,加以界定的因素。

校園暴力有著獨特的滋生土壤,其特點也明顯區別于各類社會事件、刑事案件,在相對封閉的“小型社會”中,校園暴力有相對獨特性,特有隱蔽性,潛在危害性,對象交替性,處理復雜性等諸多特性。第一,校園暴力的相對獨特性在于校園暴力以校園為媒介,該媒介就是暴力事件的連結點,而這正是相比于普通刑事案件、治安事件有所區別的關鍵;第二,校園暴力的特有隱蔽性在于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后,受眾群體往往較為特定,發生在校園內的師生之間或者同學之間,與社會事件接觸社會層面的傳播范圍、廣度、速度有明顯區別,大多校園暴力由于學校領導的施壓而不被關注,大多校園暴力的受害者膽怯害怕不敢聲張,極為諷刺的是,我們現在關注到的一部分校園暴力事件是加害方傳播出來的;第三,校園暴力的潛在的危害性在于校園暴力的發生有可能(并且在多數情況下)衍生為嚴重的刑事案件,從侮辱、猥褻、輕傷害發展成強奸、輪奸、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等等;第四,校園暴力的對象交替性在于校園暴力的加害方與受害方角色的不確定,有的暴力事件是教師施暴于學生,有的是學生針對學生施暴,更有甚者是學生施暴于教師;第五,校園暴力的處理復雜性在于校園暴力的發生會引發廣泛社會關注,在信息傳播極為迅速的今天,學校、政府等相關部門倘若無法及時妥善地處理校園暴力事件,便會遭到眾人的口誅筆伐。而如何處理校園暴力事件,在我國,至今仍是一個沒有明確程序操作標準的難題,甚至于對何為校園暴力,如何界定校園暴力,我國學界也是眾說紛紜,沒有統一標準。

我國當前的法律語境下,校園暴力行為未必違法,但卻能造成實在的傷害。而校園暴力一旦形成一種風尚,則會對社會產生極大影響,目前來看這種影響已經不是隱像的而是非常顯像的。學生如果把校園暴力當成社會關系、人際關系的正常化而認定社會生活亦復如是,則很可能在脫離校園后將這種異態的心理帶入社會,使之成為常態心理。施暴者一如既往欺凌他人,受害者習以為常遭受欺凌,旁觀者司空見慣保持冷漠,長此以往導致惡性循環。由于在公共場合進行的公然侮辱、施暴、歧視等行為是世界各國所共同禁止的,且公共場合是開放空間,所以此類行為較為少見。然而,在相對封閉或者隱秘的工作區間內,欺凌事件則是數見不鮮。校園作為較之工作區間更為封閉且隱秘的場所,更易成為暴力欺凌事件的溫床。

綜上所述,筆者將校園暴力的界定歸結為四方面要素:一是對象要素,校園暴力的加害方與受害方均以未成年學生為主要對象,成年教師為次要對象;二是行為要素,校園暴力的行為方式囊括肢體行為、言語行為、網絡行為等多種方式;三是地點要素,校園暴力的發生地點不單獨存在于校園內部,與校園這一連結點有關的任何場所都可以視為“校園”的延伸;四是時間要素,校園暴力發生的時間具有極端程度隨意性,此要素無涉上述因素,并不受其他因素掣肘。

二、我國目前處理校園暴力存在的弊病

(一)對校園暴力行為加害方主觀惡意認識程度之缺失

隨著網絡文化的普及,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在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媒體信息。在當代中國文化境遇中大眾文化已然成為體量最大、受眾最廣、影響最大的文化類型。靈活運用大眾語言、大眾傳媒、文化產業、公益文化等大眾文化具體形式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有效路徑[5]。因此如何在當代中國文化中實現對未成年人文化領域的過渡性引領關系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低齡兒童在沒有正確指導的情況下無法分辨是非(曾經有兩名兒童看“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后,模仿其中狼烤羊情節將同齡兒童烤傷),在不良誘導之下,心理發育畸形,有傾向發展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在其逐漸成長過程中,受到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的普法宣傳教育,明確未成年人受到法律保護,自己儼然是拿著“尚方寶劍”可以肆意揮霍青春的輕狂少年。因此,現在學校出現的校園暴力行為,已經不能簡單的用心智不全、不懂事來評判,這更像是一種社會發展與德智培養匹配不當所塑造的帶有畸形心理的怪胎。許多青少年、兒童之所以參與校園暴力,是因為他們其中的一些人已經懂得未成年人擁有著“不承擔刑事責任”的保護傘。懷揣著法律的武器,頭頂著放肆的惡意,實施校園暴力的孩子們理直氣壯、有恃無恐地去欺凌他人,去觸碰法律紅線。

