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瑞,王 磊,張曉晴
(江蘇省徐州市兒童醫院小兒心臟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0)
早期綜合護理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后的療效觀察
佟 瑞,王 磊,張曉晴
(江蘇省徐州市兒童醫院小兒心臟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0)
目的探討早期綜合護理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后療效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患兒196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早期綜合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98例。對比兩組術后1天肺通氣功能:PaCO2、PaO2和SpO2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PaO2和SpO2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1.4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2.24%(P<0.05)。結論 早期綜合護理有助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后肺通氣功能的恢復,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先天性心臟?。皇中g;早期綜合護理
手術是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小兒胃腸功能發育未完善,術后容易出現胃腸功能障礙,加上術后體外循環再灌注損傷肺泡Ⅱ型細胞,影響患兒的肺通氣功能[1],是導致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術后護理若不到位將影響手術的療效,危及患兒生命[2]。為此,本研究探討早期綜合護理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療效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患兒196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8例。觀察組男52例,女46例,年齡1~2歲,平均年齡(1.73±0.24)歲;對照組男5 0例,女4 8例,年齡0.5~2歲,平均年齡(1.65±0.21)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給予早期綜合護理。主要包括:(1)心理護理:術前向患兒及家長詳細介紹手術相關事項,隨時保持與其溝通,減輕其心理壓力,在麻醉效果減弱時,宜早期給予心理安慰,多輕撫年齡小的患兒,有利于其入睡,避免哭鬧不止,減輕疼痛,年齡稍大患兒給予輕撫、擁抱及物品轉移注意力,并給予鼓勵性語言;(2)特殊護理:患兒在呼吸機輔助治療時,術前教會患兒正確使用簡單手語,密切觀察不能理解言語的患兒生命體征及肢體動作,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轉回普通病房后向家長宣傳正確的咳嗽方法;(3)早期防治隱蔽的不良反應:預防管道滑脫,密切觀察導管情況、正確喂養患兒,防止誤吸、早期預防壓瘡等;(4)并發癥的早期綜合護理:早期預防肺部感染,防治肺動脈高壓、早期防治心律紊亂,防治心排血量下降、術后出血、防治腎功能衰竭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術后1天患兒的肺通氣功能:PaCO2、PaO2和SpO2;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1天肺通氣功能
觀察組PaO2為(122.34±25.26)mmHg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5.11±22.31)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SpO2為(95.13±2.6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9.74±2.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PaCO2為(31.02±4.82)mmHg,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8.79±5.36)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術后出現3例(3.06%)肺不張,6例(6.12%)肺動脈高壓,6例(6.12%)心排血量下降,6例(6.12%)心律失常;對照組術后出現6例(6.12%)肺炎,9例(9.18%)肺不張,12例(12.24%)肺動脈高壓,11例(11.22%)心排血量下降,14例(14.29%)心律失常,6例(6.12%)腎功能衰竭,3例(3.06%)出血。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1.4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2.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早期綜合護理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是專科護士有計劃、高效的為患者提供健康到位的優質護理干預。其可在不良反應發生的早期采取準確的治療方法降低隱蔽不良事件的發生,達到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危害[3]。先天性心臟病手術過程久、創傷大、出血量較多。因此早期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適當的護理干預顯得極為重要。術后呼吸道管理至關重要,其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4]。對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其排除痰液,減少感染的發生。本研究中,觀察組PaO2和SpO2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早期綜合護理在改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肺通氣功能方面優于常規護理。心理護理可減輕患兒對手術的恐懼感,緩解其及家長的負面情緒,提高治療配合度。對于術后部分患兒可能出現的氣管脫落,早期擬定了預防方案,化被動為主動,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5]。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1.43%)顯著低于對照組(62.24%)。提示通過早期綜合護理,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得到顯著降低,更有利于患兒的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早期綜合護理有助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后肺通氣功能的恢復,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1]唐少梅,李潔源,陳 渺.綜合護理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效果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21):3331-3333.
[2]肖冬玉,謝笑容,楊 敏.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0):34-35.
[3]李紅莉.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醫藥科學,2015,5(22):115-119.
[4]趙文英.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0):149+152.
[5]羅燕華,洪蝶玟,蔡志雄,等.護理干預對行介入治療手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3,34(1):164-166.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32.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