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歡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農墾總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生物反饋治療盆底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
曹 歡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農墾總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目的分析生物反饋治療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例符合羅馬Ⅲ功能性排便障礙診斷標準且采用生物反饋治療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并給予護理干預。調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對生物反饋治療功能性便秘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患者排便次數、糞便性狀有明顯改善,且治療、護理滿意度達到95%。結論 采用合理的護理措施對生物反饋治療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進行干預,可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生物反饋治療;功能性便秘;護理體會
在臨床疾病中,功能性便秘是一種持續或是間斷性出現排便障礙的功能性疾病。將生物反饋治療方法運用在功能性便秘中,患者不會出現痛苦、創傷和不良反應,目前在國外已得到廣泛應用。同時,大量研究證實患者的耐心、信心等精神心理因素對于治療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本文主要對采用生物反饋治療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文選擇20例自愿接受生物反饋治療的功能性便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30~80歲,平均年齡(58.5±8.4)歲。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羅馬Ⅲ功能性排便障礙診斷標準,便秘病史>1年,并經直腸、肛門壓力測定,排糞X線造影,在盆底功能性評估后診斷為功能性便秘。
患者接受治療前應將大便排空,由醫生借助圖片將正常排便機制告知患者,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并將生物反饋治療法原理進行簡要介紹。將專用電極置于患者距肛門2~3 cm處的直腸內,幫助其取平臥位,腳跟并攏腳尖外展成45°,全身放松根據提示進行提肛運動,分別為快速收縮,10 s持續收縮,60 s持續收縮,根據肌電圖給予適當指導,全程用時30 min。
1.3.1 心理護理
在整個訓練過程中融入心理指導。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前回顧病史,幫助患者對治療過程進行了解。在治療中指導患者正確動作,并給予鼓勵,使其能更快的建立排便反射的生物反饋環路。同時,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1],針對其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引導患者心情保持愉悅、舒暢,盡量抑制浮躁、沖動等情緒。另外,應耐心傾聽患者心理感受,觀察其情緒變化,在取得其信任與合作的基礎上,反復強調該病的可治性,增強患者的信心。
1.3.2 飲食和活動指導
治療期間要求患者停用一切輔助排便藥物,嚴格禁止煙、酒,并叮囑患者飲食規律,多食膳食纖維,確保水分攝入的充足。體重正常、血脂不高的患者可指導其多吃芝麻、花生等含油的食物。待結束治療后,回家繼續自行堅持訓練,避免長時間坐位,可通過電話或是家訪對其療程訓練進行監督。同時也應向家屬說明家庭理解支持的重要性,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制訂飲食和鍛煉計劃,監督并及時反饋患者的身心情況,督促其積極接受治療。
1.3.3 指導患者定時排便
幫助患者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促進排便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增加。引導患者在每日起床或早餐結束后進行5~10 min的蹲廁,對排便動作進行模擬,以此促進排便習慣的養成。在排便過程中應集中注意力[2],嚴禁看書、看報、吸煙等行為,確保排便條件反射的良好性。同時可適量飲水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1.3.4 腹部按摩方法
患者清晨飲水后30 min或進食后30 min給予腹部按摩,按照結腸走向從升結腸至橫結腸到降結腸再到乙狀結腸的順序給予環形按摩,對腸蠕動產生刺激作用。1次/d,10~15 min/次。
1次/d,30 min/次,持續治療30~40天。
患者經過5~8天治療后,可自行排便;在治療10~12天后,便不盡感明顯減弱或消失;在治療20~25天后,患者每天可自行排便。
對20例患者采用生物反饋治療訓練和護理干預后,排便次數、糞便性狀均有明顯改善。在接受5~8天的治療后,19例患者可自行排便;在接受10~12天的治療后,16例患者便不盡感明顯減弱或消失;在接受20~25天的治療后,11例患者每天可自行排便。
20例患者對癥狀改善及護理非常滿意11例,較滿意5例,一般滿意3例,不滿意1例,總體滿意度為95%。
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全身及胃腸道自身器質性疾病而引起的以排便困難,排便時有不適感,大便排出時程增長為主的一類癥候群。生物反饋治療法屬于生物行為療法,該方法是利用現代化科技技術將部分無法由人體感知的病理、生理活動利用相關儀器以聲音或是圖像等展示給患者,形成一種能夠直接觀察的信息,從而根據生物反饋機制,使患者能將觀察到的信息作為依據進行生理活動的調解,以此將疾病治療的目的達成。生物反饋治療具有費用低、無副作用、無疼痛、易忍受、無不良反應等優勢,且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是功能性便秘有效的治療方法。
本文對采用生物反饋治療功能性便秘的20例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發現,患者排便次數、糞便性狀、便不盡感和每周排便次數、時間均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有明顯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心理因素等多種原因與其病發存在一定聯系[3],同時也能對生物反饋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造成一定影響。因此相關醫護人員對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生物反饋治療時,應同時對其心理、社會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指導等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和依從性,從而提高療效。本文通過心理護理、飲食和活動指導可使患者定時排便,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果。
綜上所述,生物反饋訓練是治療功能性便秘的一種有效手段,具有無痛苦、非創傷、無藥物不良反應、價格低等優勢,在患者治療中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可使療效達到更佳。
[1] 鄭燕琴,陳幼雅,嚴力峰.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物反饋治療及護理的臨床效果[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09):58-60.
[2] 林春敏,李欣欣.心理護理干預對生物反饋治療功能性便秘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2,33(07):1529-1530.
[3] 楊 慧,黃惠妍,楊 杰.生物反饋治療功能性便秘的護理配合[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2,37(02):213,218.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9.121.02
本文編輯:張 鈺
羅靜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