(二)校園暴力的潛在危害性長久以來不受重視之弊端

校園暴力相對于普通刑事犯罪的獨特性在于其行為所造成的物理后果不顯著,也正是基于其偽裝在看似不夠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之表皮下,從而導致校園暴力長久以來不受立法機關重視。從整個社會層面上看,與過去的歷史時期相比,當今較少有人關注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盡管有些沖突影響了部分人的利益,但當獲取或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有多種選擇且成本較低時,一般人不會采取對抗和斗爭的手段[6]。社會層面的道理映射到校園這個小型社會中時,其道理相同。就受害人而言,選擇不對抗和屈服的方式給予其默然承受校園暴力的心態。就校方或政府而言,選擇大事化小的非對抗性、非斗爭性手段可以大限度地縮小校園暴力所造成的惡劣影響。校園暴力基于校園這個特定場所內所衍生的社會關系中,雖然實際不一定發生在校園內,但是絕大部分的校園暴力加害方和受害方是基于校園環境而彼此發生牽連關系的兩類主體。處于這個校園群體之外的群體對于校園暴力的關注不多也是由于校園暴力特有的隱蔽性所決定的,而現如今校園暴力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度提升是由于媒體信息的便捷傳播,這才使得一直隱藏在社會一隅的校園暴力顯露端倪。同時,由校園暴力導致的自殺事件越發頻繁地見諸報端,也從側面反映出校園暴力的危害性日益凸顯,理應受到立法機關的足夠重視。

(三)法律規范及社會管理制度應對校園暴力之闕如

現階段,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刑法相關條文是僅有的針對未成年犯罪問題的法律規范,而且我國沒有專門針對校園暴力、校園安全問題的相關立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偶爾與幼女發生性行為,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后果的,不認為是犯罪。第七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隨身攜帶的生活、學習用品或者錢財數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輕微傷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學習、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認為是犯罪。一方面,現行法律規范在一定程度上關涉校園暴力問題,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對未成年加害方保護的一種立法傾斜。對于未成年加害方的入罪標準提高看似是對于未成年的一種保護,實際則忽略了被害方作為更弱小的未成年群體受到欺凌、成年教師群體受到侵害而缺乏必要救濟的問題,從而表現出制度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現行法律法規的立法出發點在于以客觀上所造成的物理結果作為危害性判斷的根據,然而這種立法原意混淆了校園暴力針對的多種類對象、侵害的多類型客體,受害方的人格尊嚴、心理狀態在受到物理危害結果不明顯的校園暴力行為侵犯時亦得不到有效救濟的問題,以至此類現象的保護機制處于缺位狀態。除非有極端惡性的事件發生,法律基本上難以有效約束校園中的未成年侵害者。這讓中國校園中“輕暴力重侮辱”的霸凌現象成了當前未成年人保護難以解決的問題,而這一問題恰恰造成了常為人所忽視卻極為嚴重的普遍性后果[7]。

三、應對校園暴力的立法建議

(一)民事立法發展對刑事政策之必要變通

2017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經人代會表決通過,將于10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有關公民民事行為能力年齡的標準有了重大調整,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標準調整為“八周歲”,而原來的規定為“十周歲”。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不到八周歲(不含八周歲)的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八周歲到十八周歲(不含十八周歲)的人。從我國民法總則中關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的調整可以看出,對于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未成年人心智成長較之以往程度上的提升已經影響了我國民事立法領域。由此觀之,同樣作為實體法的刑法中,對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能力中的年齡因素也應有相應的調整,因此對于刑事立法中刑事責任年齡的下限調整的修正措施應早日被提上日程。

(二)程序法印證導致刑事立法之必要改動

最高法《關于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第四十二條規定:“年幼的人能夠辨別是非正確表達的,可以作證”。最高法《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上述刑事訴訟法以及民事訴訟法相關程序法條文表明,我國對于證人是否有能力作證認定的標準是“辨別是非、正確表達”,而這與年齡沒有必然聯系,經過法庭質證,法官判定證人是否有能力作證,是依據其行為方式、言語表達來判斷。這種判斷方式從側面印證了我國在某些方面對于未成年人的行為能力區分也并非依據年齡一刀切式的簡單方法。因此對于校園暴力事件,應當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分析判明行為人的主觀惡意、行為表現、損害后果,綜合多方面因素之后下結論。

