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曉艷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數字減影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微信教育對中青年頸椎病康復的影響
龍曉艷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數字減影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目的 探討微信教育對中青年頸椎病康復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中青年頸椎病患者12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選用牽引、藥物、針灸、微波、頸椎藥枕等綜合治療,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每天定時通過微信平臺給予微信教育,持續治療半年。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視覺疼痛模擬評分、服藥依從性、頸部失能指數、患者積極量表各項指標。結果 治療前與治療后1個月兩組各項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和6個月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微信教育傳遞信息快,可對頸椎病患者實現單一化指導,對中青年頸椎病患者康復治療效果好,值得推廣。
中青年;頸椎病;微信;康復
頸椎病,是由于頸肩部肌肉勞損,頸椎間盤蛻變(膨出或突出),頸椎骨質增生及頸項部韌帶勞損后繼發的肥厚或骨化、鈣化等原因,刺激、壓迫或影響了與之相鄰的血管(主要是椎動脈)、神經(主要是脊神經及迷走神經)、脊髓以及食道及氣管等,影響了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引發出一系列肌肉、韌帶、血管、神經、脊髓等臨床癥狀的綜合證候群[1]。目前的頸椎病正在呈低齡化趨勢發展,多發生在上班一族和長期工作者中[2]。頸椎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中青年頸椎病的發病率正急劇上升,因此頸椎病的預防及治療都至關重要。目前尋找一種有效的途徑幫助患者盡快康復成為當務之急。
微信因其方便快捷的特點普遍被大家所使用,它具有傳播速度快、普及面廣、可個體化回答現實遇到的問題等優點,故在疾病的宣教及后期治療監督等方面也占據很大優勢[3]。本文就微信教育對中青年頸椎病康復的影響做一調查分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中青年頸椎病患者128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1)年齡15~44歲;(2)頸椎病診斷結合病史,體征及影像學檢查后確診;排除標準:排除頸部急性病如感染、手術、創傷及先天畸形等。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6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選用接受物理治療,包括頸椎牽引、關節松動、藥物對癥治療,加上針灸、微波等輔助治療,同時給以健康教育及使用頸椎藥枕綜合治療,其中頸椎牽引和關節松動及藥物對癥是每個患者均選擇的治療方式,其他可根據情況選擇。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每天定時通過微信平臺給予微信教育,教育的方式及內容:由骨科護士負責建立微信公眾平臺,患者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關注此平臺,同時建立微信群,每天在下班時間通過微信平臺發送頸椎病康復治療相關知識,并和患者聊天,保證每天在線30 min。微信宣教的內容包括[4]:(1)疼痛的護理,(2)正確的睡姿,(3)將頸椎保健操放進微信群,督促患者在工作或學習空閑時間進行鍛煉,避免長期保持同一姿勢,(4)處于疼痛加重期,積極服用藥物對癥治療。
1.3 頸椎病康復程度評定指標
1.3.1 疼痛程度判定
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 pain score,VAS)標準,依據個體化疼痛程度進行打分,評分從0~10分不等,0分代表沒有任何頸部疼痛,分數越高代表患者頸部疼痛程度越強。
1.3.2 頸部失能指數(cervical disability index,CDI)
用以了解肩頸酸痛對日常生活功能造成的影響,共有10個項目,包括頸痛及相關的癥狀(疼痛的強度、頭痛、集中注意力和睡眠)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個人護理、提起重物、閱讀、工作、駕駛和娛樂)兩部分,每一項評分從0~5分,共6級,得分越高代表頸椎功能障礙越嚴重[5]。
1.3.3 患者積極度量表
采用患者積極度量表(Patient Activation Measure,PAM)評價患者的積極度,該量表由美國俄勒岡大學Professor Hibbard等編制。量表由13個條目組成,用來測量患者的自我管理積極程度。13個條目所得總分為原始分,再根據原作者提供的積分對照表換算患者積極度得分,范圍為0分~100分,患者積極度得分越高,代表積極水平越高。本次研究預試驗測得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a值為0.76。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兩組患者基線資料一致,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及微信干預后1個月比較,疼痛程度無明顯差異(P>0.05);然而兩組患者在微信干預后3個月及6個月比較疼痛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及微信干預后1個月比較,頸部失能指數無明顯差異(P均>0.05);然而兩組患者在微信干預后3個月及6個月比較頸部失能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及微信干預后1個月比較,積極度無明顯差異(P均>0.05);然而兩組患者在微信干預后3個月及6個月比較積極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及微信干預后1個月比較,服藥依從性無明顯差異(P均>0.05);然而兩組患者在微信干預后3個月及6個月比較頸部失能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頸椎病正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相關研究表明,美國每年因頸椎病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億美元,據日本9大醫院統計,頸椎病占骨科門診量的11%和神經科門診量的9%,均占門診諸病之首。在我國,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頸椎病的發病率也逐年增加。據報道,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為17.3%,全國有2億多患者,每年用于頸椎病治療的費用高達5億多人民幣。引起頸椎病的病因錯綜復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頸部慢性靜力損失引起。如不正確地使用枕頭;不正確的工作、生活姿勢與習慣。(2)頸部肌肉、韌帶的各種急性損傷失治、誤治引起。(3)頸部骨折、脫位、手術等術后必須的外固定引起。(4)生理退化引起。(5)頸部受到寒冷刺激。在患者的后期康復治療中,健康宣教非常重要,尋找一種方便快捷及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互聯網正在蓬勃發展,對于微信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表面。它對于信息的傳播速度及力度毋庸置疑。國外對于移動網絡用于醫療的研究相對成熟,在我國應該逐漸推廣。這樣既有助于患者的長期隨訪及康復,也有助于醫療資源的分配。
本研究結果表明,利用微信教育可以提高頸椎病患者康復治療效果,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推廣。預防為主是防止頸椎病發生、發展、加重的的最基本的環節,包括正確地使用枕具,養成良好的工作、生活、娛樂姿勢與習慣;積極治療各種頸部急性損傷;積極、主動、正確的頸部功能活動鍛煉等。
[1] 高和榮.針灸治療60例頸椎病效果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09(12):293-294.
[2] 田 偉,呂艷偉,劉亞軍,等.北京市18歲以上居民頸椎病現況調查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12,32(8):707-713.
[3] 賈楠楠,王亞東,楊 麗,等.微信在社區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4,30(4):292-293.
[4] 陳華琴.微信教育對青少年頸椎病康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5):607-609.
[5] 申廣平,段玉丞,謝崢嶸,等.刮痧干預頸部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6):3-5.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8.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