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昉
(無錫市濱湖區中醫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研究含烏頭堿類中藥中毒的中醫急救護理措施
朱振昉
(無錫市濱湖區中醫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目的研究含烏頭堿中藥中毒的中醫急救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含烏頭堿類中藥中毒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其中毒的原因及處理措施進行分析。結果 搶救無效死亡的患者有2例,其余44例患者經搶救后癥狀逐漸緩解,其中中毒較輕的患者住院時間1~3天;中毒嚴重的患者住院時間為4~12天;4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結論 中醫急救護理措施對緩解含烏頭堿類中藥中毒患者的癥狀、維護其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烏頭堿;中毒;中醫護理
烏頭堿可用于心動過速、關節疼痛及高血壓癥的治療,但如果使用過量極易產生中毒反應,較難控制,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含烏頭堿類中藥中毒的急救護理措施的研究對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分析了46例含烏頭堿類中藥中毒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急救的護理措施進行探討總結,現將有關情況具體作如下具體報告。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進入我院治療的確診為含烏頭堿類中藥中毒的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28~74歲,平均年齡(49.21±1.19)歲;就診時間30 min~12 h,其中有39例的就診時間在30 min~4 h之間,約占治療總例數的84.78%。有20例由于自食附子中毒,17例自飲生草烏酒中毒,9例川烏與草烏中毒。食用民間偏方泡酒中毒的有29例,由于煎藥時間太短而致中毒的有17例。患者均表現出程度不同的惡心嘔吐、口周與四肢麻木、頭暈、心律失常等癥狀。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立即通過詢問及自身的觀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初步判斷,根據患者所中之毒的種類、途徑、時間及劑量等情況給予相對應的急救措施。確定病情后,立即通過給予患者催吐、洗胃及導瀉等方式將其胃腸內的毒物清除。在本次研究中,給予44例患者等滲鹽水催吐以及洗胃的方式進行處理,其余2例患者由于昏迷使得洗胃無法進行。(1)洗胃完成后,通過胃管將劑量在10~20 g之間的活性炭注入患者體內后,將劑量為20~30 g的硫酸鈉灌入,以進行導瀉。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并給予患者吸氧。針對有頭昏、惡心嘔吐甚至神志不清癥狀的患者,靜脈滴注由20~30 mL醒腦靜與約25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充分混合的溶液;對血壓異常下降的患者,給予注射由15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與45~50 mL生脈注射液充分混合的溶液。給予心律失常患者由甘草、人參各10 g煎制而成的約200 mL藥湯灌腸;給予合并神經系統癥狀的患者由甘草與綠豆各20 g煎制而成的藥湯灌腸,劑量同上;對合并有嚴重腹痛的患者,則給予甘草與白芍灌腸,使用方法及劑量同上。針對上述方式不能進行解毒的重度重度患者,給予血液灌流,將患者的血液引至內含固態吸附劑的灌流器中,將血液內的毒素清除干凈后再將其血液回輸至體內[2],灌流過程嚴密監測患者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以免并發空氣栓塞及出血。(2)患者由于毒發危急且包括腹瀉、惡心嘔吐、腹痛以及心律失常在內的癥狀較為劇烈,因此產生恐懼、緊張及憂慮等負面心理,甚至導致不配合治療,護理人員通過加強與其的交流溝通,并配合按揉相關穴位以緩解患者的不適癥狀,以增強與其的信任,幫助樹立治愈的信心,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瞳孔及排尿量的變化情況,加強對心電圖的監測,在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入院時監測到其室性心動過速,隨后發生室顫,最后搶救無效死亡;有5例心律失常,經緩慢靜脈滴注利多卡因后癥狀緩解,給藥后心電圖逐漸恢復正常。
本次研究患者中有2例搶救無效死亡,其余44例患者經搶救后癥狀逐漸緩解,其中中毒較輕的患者最短的住院時間為1天,最長為3天;中毒嚴重的患者住院時間為4~12天;4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烏頭堿可存在于如川烏、附子及草烏等毛茛科植物內,其對心動過速、關節疼痛及高血壓等癥具有良好的療效,但若用量過高可致迷走神經興奮,對周圍神經造成損害,甚至麻痹心臟。人類當服用烏頭堿達0.2 mg時可出現嘔吐及惡心等中毒癥狀;達3~4 mg時可造成死亡[3-4]。烏頭堿中毒主要集中在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一般表現為:口唇發紫、面色蒼白、心律失常、四肢麻木發冷及血壓驟降等;還可產生頭部昏痛、神志不清、呼吸衰竭、兩便失禁以及四肢抽搐等;另外,還可出現腹痛腹瀉以及惡心嘔吐癥狀,甚至發生血尿[5]。通過對以往病例的觀察及有關研究的總結,并結合本次研究得出烏頭堿的致毒原因主要有:川烏、草烏及附子等服用過量引起中毒,存在部分醫生同時將多種含烏頭堿類中藥用于疾病的治療中,但未相應減量,還有部分患者自行盲目配藥用藥;未按先將含烏頭堿類藥物煎煮30 min~1 h,再加入其他藥物同煎的原則進行煎煮,造成煎劑中毒性成分含量過高;除此之外,含烏頭堿類中藥的煎煮時間過短,導致藥物中的烏頭堿成分未完全轉化為烏頭原堿,亦可造成中毒。
綜上所述,中醫急救護理措施對緩解含烏頭堿類中藥中毒患者的癥狀、維護其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患者在實際的用藥過程中應詳細了解禁忌癥,科學安全用藥。
[1] 劉小鳴,吳瑞環,張振凌,等.中藥成方制劑中含烏頭堿類中藥制劑質量標準分析[J].中國藥事,2015,29(04):450-456.
[2] 廖達林,張 偉.血液灌流在急性重癥烏頭堿中毒救治中的應用[J].臨床急診雜志,2015,16(04):260-262.
[3] 黃 紅.急性烏頭堿中毒的救治及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2):197-198.
[4] 梅陽陽,付長龍,龐書勤,等.烏頭湯藥理藥效研究及其干預骨關節炎的機制探討[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5(06):47-50.
[5] 段宇珠,陳安寶,楊建華,等.急性烏頭堿中毒惡性室性心率失常的診治[J].中外醫療,2016,(04):131-132.
R248
B
ISSN.2096-2479.2017.39.178.0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