(三)惡意補足年齡制度于立法之必要借鑒

“惡意補足年齡”原則是源于英美法系的一項刑事原則,其原理如下:按照當事人的年齡劃分來判定刑事責任使得對案件的分析判定流于形式和機械化,在某些案件中,年齡劃分法適用于較同齡人更為早熟的未成年人時便不合適,如若有充足的證據可以證明其主觀惡意已能區分對錯而又惡意犯罪,對該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則不應當受到刑事責任年齡原則的束縛。[8]《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八條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據情況可以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護教育等情況進行調查。”根據此法條,再結合上述程序法規定中,我國證人證言制度對于刑事立法的印證,筆者認為當下的法治環境和社會背景已經滿足了引入“惡意補足年齡”制度的要求。司法實踐操作中,可以由法院的審判人員綜合公、檢、法對未成年校園暴力實施者的情況調查得來的資料,再結合個案中未成年校園暴力實施者的行為方式、言語表現,以及辨別是非、表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疊加考量是否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責任。

(四)世界各國校園暴力立法于我國之意義

在去年以及今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均有人大代表就制定“反校園暴力法”提出建議,認為我國應明確規定應對校園暴力的相關條文,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能夠及時針對校園暴力事件做出合乎程序規范的處理,有了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便于執法機關、司法機關針對不同情形對施暴者做相應的處理,從而達到遏制校園暴力問題的目的。現筆者選取韓國、瑞典、美國三個國家,作為亞、歐、美三個地域的代表,淺談其立法現狀對于我國立法工作的啟示及意義。

韓國的《校園暴力預防及對策法》設立“校園暴力對策委員會”制度,規定學校內部應當配置專職咨詢教師和負責小組。該法對于校園暴力的加害方的懲罰和受害方的救濟做了相關規定,對于受害方主要有臨時保護、心理治療、調換班級或心理咨詢及輔導等措施。[9]瑞典的《學校法》同樣是為了應對校園暴力問題所設立的專項法律,該法同時還對學校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要求。處罰校園暴力的施暴者不是該法旨意所在,教育作用是該法所期待發揮的效用。美國在針對青少年犯罪和校園暴力問題上,由于其獨特的法律制度,并沒有一套統一的法律制度可以適用于全國。美國有至少42個州明確禁止校園欺凌,36個州明確禁止校園網絡欺凌或使用電子設備媒介的欺凌方式。針對殘疾人的校園暴力,美國民權辦公室(Office for Civil Rights)明確指出學校職員有義務處理任何有關殘疾學生的校園欺凌事件。如果學校職員知道或應當知道欺凌殘疾學生的校園暴力事件,民權辦公室要求其必須馬上采取適當措施并深入調查[10]。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上述國家應對校園暴力的處理方式大同小異,均以專門的立法規制為基礎,輔之以相應的校園暴力預防措施,重點是針對政府、學校、監督者的要求可謂達到了嚴苛的程度。控制和預防校園暴力,持有“以思患而豫防之”的態度是更為穩妥和有效的,未雨綢繆、防微杜漸遠比亡羊補牢的效果要好。所以,重視發揮學校和政府針對教師群體和學生群體的教育作用,提高對學校和政府職責的要求,才是應對校園暴力的可行之徑。

(五)應對校園暴力供我國選擇之多種途徑

第一,各級政府、學校各司其職,做好分內工作。在現有階段即使達不到設立專門的反校園暴力法的條件,也不能對校園暴力采取事后處理的態度,各級政府、學校應當將校園暴力問題的預防與應對作為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如果全社會的人都按禮的要求行事,這個社會就太平了。怎么實現這一社會理想呢?孔子認為要注意道德教化,就是教社會的人們按禮行事。要遵從社會的道德規范,每個人都找準自己的位置,做該做的事[11]。因此,各司其職是實現校園暴力問題得以解決的關鍵所在。

第二,設置專門機構,政權機關設立專門科室,作為監察機關,定期監督所在地學校的校園暴力情況,接受有關校園暴力問題的舉報并及時調查做出反饋。學校相應設置專門崗位、聘請專職教師,負責校園內校園暴力問題處理以及針對教師群體做定期心理培訓、針對學生群體做定期心理輔導。

