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敏
(上海市公惠醫院,上海 200041)
基于網絡的PBL培訓方法在急診護士急救操作培訓中學習體驗的質性研究
方秀敏
(上海市公惠醫院,上海 200041)
目的 了解和探討基于網絡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環境下急診護士急救操作的學習體驗,為探索新的專科培訓方法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法,通過半結構式深入訪談了解10名急診在職護士在網絡PBL教學環境下的學習體驗。結果 基于網絡的PBL培訓方式應用于急診護士急救技能培訓中有利于培養急診護士急救操作技能,是一種適合臨床護理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結論 網絡PBL教學環境有助于培養急診護士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基于網絡;PBL教學方法;急診護士;學習體驗;質性研究
從2013年11月~2015年6月實行基于網絡的PBL培訓方法對急診在職護士進行急救技能的培訓。質性研究具有獨特的理論基礎過程和特點通過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整體深入的研究,揭示事物內涵,認識事物有助于指導護理實踐[1-2]。
1.1 一般資料
采用抽樣法選取急診在職護士10名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8.4歲。入選標準:在職急診護士;參加工作年限為3年以上,含3年;愿意接受訪談;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排除標準:遭受過心理創傷,對醫院護理工作有敵對心理;溝通障礙,語言表達能力差。
1.2 研究方法
采用面對面的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方法;選擇在雙方交談方便不受干擾的辦公室單獨面談;由2名訪談者面談1名受訪者;訪談時、訪談前向受訪者詳細說明研究目的意義和所需時間;遵循知情同意原則和保密原則取得其理解和配向,從而緩解受訪者緊張心理情緒。將訪談內容列為訪談提綱,作訪談指引。訪談內容為開放性問題,包括基于PBL的教學方法在急救操作培訓中的優缺點是什么;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如何基于網絡通過PBL培訓方法進行學習的;學習過程感受是什么。訪談中視具體情況調整提問方式及內容。取現場錄音與筆錄,每次訪談時間為30~40 min;訪談者與筆錄者事先均接受過質性研究訪談技巧的培訓。
通過對資料的研讀及對其所提供信息的歸納提煉出護士在培訓中的收獲及模式的不足兩方面的主題。
2.1 主題一:護士在這種培訓模式下的收獲
受訪的急診科護士認為這種基于網絡的PBL培訓方式為她們提供了一種多元化、多層次的護理專科培訓方式。這個主題有3個次級副主題:①豐富護士的知識與技能;②調動學習積極性;③學習自主性。
2.1.1 豐富護士的知識與技能
護士們認為基于網絡的PBL急救培訓方式為她們提供了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專科培訓方式,在培訓中豐富了護士相關的操作技能以及相關操作知識。護士1:“操作視頻中出現的問題都是我們平時常見,但是忽略掉的問題,看了以后自己感觸很多。”護士6:“這種新型的培訓方式使得我們跳出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于我們急救技能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2.1.2 調動學習積極性
因為急救技能是護士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熟練掌握和應用急救技能是醫學教育和臨床職業培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基于網絡的PBL培訓方式充分調動護士的學習積極性。護士3:“這些急救操作是我們日常工作中每天接觸到的,每次看操作視頻我都看三遍以上,反復揣摩學習;因為對我日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學習積極性很高。”護士7:“我喜歡這種培訓方式,這種培訓方式輕松簡單,但是能學到東西。”
2.1.3 學習自主性
急診護士每月組織1次專科操作培訓,但是因為護士自身原因以及本身工作性質決定了任何一次培訓的出席率不可能達到100%;長期如此不利于護士尤其是年輕護士獲取更多的急救知識,但是基于網絡的PBL培訓方式可以不固定時間,不固定培訓地點,護士的學習自主性好。護士4:“以前每個月專科培訓護士長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碰到我出夜班,人還沒有睡醒,培訓效果不佳。”護士8:“太喜歡這種方式,一個手機隨時隨地就能學習,以前我休息天還需要往醫院趕,路上奔波一個小時,實在太累,這種效果自主性強。”
2.2 主題二:模式不足
2.2.1 資源供給欠豐富新穎
研究組拍攝了護理視頻操作的錯誤版本,正確版本視頻,并且應用臨床實際案例進行視頻的拍攝制作,但是護士表示希望能有數量更多內容更新形式更豐富的資料提供給他們學習。護士2:“因為操作視頻有限;老師拍的都是常見的操作比如,吸氧,心肺復蘇,簡易呼吸器;我特別希望老師能提供更多更新的資料,比如不常見的急救操作,洗胃,這樣就可以在課后自學更多的內容。”護士6:“希望視頻不斷更新,讓我們能更好地學習。”
3.1 基于網絡的PBL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急診護士的急救操作能力
急診工作具有病傷廣、病情急、隨機性大、任務繁忙的特點。急救護理技術是醫院對急危重癥患者救治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技術,其效果直接影響到疾病的轉歸,從而體現醫院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水平;因此,是每位醫護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熟練掌握和應用急救技能是醫學教育和臨床職業培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3]。
PBL自從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實施以來,被越來越多的學科和領域所接受,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擴展開來[1]。20世紀80年代,PBL模式在北美得到了較快發展;1997年,香港大學醫學院正式開始實施此新教學法[4]。20世紀90年代,PBL在護理教育中得到了嘗試[5]。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學習逐步登上了舞臺,網絡培訓是網絡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的一種新型培訓模式,借助網絡培訓,能夠更好地解決教研管理者工作和學習之間的矛盾、學習持續性不足、個性化不強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它的使用和推廣已經成為各類培訓的熱點[6]。
目前長寧區同仁醫院急診科護士在職在崗有131名;長寧區光華醫院急診在崗護士13名;部分低年資護士普遍存在其理論知識缺乏,搶救經驗少,技術水平不足,因此為了保障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急救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長寧區急診科護士的急救培訓主要由科室自己承擔,但是因為護士自身原因以及本身工作性質決定了任何培訓的出席率不可能達到100%;每月組織1次專科操作培訓,不利于護士尤其是年輕護士獲取更多的急救知識。因此基于網絡的PBL的培訓方法在急診護士急救操作中豐富了急診護士的知識與技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習的自主性。
3.2 教學模式亟待完善
急診護士表示希望能有數量更多內容更新形式更豐富的資料提供給其學習。隨著醫學迅速發展,基于網絡的PBL培訓方式也需要不斷地改進相應內容。
總之,基于網絡的PBL培訓方式應用于急診護士急救技能培訓中有利于培養急診護士急救操作技能,是一種適合臨床護理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亟待完善。
[1] 劉長梅,劉 文,婁鳳蘭.PBL法用于急診護理人員培訓的可行性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9):95-96.
[2] 朱蓮蓮,高麗紅.國內質性研究的護理文獻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9,24(21):79-81.
[3] 李向真,黃 沂,潘美飛,等.反面模擬錄像考核法在急救護理技術操作強化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12):3189-3191.
[4] 李曉丹,張少林.PBL:一種新的醫學教育模式[J].第一軍醫大學分校學報,2004,27(1):88-90.
[5] 顏巧元,王菊香,吳紅艷,等.提高臨床護理教學查房質量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3):232.
[6] 唐寶巖.基于網絡的教研管理者培訓的分析與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32(6):9-10.
本文編輯:張 鈺
197.323
B
ISSN.2096-2479.2017.28.182.02
方秀敏(1982-),本科,安徽人,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護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