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果
(河北省張北縣醫院,河北 張家口 076450)
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護理
賈永果
(河北省張北縣醫院,河北 張家口 076450)
目的探討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護理。方法將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胃癌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營養護理,觀察組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進食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體質量、總蛋白、前白蛋白、清蛋白等營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予以胃癌患者術后早期營養護理,可明顯提高治療成效,有助于患者盡快恢復,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胃癌;術后;護理;早期腸內營養
許多胃癌患者于術前就表現出營養不良的癥狀,因無法正常攝入飲食,患者的消化及吸收功能嚴重障礙,加之術前必須禁食禁水、術中應激、創傷等影響,手術完成后,患者的營養不良只會愈發嚴重,進一步造成抵抗力下降、腸功能衰退,機體的恢復能力嚴重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更高,預后極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1]。通過管飼予以胃癌患者腸內營養支持,十分符合機體的生理及代謝特征[2],患者營養不良的癥狀可在短時間內得以改善,有助于病情的康復。我院對胃癌患者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并觀察、分析了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胃癌患者,術前經影像學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術指證,并排除伴有心、肝、腎、肺等重大器官疾病者。根據不同的術后營養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男女比例25:15;年齡33~74歲,平均年齡(58.4±7.2)歲;其中胃遠端癌9例、胃近端癌14例、胃體癌17例。觀察組40例,男女比例27:13;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9.7±8.2)歲;其中胃遠端癌10例、胃近端癌12例、胃體癌18例。綜合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術后營養護理:為患者提供脂肪乳、維生素、氨基酸、電解質溶液、葡萄糖、微量元素等基本的營養支持,以15~25 h/d的速度輸注,連續供給10天。
觀察組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術后第一天,經鼻為患者供給生理鹽水250 mL;術后第二天,以40 ml/h的速度為患者供給白普力500 mL;術后第三天,以70~100 mL/h的速度為患者供給能全力1000 mL。術后一周內保證以100~120mL/h的速度為患者供給1500 mL的營養液。如果液體和能量的供給不足,則必須為患者提供外周靜脈補給,將攝入的能量保持在100~125 kj/(kg·d),輸注的營養液溫度約為36℃。
管伺期間,護理人員全程執行無菌操作,每次輸注完成后使用生理鹽水50 mL反復沖洗管道,每隔6 h用生理鹽水30 mL沖洗以此鼻腸管,以防堵塞。裸露在外的鼻腸管需要每天使用浸過生理鹽水的棉球擦洗干凈,在擦拭的同時輕輕轉動鼻腸管,避免鼻腸管插入時間太久讓患者受壓迫的位置發生潰瘍[3]。另外,護理人員將腸內營養護理期間可能發生的腹脹、腹瀉、惡心等并發癥告知患者及家屬,以免患者面臨突發性的不適反應增加精神壓力,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妥善調整營養液的輸注時間與速度。
1.3 觀察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臨床指標,包括住院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進食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營養指標,包括體質量、總蛋白、前白蛋白、清蛋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指標比較(±s)
分組 住院時間(d) 排氣時間(h) 排便時間(h) 進食時間(h) 腸鳴音恢復時間(h)觀察組(n=40) 13.6±2.9 56.2±10.2 72.4±7.1 64.8±4.6 53.7±8.4對照組(n=40) 17.1±2.7 76.3±10.1 84.2±7.9 78.3±5.7 73.5±10.1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營養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營養指標比較(±s)
分組 體質量(kg) 總蛋白(g/L) 前白蛋白(g/L) 清蛋白(g/L)觀察組(n=40) 55.8±9.1 68.3±10.5 255.7±7.8 35.2±5.3對照組(n=40) 53.4±7.2 62.2±9.5 223.4±6.1 27.8±5.7 P<0.05 <0.05 <0.05 <0.05
根據以往的臨床經驗,發現胃癌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營養不良癥狀,尤其是實施手術切除胃部之后,并發癥更為嚴重,營養不良的表現加劇,對患者的機體恢復產生不利影響[4]。故術后營養支持對胃癌患者而言十分重要。有研究稱[5]:只有為患有腸道疾病的患者提供腸內營養支持,才能更好地促進患者的腸胃道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復,并減輕手術創傷與并發癥。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應為患者選擇柔軟、圓滑、多孔的管道,以免管道出現堵塞造成的患者吸收不佳。胃癌患者術后通常會伴有焦慮、緊張、害怕等多種不良的心理情緒,因此基本的護理教育十分必要,護理人員有責任告知患者在營養支持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的突發事件以及不適反應,以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術后各項臨床指標與營養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予以胃癌患者術后早期營養護理,可明顯提高治療成效,有助于患者盡快恢復,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周 新.80例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護理有效性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19-220.
[2] 趙飛英.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36-37.
[3] 孫曉君.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護理[J].醫學信息,2015,28(52):160.
[4] 孫風英.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護理[J].醫藥與保健,2014,22(7):112.
[5] 顧仲麗.胃癌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護理探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649,650.
本文編輯:劉帥帥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care
Jia yong-guo
(Zhangbei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hospital,Hebei Zhangjiakou 076450,China)
R571
B
ISSN.2096-2479.2017.03.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