第三,通過行政干預手段,禁止在學校周邊地區開設網吧、歌廳、游戲廳、酒吧等娛樂場所。如前所述,校園暴力不只發生在校園內部,臨近校園的娛樂場所也更容易成為校園暴力滋生的土壤,因此有必要對此通過行政手段予以規制。

第四,設立單行法規,增補相關法律。增設“反校園暴力法”“校園安全法”等專門針對校園暴力問題的法律規范,修改、補充、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增加專門章節來規制校園暴力問題。增設相關行政法規,明晰政府、學校的職責,同時規定相應的監督檢查措施,通過行政手段防止政府懶政的無所作為、杜絕學校隱瞞的惡劣行徑,對違反相關規定的政府職能部門或學校做出相應行政處罰。

第五,學校將預防校園暴力意識的樹立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對教師群體、學生群體定期進行宣傳教育,培養其預防、處理校園暴力事件的意識,同時要注重方式手段,不能使相應課程和宣傳教育流于形式,從而造成反面效果。

第六,建立“政府——學校——教師——家長”四方聯動機制,由政府指引針對校園暴力的應對與預防工作,學校聘請社會學家、教育心理學家,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商討校園暴力問題的解決方案。家長應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導師,教師應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引路者,學校應是為孩子提供良好學習氛圍的平臺,政府應是最堅實的后盾。四方聯動,相互配合,才能為青少年成長營造優質的家庭、學習、生活、社會環境,從而使校園暴力在人們的視野里消弭遁形。

[1] U.S. Dep’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s.What is Bullying:Bullying Definition[EB/OL].https://www.stopbullying.gov/what-is-bullying/definition/index.html.

[2] 陶建國.韓國校園暴力立法及對策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5(3):55-60.

[3] 郝鳳艷.試析我國校園暴力的現狀、起因及對策[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8(5):100-102.

[4] 李婧.校園暴力的法律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153-154.

[5] 樊瑞科.大眾文化視域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四維路徑[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2):72-77.

[6] 王岳森.知識經濟時代的和諧社會建設——探索與展望[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1):5-10.

[7] 儲殷.當代中國校園暴力的法律缺位與應對[J].中國青年研究,2016(1):24.

[8]王雷.遏制犯罪低齡化的新途徑——惡意補足年齡原則引入[J].南方論刊,2017(1):49.

[9] 陶建國.韓國校園暴力立法及對策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5(3):57.

[10] Laurie Bloom,School Bullying in Connecticut: Can the Statehouse and the Courthouse Fix the Schoolhouse An Analysis of Connecticut’s Anti-Bullying Statute, 7[M].CONN. PUB. INT. L. J,2007:105-108.

[11] 王岳森.孔子哲學思想的核心仁及對后世的影響[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1):1-4.

AnalysisoftheCampusViolenceinChinaandSuggestionsonItsLegislation

ShiFeng

(Law school,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38, China)

China’s campus violenc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focus of the public concern. However, on the one hand, there is no clear definition of campus violence in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on handling of campus violence. Therefore, we should clearly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campus violence, thu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against the current campus violence in China. Concrete measures include two central ideas: analyzing the problem of violence on campus to clarify its seriousness, thereby increasing the degree of emphasis on the issue of violence on campus; and the second is to add and refine laws and regulations with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ment, the school responsibilities as the focu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n the handling of campus violence.

campus violenc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2095-0365(2017)04-0076-06

D669

A

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17.04.14

2017-09-25

石峰(1989-),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

本文信息:石 峰.我國校園暴力現象分析及立法建議 [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4):76-81.

猜你喜歡
校園
Q爆校園
Q爆校園
Q爆校園
Q爆校園
Q爆校園
Q爆校園
Q爆校園
再見,我的校園
南方周末(2018-06-28)2018-06-28 08:11:04
校園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滿校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视频四区| 啪啪永久免费av|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夜夜操天天摸|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 久久国产拍爱|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大秀91| 伊人无码视屏| 久久网欧美| 国产欧美日韩18| 精品色综合|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毛片免费试看|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爆乳无码av|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国产第八页|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人妖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无限乱码|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69av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成人在线亚洲|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日本日韩欧美|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成人| 免费看a毛片|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 久久午夜影院| 亚洲福利网址|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福利在线不卡|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欧美笫一页| 亚洲一区免费看|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国产男人天堂|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