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倩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腦外科病房常見護理風險因素預防分析及對策
潘玉倩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探討腦外科病房常見護理風險因素預防分析及對策。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腦外科病房急診的腦血管急危重癥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病區接診情況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基于護理風險管理的優化護理方案。結果 觀察組急診到確診時間、確診到手術時間與實際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入院期間的死亡、休克、中風、肝腎功能不全等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為9.1%,對照組為3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外科病房容易發生護理風險,基于護理風險管理的優化護理方案能提高急診效果,減少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腦外科;護理風險;護理方案
腦外科是臨床上診治危重疾病的常見科室,其急救目標就是搶救可逆性損傷組織,早期快速挽救瀕死腦組織的關鍵。護理風險是能夠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惡化甚至死亡的各種因素,如何防范護理風險,減少腦血管急危重癥患者的病情惡化,是當前護理工作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同時采用風險管理手段所構成的整體診治與護理流程,能充分預測患者病情,從而在有限的救治時間內完成復雜的診治工作流程,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本文具體探討腦外科病房常見護理風險因素的預防分析及對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腦外科病房急診的腦血管急危重癥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經CT、MRI等影像學確診為腦血管急危重癥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為3~13分;首次發病;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史;合并惡性腫瘤;妊娠與哺乳期婦女。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56.22±4.19)歲;平均GCS評分為(8.22±2.94)分。按病區接診情況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提供病情觀察、遵醫囑給藥、生命體征監測等。
觀察組給予基于護理風險管理的優化護理方案,具體為:(1)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小組團隊成員包括科室主任1名、護士長1名、責任組長2名。科室主任、護士長督促監督各項計劃的正確執行,責任護士負責收集研究期間所有數據資料并進行護理操作,由科主任組織腦外科專家和經過循證護理培訓的人員給小組成員進行護理授課。(2)改善護理流程:以時間為橫軸,以血管急危重癥患者接診、護理、轉運、檢查、診斷、治療等手段為縱軸,按照綜合性、適用性、科學性、共享性的原則,制定腦血管急危重癥患急診、分診、接診路徑,使護理人員在嚴格的流程與時間框架內進行護理操作。
1.3 觀察指標
(1)急診效果:記錄兩組急診到確診時間、確診到手術時間與實際手術時間。(2)記錄兩組入院期間的死亡、休克、中風、肝腎功能不全等主要臨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急診效果
觀察組接診到確診時間、確診到手術時間和實際手術時間分別為(18.34±3.18)min、(26.14±5.49)min和(13.87±2.11)min;對照組接診到確診時間、確診到手術時間和實際手術時間分別為(26.49±4.91)min、(35.87±6.44)min和(18.33±4.72)min。觀察組急診到確診時間、確診到手術時間與實際手術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2.2 臨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觀察組入院期間出現休克和中風各1例,肝腎功能不全2例,無死亡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為9.1%;對照組出現休克和中風各4例,肝腎功能不全5例,死亡2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4.1%。觀察組入院期間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腦外科患者的病情比較危重,其嚴重程度及后遺癥會給患者及家屬帶來很大的痛苦和負擔;并且每個患者不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況復雜多變,在醫護過程中發生各種風險因素的幾率比較高[1]。護理風險不但對患者和相關護理人員產生極大影響,而且也嚴重阻礙醫院的生存和發展[2]。
基于護理風險管理的優化護理方案能充分預測患者病情,從而在有限的救治時間內完成復雜的分診、搶救、轉送等連續工作流程[3]。同時其建立了以時間為橫軸,以護理手段為縱軸的血管急危重癥患者急救護理路徑,使各個部門之間的無縫連接按照一套完整全面的醫療護理計劃進行,進一步提高綠色通道的暢通性,使急診時間減少至最少。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的急診到確診時間、確診到手術時間與實際手術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腦外科的專業性強、風險性大,治療與護理過程中存在各種不安全因素。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主要在于基于護理風險管理的優化護理方案確立了急診救治過程中的醫護主要處置主干部分、輔助診斷治療的適應性配合的設置和保障部分的一體化分工協作關系,使護理風險管理實踐的隨意性和風險性降到最低限度。
總之,腦外科病房容易發生護理風險,基于護理風險管理的優化護理方案能提高急診效果,減少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1]李云芳.了解腦外科護理風險加強護理防范措施[J].醫藥前沿,2014,5(24):278-279.
[2]楊 楠.探討腦外科病房常見護理風險的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6,12(05):274-275.
[3]高小麗.顱腦外科病房常見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4):132-134.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2.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