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蓮
(隆安縣中醫院外科,廣西 南寧 532799)
?腫瘤科護理?
胃癌晚期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觀察
潘鳳蓮
(隆安縣中醫院外科,廣西 南寧 532799)
目的分析將優質護理應用于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1月~2016年9月于我院治療的胃癌患者66例,依照護理方式不同分成優質組和常規組,各組患者33例,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方式護理,優質組患者在常規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措施,對比兩組護理的效果。結果護理后,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SAS的評分與SDS的評分都有相應改善,優質組患者改善情況比常規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優質護理應用于晚期胃癌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負性情緒與提高生活質量,可應用。
胃癌晚期;優質護理;效果
胃癌屬于臨床常見惡性的腫瘤,在國內發病率比較高,同時死亡率始終居于惡性腫瘤的首位。臨床上主要采取手術與化療等治療,由于手術與化療會嚴重影響到患者身心健康,并且疼痛折磨了患者身體與精神。因此,在治療中,需要配合相應的護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與精神狀態。本文主要把2015年11月份到2016年9月份于我院治療的胃癌患者66例當做本次的研究對象,簡析了將優質護理應用于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效果,詳解如下。
1.1 研究的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份到2016年9月份于我院治療的胃癌患者66例,依照護理方式不同分成優質組和常規組,各組患者33例,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方式護理,優質組患者在常規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措施。其中,常規組中有18例是男性患者,有15例是女性患者;患者年齡跨度在32~75歲之間,年齡平均值為(522.95)歲。優質組中有19例是男性患者,有14例是女性患者;患者年齡跨度在33~78歲之間,年齡平均值為(542.14)歲。兩組胃癌患者基礎資料經過比較以后,缺乏顯著的差異,P>0.05,可接著進行下文的比較。
1.2 護理的方法
常規組患者主要采取常規方式進行護理,即在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同時指導患者及時監測生命體征;合理飲食與科學用藥等。優質組患者則在常規組護理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主要護理方式如下。
1.2.1 疼痛護理
采用WHO推薦的癌癥疼痛三階梯止痛療法[1],護理人員根據疼痛的部位、性質、伴隨癥狀、誘發因素等,酌情采取冷敷、按摩、針灸、分散注意力、放松等輔助方法實施有效止痛措施及護理,使患者疼痛緩解,夜間基本保證安靜入睡。
1.2.2 飲食的護理
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正確飲食,盡可能少食多餐,食用易消化、高蛋白與低脂肪等食物,加強患者的營養,防止發生營養不良或是貧血,在手術初期需要食用流質食物,然后漸漸過渡為半流質的食物。
1.2.3 心理護理
很多患者沒有充分了解到自身病情,這就需要護理人員患者詳細介紹胃癌注意事項與相關知識,讓患者對胃癌有所了解。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告訴患者應用手術切除可降低腫瘤的殘留,避免癌癥發生轉移。此外,因為很多患者伴有抑郁與焦慮情緒,因此,需要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溝通,降低患者心理上的負擔,增加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1.3 評價的指標
(1)對比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況,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表(SDS)評估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越低代表患者心理狀態改善越好。(2)通過SF-36的生活質量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主要從社會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職能與軀體疼痛等方面評價,除了軀體的疼痛以外,評分愈高證明生活質量愈好。
1.4 統計學的應用
選擇SPSS 20.0軟件開展數據統計,66例患者的臨床指標由“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間用x2檢驗;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用t檢驗;兩組間比較如果存在差異,(P<0.05),提示有統計學價值。
2.1 比較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職能與軀體疼痛對比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晚期胃癌患者各項功能都發生改善,優質組改善的幅度比較大,組間對比有明顯的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時間 社會功能 生理功能 情感職能 軀體疼痛優質組 33 護理前 33.27±3.16 32.67±3.92 25.47±2.17 62.80±3.92常規組 33.18±3.46 32.93±3.85 26.04±3.15 62.71±3.84優質組 33 護理后 55.88±3.65 58.75±6.84 56.37±3.58 37.53±2.4常規組 41.05±2.16 41.24±5.43 30.49±3.64 51.63±3.29
2.2 對比兩組患者sas的評分與sDs的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的評分與SDS的評分對比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的評分與SDS的評分都有相應改善,優質組患者改善情況比常規組好,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的評分與SDS的評分(±s,分)

表2 兩組患者SAS的評分與SDS的評分(±s,分)
組別 n 時間 SAS評分 SDS評分優質組 33 護理前 63.27±3.64 60.28±3.29常規組 33 63.36±3.85 59.67±3.16優質組 33 護理后 42.61±2.61 40.13±1.93常規組 33 56.84±3.03 52.76±2.68
晚期胃癌患者不僅會給患者身體帶來危害,而且會影響到患者心理健康,致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幅度下降,特別在手術治療以后,各種昂貴的醫藥費與不良癥狀等會給患者、家庭帶來壓力,繼而加重患者抑郁與焦慮等負面情緒[2]。因此,在晚期胃癌患者治療中,需要降低患者的身體痛苦時,還要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活的質量[3]。目前,為了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開始在晚期胃癌患者中廣泛應用優質護理,其護理效果比較顯著。優質護理主要是針對患者心理、并發癥與飲食等方面進行護理,旨在提高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促進患者康復[4]。本次研究中表明,護理前,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職能與軀體疼痛對比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晚期胃癌患者各項功能都發生改善,優質組改善的幅度比較大,組間對比有明顯的差異,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SAS的評分與SDS的評分對比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的評分與SDS的評分都有相應改善,優質組患者改善情況比常規組好,P<0.05。
綜上,將優質護理應用于晚期胃癌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負性情緒與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1] 李樹婷.護士在癌癥疼痛治療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28(3):463.
[2] 劉 云,宋 蓓.晚期胃癌患者姑息性切除手術術前護理評估及針對性護理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21(18):41-44.
[3] 吳俊泓,林海英.晚期胃癌患者疼痛護理和臨終關懷對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醫藥前沿,2014,14(7):216-217.
[4] 唐 嫘.心理干預措施在胃癌晚期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3):325-326.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3.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