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巖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山東 青島 266000)
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效果觀察
高 巖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山東 青島 266000)
目的探討對子宮肌瘤患者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后,觀察獲得的圍術期干預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140例作為實驗對象;所有子宮肌瘤患者分組選擇隨機數表法完成;對照組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圍術期針對性護理;對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等指標以及患者的疼痛評級展開回顧性分析。結果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等指標表現優于對照組非常明顯(P<0.05)。觀察組手術后各級疼痛所占比例少于對照組非常明顯(P<0.05)。結論對于子宮肌瘤患者臨床有效開展圍術期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確保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等系列指標得以顯著改善,患者的各級疼痛比例獲得顯著降低,最終保證子宮肌瘤患者的預后質量獲得顯著提高。
針對性護理;子宮肌瘤;圍術期
作為內生殖器良性腫瘤疾病,子宮肌瘤疾病患者例數近年來增加程度尤為顯著,分析同患者的性激素對肌瘤組織造成刺激表現出密切的關系。當前對于子宮肌瘤患者在治療期間,以手術切除治療作為主要[1]。為了保證子宮肌瘤患者的圍術期效果獲得顯著提升,將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作為實驗對象,臨床展開圍術期常規護理與圍術期針對性護理的對比研究,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所有子宮肌瘤患者分組選擇隨機數表法完成;對照組70例:年齡27~51歲,平均年齡(39.15±2.53)歲;患者的子宮肌瘤直徑3.6 cm~10.1 cm,平均直徑(5.25±1.03)cm;觀察組70例:年齡29~52歲,平均年齡(40.03±2.55)歲;患者的子宮肌瘤直徑3.7~9.99 cm,平均直徑(5.63±1.05)cm;兩組子宮肌瘤患者在年齡分布以及子宮肌瘤直徑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子宮肌瘤患者臨床選擇圍術期常規護理的方法加以干預,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開展圍術期針對性護理干預:
1.2.1 術前針對性護理干預:在準備對子宮肌瘤患者實施手術前,對患者的B超檢查加以引導以及陪伴,針對子宮肌瘤的疾病情況做到根本性了解,將懷孕患者加以排除。此外于臨床對患者展開肝腎功能檢查以及展開凝血功能檢查,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加以有效了解。將同患者之間的交流力度顯著提高,確保患者對于子宮肌瘤疾病可以進行了解,此外對患者講解子宮肌瘤手術的大致過程,以及患者術后的疾病預后情況,從而使得子宮肌瘤患者內心表現出的緊張疑慮獲得有效消除,確保人文主義關懷得以充分發揮[2]。
1.2.2 術中針對性護理干預:根據具體的要求,針對手術室合理展開消毒工作,對手術室溫度加以合理調節,在對患者實施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指標變化加以認真觀察,如果表現出心律異常以及血壓異常現象,需要立即報告。此外對于無菌操作原則需要嚴格遵守,避免患者手術過程中出現感染現象,對于主刀醫生的相關工作可以做到積極配合[3]。
1.2.3 術后針對性護理干預:對部分子宮肌瘤患者在完成手術后,患者往往會表現出陰道流血癥狀以及系列消化道癥狀,從而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將同患者之間的溝通力度有效提高,對患者解釋相關的疑問,消除患者的驚恐心理,如果需要選擇鎮靜藥物對患者加以干預。此外需要做好患者的日常監護工作,避免患者表現出發熱癥狀、感染癥狀以及壓瘡癥狀,此外也可以配合對患者實施推拿按摩護理,確保患者保持身心放松狀態。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腸鳴音恢復時間等比較
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等指標表現優于對照組子宮肌瘤患者非常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子宮肌瘤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臨床比較(±s)

表1 兩組子宮肌瘤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臨床比較(±s)
注:同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住院時間(d) 下床時間(h) 腸鳴音恢復時間(h)觀察組 70 6.39±1.15* 32.15±3.05* 28.91±8.89*對照組 70 9.36±1.53 38.93±1.82 76.15±18.56
2.2 疼痛評級比較
觀察組手術后各級疼痛所占比例少于對照組子宮肌瘤患者非常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評級臨床比較 [n(%)]
作為一種普遍性婦科疾病,子宮肌瘤于早期未表現出顯著的疾病癥狀,但是疾病發展之后,往往合并表現出月經不調癥狀、腰腹疼痛癥狀以及白帶異常等系列癥狀,嚴重的情況下患者會呈現出貧血癥狀。
對于子宮肌瘤患者,臨床缺乏特效藥物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對于表現出顯著癥狀的患者,臨床需要選擇手術切除的方法展開治療。根據患者疾病位置、疾病大小以及患者是否存在生育意愿等,選擇對應的手術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別。對于子宮肌瘤患者在圍術期,配合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疾病的恢復以及疾病的預后會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子宮肌瘤患者,臨床有效開展圍術期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保證患者的疼痛評級獲得顯著改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等指標獲得顯著改善,最終促進子宮肌瘤患者疾病的恢復。
[1] 俞水娣.子宮肌瘤合并高血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2014-2015.
[2] 黃淑華,查紅萍,王 偉,等.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的皮膚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9(2):187-188.
[3] 邵艷秋,程 青.基于同質醫療理念的創新型護理實踐在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5):2144-2147.
本文編輯:劉帥帥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ffects of uterine fibroids perioperative observation
gao yan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of Qingdao city,Shandong Qingdao 266000,China)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3.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