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
(江蘇省沭陽縣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蘇 宿遷 223600)
急性下壁心梗行介入治療及臨時起搏術后的觀察及護理分析
張 蕾
(江蘇省沭陽縣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蘇 宿遷 223600)
目的 探究對急性下壁心梗行介入治療及臨時起搏術后的護理方法,探究其臨床應用意義。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完成介入治療及臨時心臟起搏術,對患者進行隨時體征檢測,其中包括心電、血壓等,對患者心率失常、病情復發狀況進行分析和識別,對患者的病情發展及控制進行正確評估,采用合適的搶救及護理措施;同時觀察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治療效果,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保證患者情緒平靜。記錄患者急救成功率。結果 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急救失敗死亡,其他患者均得到及時救治以及護理,在完成治療后康復出院,其預后效果良好。結論 對急性下壁心梗患者采用介入治療并聯合臨時心臟起搏術能夠對急性發病的患者進行及時搶救,在第一時間保護患者生命安全。治療完成后,對患者各項重要生命體征進行監測,能夠有效提高對患者的監護度,并通過有效的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術后恢復,增加預后效果。
急性下壁心梗;臨時起搏術后;護理分析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病癥,極容易導致患者發生心率失常病癥,嚴重時可能發生急性休克和心臟驟停,引起死亡[1]。而這種病癥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血液供給及心臟房室傳導發生問題所導致的。由于竇房結動脈大約有60%左右的血液供給都起源于右冠狀動脈,下壁心肌梗死所導致竇房結引起竇緩[2]。
本次研究選擇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完成介入治療及臨時心臟起搏術。觀察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完成介入治療及臨時心臟起搏術,對患者進行隨時體征檢測,包括心電、血壓檢測。均為臨時起搏及PCI患者,男21例,女13例,高血壓14例,高血脂11例,吸煙超過10年4例,年齡51~72歲,平均年齡(65±7.4)歲,均無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和手術禁忌癥,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次試驗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術前根據醫囑采用拜阿司匹林300 mg及硫酸氫氯吡格雷300 mg,對患者進行完整術前準備。對患者心血管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梗死的血管進行PTCA加支架術。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率監測時,如發現心率<60次/min或血壓<100/60 mmHg,應當加入臨時起搏治療,并在手術換成后,給予患者心電監測,保證供氧正常。同時對患者進行固定,避免過多活動導致儀器脫落,同時對患者采用合理的護理。
首先在入院時對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并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計算每日能量消耗及代謝消耗率,并計算患者每日所需熱量。治療完成后,應當給予患者>2 g/kg的蛋白質以保持體內氮平衡。同時還應當對患者的心率、節律、血壓進行實時監控,時刻檢查治療儀器中各個部位是否有脫落現象,檢查各插頭是否連接完善。
治療完成后,對患者應用抗生素,避免發生感染,聯合β受體阻滯劑及他汀類藥物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是開展系統康復工作的一項重要環節,是提高患者康復訓練效果的一項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半年內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通常以焦慮和抑郁情緒為主。護理人員在護理中應當主動對患者表示關心,與其進行主動溝通,向其進行講解基本常識。在與患者進行交流中了解患者產生異常心理狀態的主要原因,針對其心理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一方面能夠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另一方面還能夠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從而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急救失敗死亡,其他患者均得到及時救治及護理,在完成治療后康復出院,其預后效果良好。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不僅會對患者已發生缺血現象的心肌造成損傷,還有可能導致心肌梗死面積進一步擴大,從而引起患者心功能迅速惡化,造成心功能障礙,提高其病死率[3]。采用阿托品作為治療藥物,能夠有效抑制心房以及心肌傳導纖維的鈉離子內流,從而降低其傳導速度,降低其竇房結自律性[4]。同時,這種藥物也不會對人體的正常動作電位以及靜息膜電位標準造成影響[5]。但應當注意其用藥速度不宜過快,避免發生竇性心動過速現象。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有1例患者急救失敗死亡,其他患者均得到及時救治及護理,在完成治療后康復出院,其預后效果良好。實驗結果說明對急性下壁心梗患者采用介入治療并聯合臨時心臟起搏術能夠對急性發病的患者進行及時搶救,在第一時間保護患者生命安全。治療后,對患者各項重要生命體征進行監測,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監護度,并通過有效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術后恢復,增加患者的預后效果。
[1] 周麗華,史冬梅.急性下壁心梗行介入治療及臨時起搏術后的觀察及護理[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1,09(11):398-399.
[2] 郭曉萍,梅 靜.臨時心臟起搏器術后患者心臟并發癥護理對策[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4,(4):472-473.
[3] 張洪君,林可可,肖順貞,等.急性下壁合并右室梗死的早期判斷及觀察要點[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9):649-651.
[4] 王 晶.急性廣泛前壁心梗并發心源性休克行IABP護理體會[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2,21(4):448-449.
[5] 張秀文,黃彩亞,葛伊麗,等.冠狀動脈內血栓抽吸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圍手術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4):1296-1297.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6.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