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云,李綺玲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廣東 佛山 528000)
急診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對心理狀態及疼痛的影響
梁海云,李綺玲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 探究急診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對心理狀態及疼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4例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均行綜合護理干預,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疼痛程度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本研究患者SCL評分中恐怖(1.34±0.28)分、抑郁(1.43±0.31)分、人際關系敏感(1.58±0.33)分、焦慮(1.28±0.29)分、精神病性(1.23±0.16)分;護理前VAS評分(6.29±0.87)分,護理后(1.84±0.31)分;護理滿意度評分中態度(90.56±3.61)分、技能操作(91.43±2.97)分、責任感(92.38±2.74)分。結論 急診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可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降低疼痛,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一定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心理狀態;急診;疼痛;綜合護理
急診科室患者大多為病情急、發展速度快且較為復雜多變者,受突發性疾病刺激,大部分患者負面情緒較重。而急診常見一種癥狀為疼痛,嚴重影響著患者整體或局部活動能力,對心理狀態影響較大,從而造成臨床配合治療度下降[1]。為探究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急診患者中對其心理狀態及疼痛影響,我院針對性選取2014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4例急診患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4例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齡28~62歲,平均年齡(50.65±4.38)歲;文化程度:小學20例,中學及以下50例,大專及以上34例;其中腹部外傷17例,骨折40例,急性闌尾炎24例,腸梗阻10例,消化道穿孔13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方案經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納入標準:均為急診科室收治患者,且自愿進行研究,可實施有效溝通;排除標準:文盲者、精神疾病史者、嚴重不配合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綜合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具體為:①護理人員快速掌握患者一般資料,主動積極與患者及家屬交流,按照患者個體情況予以對癥治療方案選擇,治療過程堅持做好快、準、穩,提高患者信任感及安全感;②按照不同年齡、學歷、病情給予不同心理干預,使患者增加對疾病知識了解,以及對治療方法、過程與效果、相關注意事項等,緩解患者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加強患者治療信心,引導其養成樂觀積極心態,增強治療依從性;③做好用藥護理,并為其講述藥物相關知識,包括藥物作用、用藥劑量、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等,指導患者堅持按時按量服藥,對出現的不良反應予以對癥處理;④按照患者疼痛情況予以心理疏導、止痛藥物治療,并觀察疼痛的變化情況,非麻醉性的止痛藥物無效時采取麻醉性的止痛藥,嚴格遵醫囑給藥;⑤對于需行手術治療患者,護理人員在術前使用溫馨用語安慰鼓勵患者,向其講述治療相關過程、目的及意義,提升治療依從性;幫助患者取合適體位,尊重患者隱私,減少暴露部分;手術期間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對低血壓、心律失常情況予以對應處理。
1.4 觀察指標[2]
觀察本組患者心理狀態,采取SCL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標準:分成恐怖、焦慮、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五個方面,分值為0~4分,分數越高狀態越嚴重;觀察患者疼痛評分,采取VAS評分標準:0~10分,得分越低疼痛越輕;觀察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對護理態度、技能操作、責任感等三方面進行評分,百分制,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
2.1 心理狀態
本次研究患者SCL評分護理后各項評分為:恐怖(1.34±0.28)分、抑郁(1.43±0.31)分、人際關系敏感(1.58±0.33)分、焦慮(1.28±0.29)分、精神病性(1.23±0.16)分。
2.2 疼痛評分
本組患者護理前VAS評分為(6.29±0.87)分,護理后(1.84±0.31)分。
2.3 護理滿意度
本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0.56±3.61)分、技能操作(91.43±2.97)分、責任感(92.38±2.74)分。
急診科室常見疾病有腹部外傷、骨折以及急性闌尾炎等,病情發作較急、病情進展較快,臨床治療不及時會危及其生命健康[3]。因而臨床治療過程中,為延長救治時間,護理人員需進行快速準確護理干預,相關研究發現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因此本研究現對采用此方法取得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旨在為臨床治療過程提供科學有效循證依據。
本次研究中,患者S C L評分中人際關系敏感(1.5 8±0.33)分、抑郁(1.4 3±0.3 1)分、恐怖(1.34±0.28)分、精神病性(1.23±0.16)分、焦慮(1.28±0.29)分;護理前VAS評分為(6.29±0.87)分,護理后(1.84±0.31)分;護理滿意度評分中技能操作(91.43±2.97)分、態度(90.56±3.61)分、責任感(92.38±2.74)分;研究結果與田惠萍相似[4],表明綜合護理干預予以患者用藥指導、疼痛護理以及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多方面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緩解患者心理不良狀態及疼痛,促進其預后提高。急診患者常受疼痛折磨,疼痛的發生是患部引發神經末梢產生疼痛感受,造成組織胺、5羥色胺、乳酸等致痛物質釋放,導致該類物質對神經末梢的刺激游離,持續疼痛會引發患者不良心理,造成疼痛加劇,從而不利于原發病灶的恢復;且疼痛會增加患者氧耗量,提高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而綜合護理過程予以患者疼痛護理,首先進行心理干預,采取親切用語鼓勵安慰患者,利用注意力轉移法轉移患者疼痛,若疼痛程度較重,則遵醫囑予以一定劑量鎮痛藥物緩解,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痛苦[5]。由于急診患者發病多為突發性疾病,大多數患者存在負性情緒,而該情緒會導致身體應激反應增加,使疼痛感受增加,不利于臨床恢復。而綜合護理干預予以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相關知識,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等情緒;通過護理人員語言支持、安慰、鼓勵,提升患者治療信心,增加臨床治療依從度[6]。綜合護理干預的實行,有效促進了急診患者臨床療效提高,改善了患者預后情況。研究受各種因素影響,未對護理效果及預后作詳細分析,需再行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實施于急診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改善其負面情緒,促進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1] 潘傳玲.綜合護理干預對急診患者心理狀態及疼痛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5,36(13):2885-2886.
[2] 王巖巖.綜合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及術后疼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6):6-8.
[3] 房春花,黎雪琴,葉少南.優質護理對急診車禍傷患者負性情緒及疼痛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33):172-174.
[4] 田惠萍,陳 暉,黎小群.護理干預對急診外傷手術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6):19-21.
[5] 郭 玲.分析止痛藥應用與綜合護理干預對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5,12(4):191.
[6] 唐曉群.心理輔導干預對急診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6):956-958.
本文編輯:張 鈺
R472.2
B
ISSN.2096-2479.2017.2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