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穎
(廣西梧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廣西 梧州 543000)
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研究進展
唐 穎
(廣西梧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廣西 梧州 543000)
腦卒中是當代社會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三個特點。隨著現代社會醫學技術的發展,腦卒中的致死率有明顯的下降,但是致殘率仍然較高。經過研究早期介入腦卒中進行康復護理可顯著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使患者能最大可能的從肢體障礙中回復,重新恢復信心。本文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研究進展進行探討,為了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腦卒中;康復;護理;研究進展
腦卒中也叫腦中風,是一項神經系統性疾病,能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嚴重的傷害。是由于一些各種不同的誘因而造成腦動脈狹窄或破裂從而導致腦內血液循環不暢[1-2]。腦卒中患者初次發病后的短時間內,有再次復發的可能,同時再次復發時致死和致死率會超過第一次發病的患者。隨著我國現代康復醫學的不斷進步,為腦卒中康復護理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盾,從而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隨著現代康復醫學的不斷發展,為康復護理工作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腦卒中康復護理重視早期進行。對于不同的患病情況不同的患者介入護理的時間不同,對于重癥腦出血患者,在觀察患者病情發作的24 h內即介入康復護理;對于腦梗死患者,康復護理的介入一般在3天后進行;對于腦出血患者,在3~5天內進行康復護理。臨床研究認為在患者發病后6個月內進行的康復護理就是早期康復,當患者的生命狀態比較穩定,神經癥狀沒有變化時進行康復護理是有較好的效果[3]。康復護理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時腦卒中急性患者,由于其病情不太穩定,所以,還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護理。
2.1 上肢功能康復護理
肩關節的被動運動主要包括前屈、內收、外旋、內旋。肩關節處于遲緩期時,僅能進行正常活動的一半。患者的手關節鍛煉,可以有效的防止手腕和拇指關節出現抽筋現象,改善手關節的功能活動。上肢功能的訓練還可以通過利用雙手十指相扣,利用健康的一側肢體配合患肢在胸前拉升后曲肘,通過這種方式不但使健肢輔助了患肢,而且提升了患者本身的鍛煉能力。
2.2 下肢功能康復護理
下肢功能根據患者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偏癱患者在臥床期間進行的橋式訓練。以仰臥位,患者雙手相扣,兩上肢往上抬起,雙腿彎曲,兩腳緊貼床,臀部向上抬起,使骨盆水平,這時患者呈現出來的就是橋狀體態。這種體型訓練可以增加患者對骨盆的控制能力,進行下肢的訓練,同時能最大程度的減少軀干和下肢的痙攣,提升臥床患者的自理能力;二是對患者的屈曲訓練,一般進行的是屈髖屈膝兩個動作的訓練,患者仰臥,兩手十指相扣放在頭上,另有一輔助者一只手握患者的腳于背屈位,腳掌撐于床面,另一只手握患者的膝關節,使髖關節保持內收位,患者的腳貼于床面而往后滑動,保持髖關節屈曲,然后下肢慢慢伸直,反復進行上述步驟。這種訓練方式可以有效繁殖患者側下肢的活動異常,促進下肢分離運動出現。
相關研究表明,腦卒中患者認知障礙發生率約為35.2%[4]。認知障礙主要包括記憶能力、定向力、語言能力和注意力等方面的損害。以前的臨床研究認為認知能力在受到損害后將為有不可逆的狀態。但是近幾年的研究,又對認知損害看到了希望,可以利用刺激患者機體使部分腦細胞再生。從他們的研究中可知,康復護理訓練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障礙。對于記憶障礙的護理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視覺成像術即向患者講述某個圖片的內容,讓患者對其進行復述;數字記憶的方式即對一長串數字先分開記憶,然后反復練習,連續記憶,逐漸增加內容;通過回憶記錄每天發生的經歷訓練記憶力;貼字條即在室內各個可視的范圍內貼上各個物品的名稱,經常訓練,增加記憶。
大約53%的急性腦卒中患者會出現吞咽障礙[5-6]。吞咽患者由于進食困難,容易造成機體缺水,營養不良等現象,嚴重者會發生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等。對于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患者可通過頰肌和舌肌的訓練可以促進舌部肌群功能的恢復;同時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適時的進行呼吸-憋氣-咳出訓練,可以強化異物防御能力,避免發生吸入性肺炎,。對于較嚴重的吞咽障礙患者,利用鼻飼給患者提供能量。鼻飼時患者以半坐式,給予溫度37~38℃的流食進行。患者進食時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體位進行,輕度患者采取30°仰臥,頸前傾斜,中度以上是患者采取半坐位,頸部前傾45°體位;患者食物的選取也要注意,要選擇容易消化和吞咽,并且含大量營養元素以及可以滿足不同人的品種和口味,患者通過咽喉部的感知對食物有進食的欲望;患者應以緩慢的速度進行進食。
失語患者是由于腦卒中患者的大腦優勢半球語言中樞受損,研究證明,腦卒中患者55%~65%有失語癥狀。失語患者主要包括構音受阻的運動性失語、理解不暢的感知性失語和遺忘性的命名性失語等。雖然失語患者在生活中會一定程度的緩慢恢復,但是進行康復護理的語言訓練對于患者語言的恢復速度和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失語康復護理要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對于運動性失語患者應該采用面對面的口型訓練;對于感覺性失語患者應采用實物輔助進行的理解力訓練;命名性失語患者采用反復強調某種事物的名稱,以強化記憶力的訓練。
腦卒中由于發病急,家庭里一旦出現卒中患者,對個人和家庭都是一個意外事件,患者本身會對疾病有恐懼的心理障礙,同時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研究顯示,腦卒中病50%以上的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抑郁和焦慮。對于這類患者,我們應該根據他們個人不同的性格和行為情況去制定符合患者的心理護理。急性腦卒中患者對于自己的病情和預后有較大的擔心,常常會出現一定的焦慮甚至恐懼,此時醫生和護士要鼓勵患者積極的面對,配合治療,逐漸戰勝疾病。對于那些處于康復治療階段的患者常常會產生太急于求成的心態而出現悲觀。此時要患者家屬輔助醫生從生活和精神上給予患者安慰和幫助。在訓練的過程中,任何微笑的進步都要給出肯定和表揚。
由于受醫療條件和家庭經濟的影響,大部分的腦卒中患者在急性期過后回到家里,回歸家庭后的時間仍然需要進行一定的恢復訓練,否則對以后的恢復情況會產生負面影響。家庭是患者離開醫院后的主要活動場所,家屬承擔了照顧和監督患者訓練的角色。良好的家庭護理可以促進患者預后的恢復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患者出院時醫生應該給其家屬講述腦卒中的發病原因、監督和協助患者進行功能訓練的注意事項和重要性。囑咐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陪伴和照顧,和患者一起對抗病魔。
在腦卒中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康復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減少致殘率。同時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使患者回歸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中。
[1] 秦 娟,郭秀君.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5):424-426.
[2] 陳艷紅.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訓練配合心理護理臨床體會[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8):1370-1371.
[3] 張冬梅,鄭麗維,許 樂.腦卒中患者主要照顧者知信行問卷的編制[J].中華護理教育,2012,9(5):202.
[4] 馬鳳霞,于愛霞,付英杰.語言治療在腦卒中語言障礙病人中的應用評價[J].護理研究,2009,23(9):2296.
[5] 楊進標,王延紅,陳秀香,等.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6(4):420-421.
[6] 郭根平,章慧霞,江玉權.三級康復技術應用對社區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5):1775.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4
A
ISSN.2096-2479.2017.18.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