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梅*,曹小萍,周紅波,孫孝君,羅 藝,邱佩紅,江 芳
(1.寧波市鄞州人民醫院,浙江 寧波 315040;2.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探討多元文化護理專科護士培養
姚紅梅1*,曹小萍2,周紅波1,孫孝君1,羅 藝2,邱佩紅1,江 芳1
(1.寧波市鄞州人民醫院,浙江 寧波 315040;2.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目的 探討如何培養多元文化護理專科護士,提高護士多元文化護理服務能力,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和諧醫患關系。方法 建立多元文化護理團隊,制定多元文化護理專科護士培訓方案,實施多元文化護理在臨床護理等。結果 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明顯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隨之提高。結論 制定多元文化專科護士培訓方案,全面、連續、多樣的理論與實踐的培養專科護士,可以顯著提高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能力、護士更優質的服務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提升護理質量。
多元文化,護理,專科護士
隨著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國內及國際交流日益密切,多元文化相互交流,在醫療領域的融合也逐漸凸顯[1]。醫療機構中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迅速增加,使護理人員廣泛處于多元文化情境中[2]。因此,臨床護理工作中,建設多元文化護理服務團隊,培養多元文化護理專科護士,提供與病人文化背景相一致的文化照護勢在必行。
多元文化護理也稱跨文化護理或泛文化護理,由美國護理學家M.Leininger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3]。指護士按照不同護理對象的世界觀、價值觀、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滿足不同背景下的健康護理需求[4],其關鍵是提供以文化為基礎的關懷和照顧,本質是文化照顧。多元文化護理是適應新的醫學模式下產生的一種高層次的護理,其從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需要出發去考慮患者的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解決患者的實際需要[5]。
近年來,我院培養了多名多元文化護理專科護士,廣泛運用于臨床,在多元文化護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現報道如下。
成立多元文化護理委員會:一名多元文化護理專家負責多元文化護理指導與策劃;一名護士長擔任執行組長負責此項工作的推動;另在臨床各科室各選擇一位專科護士,承擔科室多元文化護理知識傳達與講解的工作。而后建立多元文化護理服務團隊:語言幫助小組、宗教信仰指導小組、風俗習慣照護小組、臨終關懷小組、疼痛評估小組、母嬰文化關懷小組、團體健康教育小組、特殊人群(智障、抑郁、弱勢人群等)等。
2.1 培訓方法
由高校多元文化護理教師及相關領域臨床護理專家為多元文化護理團隊授課。此外,舉辦繼續教育培訓班,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授課。并建立多元文化專科護士微信群,傳播網絡多元文化護理知識供團隊學習與參考。多元文化護理團隊定期組織活動,討論多元文化護理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尋求解決途徑,上報典型案例,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2.2 培訓內容
(1)尊重病人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有其不同的需求,基督教需要禱告,佛教需要念經,伊斯蘭教也有他們的禁忌。護士要了解各種宗教的相關知識,以滿足臨床病人對宗教文化的需求。(2)尊重不同民族的飲食習慣。例如,西方人喜歡吃生冷食物,在他們看來可增進健康,而東方人則可能視其為致病的原因,每個文化群體都有其明確的飲食戒規,如滿族、錫伯族禁食狗肉,蒙古族禁食牛肉,回族禁食豬肉等[6],沿海人群習慣吃海鮮,四川、湖南人喜歡辣的飲食。護士在不影響病人疾病治療的前提下,應尊重其飲食習慣,有利于病人心情愉悅及疾病的恢復。(3)消除語言障礙。為解決護患溝通障礙問題,培養多元文化護士為不同背景下的病人提供語言的幫助,以及非語言溝通的人群,例如使用呼吸機的病人、嬰幼兒、聾啞病人等。
2.3 評價方法
制定多元文化護理專科護士評價標準,實行學習積分、理論知識考核積分、傳播多元文化護理知識積分、多元文化護理實踐案例上報積分制度。為業績評價積分優秀的專科護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在評獎評優中給予適當加分。
3.1 語言溝通護理
成立英語小組,寧波老話小組,普通話小組等。為有溝通障礙的病人解決語言障礙問題。此外,在溝通過程中減少使用醫學術語,護士認真傾聽,使用病人能理解的語言與其溝通。
3.2 宗教信仰的護理
為宗教信仰的病人提供宗教信仰需求的幫助。各科室為病人提供宗教信仰活動的場所,在不影響醫療安全的情況下,允許他們在活動場所抄經送佛、祈禱、信奉與膜拜,不干預他們對宗教的虔誠,不冒犯風俗禁忌,并聯絡各類宗教信仰機構隨時為病人提供服務。
3.3 為外籍、外地病人提供多元文化護理
有調查研究顯示,外籍病人對多元文化護理需求迫切,尤其重視宗教信仰、風俗禁忌等方面的內容[7]。針對外籍人士的不同需求,給予相應的多元文化護理服務。此外,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群體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有各自不同的信仰與民俗。因此,針對我國的外地病人,也要考慮多元文化內容,重視多元文化護理。
3.4 安寧照護
組織安寧照護小組,為臨終病人提供安寧照護,減輕病人肉體和精神癥狀。詢問病人希望的治療手段,以維護病人的尊嚴,同時盡量避免不適當的、有創傷的治療。著重病人的癥狀護理,保持清潔的環境,處于舒適的體位,控制疼痛評分在4分以下。此外,在病人還能交流時,給病人和家屬提供充分的時間相聚。給病人家庭提供治喪方面的幫助,醫院設置往生室等。
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多元文化專科護士與各病區上報225個多元文化案例。其中,調解宗教沖突35例,解決語言障礙38例,尊重風俗習慣63例,不同地域文化休克得到幫助50例,臨終關懷39例。值得一提的是,2位臨終病人因為護士的關懷和死亡教育獻出眼角膜,3例癌癥晚期病人臨終前實現自己了的心愿。收到多元文化護理表揚信245封,收到錦旗38面,均比同期增長20%。病人滿意度從94.1%提高到98.7%。
多元文化護理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健康所需,也是護理學的一個新內容[8]。實施多元文化護理是護理多元文化特征的內在要求,能為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提供與其文化相適應的護理文化服務。制定多元文化專科護士培訓方案,全面、連續、多樣的理論與實踐的培養專科護士,可以顯著提高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能力、護士更優質的服務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提升護理質量,和諧醫患關系,為優質護理的深化和醫院品牌的創建打下良好的基礎。
[1] 陳 靜,王怡君,彭幼清.跨文化護理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的修訂[J].護理研究,2015,29(5):1811-1814.
[2] Birks MJ,Chapman Y,Francis K.Breaching the wall:Interviewing people from other cultures[J].J Transcuh Nurs,2007,18(2):150-156.
[3] 姜金霞,彭幼清,孫 娜,等.我國多元文化護理臨床實踐進展[J].護理研究,2012,26(5):1347-1349.
[4] 史寶欣.多元文化與護理[M].北京:中等教育出版社,2010:19.
[5] 白那布其,張 琦,宋 敏,等.運用多元文化護理價值取向管理ICU患者[J].吉林醫學,2013,34(22):4525-4526.
[6] 彭幼清,姚蔓玲,張莉萍,等.浦東新區外籍患者多元文化護理需求調查及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3B):16-18.
[7] 楊艷英.現代護理發展新方向——多元文化護理[J].衛生職業教育,2O08,26(14):98-99.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28.190.02
姚紅梅
項目名稱: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計劃一般項目,項目號:2016KYB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