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芹



高效課堂的中心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也就是說,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而展開,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樂于參與的意愿下輕松展開,這就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在教學中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
一、習題的講解過程設計合適的“登高臺階”,內容前輔后墊,照顧后進生
新舊知識是相互銜接的,內容由簡單而逐漸復雜,知識面逐步拓寬。講解新知識時,我總以多個舊知識點作為鋪墊。
例如:學習312×3時,我先出示3道小計算題
3×2=? 3×10=? 3×300=?
學生通過前面所學知識輕松算出,我便會乘機說出,今天要學習的312×3,就是這三個算式的整合。
把312分解為312=300+10+2
先算3個2,即3×2=6
再算3個10,即3×10=30
再算3個300,即3×300=900
最后,900+30+6=936
再聯系豎式進行分解,講解,三個小知識點整合成今天的新知識,學生并不陌生,易于接受、理解、并運用。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演故事
學生天生就是一個小演員,樂于參與,善于表達,我讓學生充分發揮其天性。講解某些知識點時,我會讓學生扮演題目中的小演員,來現場模擬。
例如買票的題目:
我會讓2名學生扮演老師,8名學生扮演買票的學生,1名學生扮演售票員,旁邊黑板上寫著:成人10元/人,兒童7元/人。來解決買票一共花了多少錢。
讓學生分組思考,討論,捋清思路,并派代表一一上黑板講解理由。
又例如,在學習買東西的知識時:
我就讓孩子們玩“開小賣部”的游戲。講臺設成柜臺,上面擺滿孩子們的各種學習用品,鉛筆、尺子、橡皮、文具盒、書包等等,上面都貼上標價,有的孩子扮演售貨員,有的扮演顧客,輪流到“柜臺”前去買東西,買賣雙方必須都算賬,該找回多少錢。
演一演,想一想,論一論,說一說,整個過程就是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學生個個注意力集中,個個躍躍欲試,積極性大增,思想輕松,印象深刻,理解透徹。
三、小組合作學習,抓互幫互助
講授新知識時,我先將學生分為6個學習小組,分派2名組長,遇有疑難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孩子們爭論得熱火朝天,最終在小組內得到一致的結論;再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表述討論結果;最后,評價獎勵表現突出的小組成員,在光榮榜上給每人加一張漂亮的貼畫。
這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孩子們的主體地位,鍛煉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在競爭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整個學習過程,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去探索,去挖掘,去尋求真知,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四、趣解各類數學題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都很有限,課堂上自我約束能力也很有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教學很難順利開展。如何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如何向課堂有限的時間要效率,是我時時思考的問題。經過長時間研究學生,研究知識點,并在課堂上反復試驗與完善,我終于找到了一個個趣解數學題的小妙招,適用于教學,效果非常好。下面我舉幾個例子,和大家共同分享:
1.編口訣理解數的分解的題目:
我把這種題定為“大頭兒子,小腳丫”,前兩種是正立的小人,后兩種是倒立的小人。孩子們非常容易區分哪是一個大頭,哪是兩個小腳丫,并總結了兩句口訣:大頭兒子小腳丫,求大頭,用加法;求小腳丫用減法。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孩子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念叨這句口訣,再選擇用加法,還是用減法,就輕而易舉了。
2.青蛙在數軸上跳的題目:
例如第一種形式:
我解釋成青蛙的家在“0”處,它跳了兩次要出去玩。第一次跳了2個格,第二次跳了3個格,再引導學生提出“一共跳了幾個格”的問題,從而用加法2+3來解。
第二種形式:
我把它解釋成青蛙在8處玩耍,聽到媽媽叫了,趕緊往家里跳,第一次跳了3個格,第二次跳了2個格,還沒有到家,再引導學生提出“還有幾個格”的問題,從而用減法8-3-2來解。
五、“發語音”協助孩子記憶字詞,理解題意。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促使孩子成長的一根魔杖,數學學習也同樣離不開閱讀。通過閱讀,讓孩子們認識,記憶了大量的字詞,對孩子讀題,理解題意,大有裨益!我是這樣引導孩子愛上閱讀的。
在課堂上,我讓孩子們對解決問題的題目,展開朗讀比賽。有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同桌比賽,接龍比賽,挑戰比賽……
有人說,孩子是一艘小船,老師和家長是船上的兩面槳,只有雙槳共同用力,小船才能沿著正確的航線前行,所以,我通過布置“發語音”的作業,來督促孩子閱讀題目,來激勵家長輔助孩子成長。
晚上作業,我不只是讓孩子們做題,我還會讓他們對含有文字的題目發語音,讓孩子們在家里朗讀,這份作業不強制,但是發了語音的孩子,明天到學校會獎勵貼畫。此種做法,有效調動了家長輔助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六、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獎勵
1.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紀律評比。以三顆星為基分,整個小組紀律好,三顆星全部獲得。若有一人違反紀律,則去掉一顆星,依次類推,直到去完為止。
2.以衛生小組為單位開展衛生評比。評比方法與⑴相同。這兩項評比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人人榮具榮,一人損俱損。在小組內其他成員 的約束,監督以及輿論的譴責下讓學生控制自己的散漫行為,嚴格要求自己,以集體榮譽為先。
3.以學生個人為單位的各方面的評比。課下,我在網頁上粘貼了好多小動物的圖片,讓學生涂上顏色,剪成一個個漂亮的小貼畫,學生非常喜歡。又在教室后面的墻上做了一大塊展板,把全班的學生名單貼在上面,作為光榮榜,來給學生粘貼貼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