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竟卓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醫醫院普通外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
高竟卓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醫醫院普通外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臨床護理路徑,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健康知識知曉率、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效果理想,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臨床護理路徑;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效果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是目前臨床普外科較為多見的術式,是治療膽囊息肉、膽囊結石等疾病的重要方法。然而該術式往往會引起一系列并發癥,甚至導致患者病情惡化,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1]。有關研究資料發現[2],提高護理質量對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療效,改善患者預后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選擇72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探討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觀察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28~74歲,平均年齡(52.31±1.85)歲;具體疾病:15例膽結石、13例慢性膽囊炎、8例膽囊息肉。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29~75歲,平均年齡(52.33±1.87)歲;具體疾病:16例膽結石、12例慢性膽囊炎、8例膽囊息肉。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評估患者病情;講解相關疾病治療情況;保持病房環境的安靜衛生;常規監測病情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臨床護理路徑,主要包括:(1)建立由責任護士、護士長及主治醫生等人員組成的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并根據臨床實際情況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2)具體護理內容:①健康教育護理: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評估患者病情,并積極向患者介紹醫院的醫療條件、規章制度以及注意事項等內容,使其了解疾病出現原因以及治療措施等方面,同時向其講解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②心理護理: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避免其因進入陌生環境而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同時向其介紹成功案例,增強其對抗疾病的信心。尤其在麻醉及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多鼓勵、支持患者,確保其以最佳的狀態完成手術;③病情監測: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應仔細記錄患者生理指標的變化,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以及體積,避免出現并發癥;同時向患者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告知其藥物的用量、用法;并提高巡視力度,若發生問題則應立即通知臨床醫師;④飲食護理;該術式基本不會嚴重影響胃腸功能,因此術后患者恢復速度較快,肛門排氣后即可拔出胃管,拔出胃管第1天,指導患者食用流食,2~3天后可改成半流食,4~5天后可逐漸轉變為正常飲食。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食用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防止生冷、油膩及辛辣等食物的攝入。(3)護理人員應嚴格貫徹臨床護理路徑表的要求,每天對表格中已完成的內容打勾簽名;同時護士長、主治醫生等組員應定期檢查臨床護理路徑內容的落實情況,根據臨床具體情況及時進行討論并完善表格內容。(4)住院指導:出院前,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進行康復指導,告知其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1)健康知識知曉率;(2)護理滿意度;(3)并發癥發生率;(4)住院時間;(5)住院費用。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效果
護理后,觀察組健康知識知曉率、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分別為94.44%(34/36)、97.22%(35/36)、(4.8±0.5)d、(4052.7±156.8)元;對照組分別為72.22%(26/36)、75.0%(27/36)、(7.9±0.8)d、(5320.4±208.9)元。兩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出現1例惡心,并發癥發生率為2.78%;對照組出現2例惡心、1例皮下氣腫、1例腹腔內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11.11%。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幾年,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逐漸加快,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很大變化,因此目前膽囊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其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疾病的重要手段,該術式具有有創性小、手術時間短及出血量少等優點,因此在臨床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該術式引起的一系列并發癥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3]。越來越多地研究發現,高質量的護理方法對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4-5]。常規護理方法往往存在針對性差等不足,極大影響了護理質量[6]。近年來,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它屬于新型護理模式,嚴格遵循“以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將護理內容細化至每天,確保患者受到定時、定人及定質的護理,同時它還可有效完善護理內容,并監督其落實情況,有利于實現多元化護理[7]。臨床護理路徑明確了護理人員的常規工作,避免了護理工作的隨意或自從性,保障了臨床護理質量,同時也使醫療資源的分配更加科學合理,提高了護理效率,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復。筆者認為,臨床護理路徑為護理工作制定了詳細科學、嚴謹完善的工作表格,經細化護理工作,有利于護理人員明確護理方法,避免了常規護理模式的不足,極大提高了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效果理想,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改善了護理滿意度,緩解了緊張的護患關系,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潘凌云.臨床護理方法運用于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患者的效果評價[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5):855-856.
[2] 趙改麗,黃素云,應曉燕,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08):78-80.
[3] 張 燕.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07):156-158.
[4] 陳玉燕.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2,2(22):143-144.
[5] 張淑華,李慶華,王 蕓.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3,32(16):151-152.
[6] 羅新斌.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4,12(5):54-56.
[7] 高 靜,張 斌.臨床護理路徑與傳統護理工作模式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護理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9):2146-2147.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8.64.02
高竟卓(1969-),女,山東省泰安縣人,主管護師,本科,研究方向:普通外科疾病的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