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菲+楊安莉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我國醫學領域已然形成兩種固有形態,由傳統醫學逐步向中西醫結合方向轉變。因此,研究和探索一套科學、可行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顯得意義重大,也是我國中西結合醫院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基礎保障。本文通過對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創新培養模式。
【關鍵詞】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中醫與西方醫學結合已經有半個多世紀,基本上實現了科學化和規范化,培養了一大批尖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臨床醫學教學作為中西醫結合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中西醫臨床醫學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紐帶和橋梁。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索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模式,進而來達到提高專業人才培養水平,有力推動我國中西醫結合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
(一)標準參差不齊
盡管我國中西醫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時間較長,但是從培養現狀來看,以研究生為主要對象,本科階段依然將中醫與西醫完全分離開來,并未實現有機結合。由于本科階段缺乏對中西醫結合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所以導致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與本科階段完全脫節。與此同時,相當一部分研究生本科階段并未學習到中西醫結合知識,傳統的思維觀念模式影響至深,并沒有形成健全和完善的中西醫結合思維模式。
(二)課程設置欠科學
通過研究得知,我國絕大多數醫學院校在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并未將中醫與西醫有機結合起來,將二者完全孤立開來,這樣的課程設置,勢必無法培養出專業化、技能型、復合型中西醫結合人才。同時,中西醫結合教學過程中,倘若僅僅將中醫與西醫簡單的聯系在一起,必然起不到中西醫結合教育的作用,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依然存在偏科現象,在臨床醫學操作過程中,并不能將中醫與西醫有機關聯起來,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和科學性[1]。
(三)教材內容不合理
目前,我國醫學類高校在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并不完全統一,基本上是各自為政、百花齊放。從大綱結構和教材內容設置方面來看,可謂是雜亂無序,一些高校分別進行了中醫、西醫兩門課程的設計,也有一些高校將中西醫結合起來,進行了一本教材的編寫,教材內容編寫質量層次不齊,基本上尚未形成系統、全面的教學用書體系。
(四)師資力量薄弱
眾所周知,任何一門專業課程的教學都離不開優秀教師隊伍的有力支撐。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中西醫結合院校缺乏專業化、高素質、復合型教師,盡管一些教師的文化程度較高,也具備一定的臨床醫學教學能力,但是其知識體系過于單一,以理論知識為主,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從而無法完成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任務。另外,由于專業化程度不同,對中西醫臨床醫學教學的認知度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對中西醫臨床醫學的專業、系統化認知,極大影響和阻礙到專業人才的培養。
二、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策略
(一)設置統一的人才培養標準
作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必須加大本科階段教育力度,各級教育部門要高度重視、集中統一,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進行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統一標準的設定。同時,要重視中西醫結合醫學人才知識結構的調整和均衡,重點以本科階段教育為主,在本科教育階段進行中西醫臨床醫學課程的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另外,逐步由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過渡,確保兩個特殊階段的連貫、有序,積極研究和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提供重要可行依據。
(二)課程設置的科學規范化
傳統的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教育通常由中醫和西醫兩部分構成,也就是將中醫與西醫簡單的組合起來,這種簡單的結合并不能達到完全意義上的中西醫結合。因此,要注重研究和探索中醫、西醫之間的銜接性,通過理論、實踐等知識的有機關聯,形成互補優勢,以此為切入點來實現突破。同時,通過運用中醫、西醫等知識,分析各類常見疾病的屬性、機制、癥狀和特征,進而提出科學、可行的預防、治療方法。學生通過學習中西醫結合理論知識、掌握中西醫結合實踐操作方法,進而能夠達到準確分析病因、診斷病情、治療疾病的目的。此外,專業課程的設置要科學、可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積極主動性的目的。總之,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要符合實情、結合實際、突出科學規范性,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有力保障。
(三)教材內容設計的合理性
在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教材內容設計過程中,要確保教材內容編寫與市場人才專業性完全相符,將中醫、西醫兩大醫學知識、臨床醫學技巧有機關聯起來,確保教材內容能夠開拓思維、教學大綱符合預期、內容簡單、減少冗余,課程安排科學、合理,理論與實踐比例設置適中[2]。同時,注重融入中醫、西醫之間的聯系理論課程,也就是能夠起到密切聯系和紐帶橋梁的作用,進而實現中西結合,達到中西醫臨床醫學資源合理分配、有機整合的目的。
一套系統、全面的中西醫臨床醫學教學體系,與精簡、優秀和高質量的教材內容密不可分。因此,只有確保教材內容編寫的科學、可行,方可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對于我國中西醫臨床醫學院校來講,要將教材內容、教學大綱設置放在核心位置,盡可能多的編寫有針對性、高質量教材,并邀請國內外中西醫臨床醫學專家、學者參與課程內容的編寫和大綱的制定。另外,教材內容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環節比例適中,不但要豐富學生理論學識體系,而且要為學生中西醫臨床醫學實踐操作提供有力依據。
(四)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對于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來講,在創新、先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過程中,必須注重專業化、高素質、技能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完善。通過研究認為,首先,各大院校要結合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現狀,進行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相關培訓機構的建立,讓學生接受國內外知名中西醫結合院校講師、教授的系統、全面講解,通過中西結合的有機關聯培訓,達到更新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專業化技能的目的;其次,高校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進修,不斷提高學歷和科研能力,掌握中西醫結合相關知識;再次,中西醫院校要定期組織專業化知識和技能鑒定大賽、知識競賽,通過組織競賽來激發學生學習潛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專業化操作技能;最后,要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來鼓勵在職年輕教師參與學術交流、專業講座,以此來增廣見識、拓寬視野,學習和掌握核心技術,吸取先進經驗,更新知識體系,最終打造一支專業化、高水平、高素質師資隊伍,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3]。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標準不一、課程設置不科學、教材內容設計不合理、師資隊伍建設水平較低等問題。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知識體系,形成統一、標準、規范的專業化模式,以此來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科學保障。
作者簡介:李芳菲(1989—),女,侗族,貴州省鎮遠縣人,本科學歷,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
楊安莉(1989—),女,侗族,貴州省黎平縣人,本科學歷,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針灸推拿學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朱喬青,應航,姚定國.新時期中西醫結合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中醫見習醫生制臨床教學實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02:199-200.
[2]汪婷婷,黃金玲,申國明,陳光亮,蔡標,彭青和,王可,卞海,陸婷婷,黃順.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4,12:1101-1106.
[3]尤良震,彭青和,陳光亮,王可,顧義俊,汪國興,陸婷婷,卞海.基于健康知識宣講的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