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榮
(蘇州市相城區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蘇州 215134)
淺談護理干預對基層醫院PICC置管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及并發癥的影響
蔣曉榮
(蘇州市相城區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蘇州 215134)
目的探討分析護理干預對基層醫院PICC置管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及相關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門診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行PICC靜脈置管患者358例為研究對象,均為外院置管,在我門診進行維護,依照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79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心理疏導等綜合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
護理干預;PICC置管;依從性;并發癥
PICC靜脈置管在臨床應用中屬于一項新技術,在基層醫院中應用由于患者對PICC置管的目的以及重要性認識不足,同時處于經濟角度考慮,治療依從性普遍較低,同時并發癥情況較為普遍[1]。本文主要探討分析護理干預對基層醫院PICC置管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以及相關并發癥的影響,我院特開設PICC置管維護門診,改善對PICC置管患者的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門診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行PICC靜脈置管患者358例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79例。患者均符合進行PICC置管的診斷標準。對照組男101例,女78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2.4±1.6)歲;觀察組男98例,女81例,年齡51~80歲,平均年齡(61.9±1.7)歲。所有患者均為他院插管,在化療間隙期于我院門診進行置管維護。排除標準:未簽署知情同意書;嚴重臟器功能障礙;靜脈血栓形成。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方法,給予肝素帽更換及敷貼等護理措施。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應用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為:(1)患者來院維護時,護理人員積極接待,并主動自我介紹,消除患者的陌生排斥心理,了解患者的病情發展以及置管情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并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提高患者和家屬對病癥的了解和重視,向患者詳細講解置管維護的意義,強調配合的重要性[2-3]。(2)對患者講解PICC靜脈置管的主要目的及其優勢,基層醫院中患者對于陌生治療方法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告知患者置管后出現酸痛腫脹以及穿刺點紅腫情況的相關影響因素與有效的處理措施,叮囑患者進行細致的觀察。(3)定時對患者的置管情況進行觀察,穿刺部位出現不良反應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同時叮囑患者在置管期間手臂活動范圍和相關注意事項,盡量避免重物提取,保證手臂的干燥清潔,指導患者進行上肢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定期對進行敷料更換,并定期回訪,了解置管情況保證患者的置管作用有效發揮。(4)對患者進行生活以及經濟上的關心,講解醫保政策和具體治療花費,消除患者因經濟壓力導致對治療措施排斥的情況,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同時加強對PICC靜脈置管導管的維護工作,對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進行持續重點關注,若出現堵管情況,建議患者前往上級醫院進行處理。
向患者發放問卷調查表,了解其治療依從性,對疾病的認識、PICC置管的目的、并發癥發生原因及處理方法等方面進行調查,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對比并發癥發生率。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不依從2例,對照組治療不依從11例,觀察組依從率(4%)顯著低于對照組(2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4.775,P=0.000);觀察患發生1例穿刺點紅腫,并發癥發生率為0.06%,對照組發生并發癥7例,包括導管堵塞、穿刺點紅腫以及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903,P=0.048)。
在臨床治療中,部分患者需要接受長時間的治療以及用藥情況,需要進行靜脈置管措施,PICC靜脈置管措施具有一定的優勢,主要是通過對患者的手臂外周靜脈血管置入一根通達心臟的導管,起到對血管及重要組織的保護作用,方便治療工作順利安全的開展。該項技術在基層醫院的應用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導致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不利于患者恢復。在護理方法制定中,通過對患者心理情緒進行掌握和疏導,以及相關健康教育知識宣傳,讓患者能夠提高對PICC置管的認識,同時對于導管維護的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對整體治療效果以及相關并發癥的減少有著極大的應用價值。基層醫院的患者對健康知識了解不足及對治療花費問題較為看重,所以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患者進行心理溝通和疏導,消除其疑慮是提高治療依從性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心理疏導等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治療效果顯著提升,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對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有重要的影響,值得臨床應用。
[1] 姚翠媛.護理干預對基層醫院PICC置管患者依從性及并發癥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7):3137-3138.
[2] 李美清,史甲芬,鄒翠蓮,等.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及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1):20-22.
[3] 孫 莉.護理干預對PICC置管患者維護依從性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85-86.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39.134.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