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
(江蘇省徐州市大屯煤電公司中心醫院手術室,江蘇 徐州 221600)
高齡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護理配合
王 英
(江蘇省徐州市大屯煤電公司中心醫院手術室,江蘇 徐州 221600)
目的 探討高齡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齡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60例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調查。所有患者均實施術中護理配合,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本組60例患者中,出現1例感染,發生率為1.9%;所有患者均未出現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拴、假體脫位等并發癥。本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3.6±2.6)分。結論 在高齡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臨床護理過程中,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高齡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護理干預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上常見的術式,在高齡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等疾病治療中有著較好的效果,能對患者肢體功能進行改善[1]。但是,該手術操作較為復雜,且會給機體帶來一定創傷,特別是高齡患者大多合并較多疾病疾病,有著較差的手術耐受性,極易導致其出現較多并發癥,需在圍術期實施良好護理干預。本研究為深入探討圍術期綜合護理的應用效果,回顧性分析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60例的一般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齡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調查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5.5±2.3)歲;18例為股骨頸骨折,17例為類風濕性關節炎,15例為退行性關節炎,10例為慢性髖關節脫位。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配合
①術前1天,對患者進行病房巡視,選擇恰當方式向其講解手術目的、方法、配合要點及注意事項;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關注其情緒變化,實施針對性心理調適;②嚴格消毒相關手術器械,準備好恰當假體材料,確保各項儀器與器械運行良好,做好消毒管理。
1.2.2 術中護理配合
(1)創建靜脈通路。穿刺前,妥善連接三通開關,以22G靜脈留置針進行淺靜脈穿刺。注意防止穿刺術側肢體,穿刺后妥善固定,并密切觀察,防止出現穿刺針脫出、藥物滲漏等現象;對患者失血量、失液量、心肺功能等進行密切觀察,對輸液速度進行調節,一般為40~60滴/min。
(2)麻醉護理。術前麻醉時,協助麻醉醫師對麻醉機性能、氧氣壓力等進行檢查,準備好手術相關物品;選擇恰當方式,向患者介紹麻醉方法、配合要點及相關注意事項;全麻前,再次確認患者是否將義齒取下,防止出現誤吸。協助麻醉醫師進行氣管插管、麻醉穿刺等,協助患者保持正確體位。
(3)密切檢測生命體征。采用多功能監護儀,對患者術中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等進行密切檢測;觀察出入液量,做好記錄;針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注意對其血糖變化進行密切檢測。
(4)手術物品管理。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密切配合,分別做好器械的管理與記錄工作。器械護士要熟悉手術步驟,密切配合手術醫生進行手術,并管理好手術器械。巡回護士管理好手術間的人員流動情況、設備及病情的觀察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保證手術的順利的完成。
(5)預防壓瘡,做好保暖工作。手術過程中,合理調整手術室溫度和濕度,確保溫度為24~26℃,濕度為40~60%;協助患者保持正確體位,將軟墊放置在易受壓部位,防止褥瘡的發生。上肢不易過度外展,并做好肢體保護以免發生神經損傷。
1.2.3 術后護理配合
完成手術后,協助醫生妥善包扎并固定手術切口,搬動患者前,對其患肢進行保護,防止出現關節脫位現象;確保患肢處于功能位,隨后再搬動患者;搬運過程中,確保動作輕、慢、穩,注意保暖;術后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理人員一起護送患者會病房,途中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防止撞傷、墜床等;送至病房后,告知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做好交接班工作,詳細記錄。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①觀察并發癥發生情況;②以自制問卷調查護理滿意度,以100分為滿分,得分越高,提示滿意度越好[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60例患者中,出現1例感染,發生率為1.9%;所有患者均未出現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拴、假體脫位等并發癥。本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3.6±2.6)分。
多數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為老年人,極易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手術耐受性差[3]。加上多數高齡患者術后護理依從性差,會影響其療效和預后。這就需要在圍術期輔以良好護理干預,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4]。
圍術期綜合護理是臨床上一種廣泛推廣的護理模式,強調在全面掌握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病情變化及護理要點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創造性護理措施。本研究對60例患者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圍術期綜合護理在高齡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治療中的應用,一方面能提升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目的、治療有效性、術后康復配合要點及相關注意事項的認知水平,改善其依從性,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使其盡快康復。另一方面,還能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有利于改善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研究中,本組60例患者中,出現1例感染,發生率為1.9%;所有患者均未出現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拴、假體脫位等并發癥,與文獻結果相符[5]。此外,本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3.6±2.6)分。凸顯出圍術期綜合護理在高齡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應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高齡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臨床護理過程中,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1] 劉鳳芹.高齡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護理配合要點[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0):262-263.
[2] 呂 萍.高齡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53例護理配合[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7):89-90.
[3] 李佳競.高齡患者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中規范化配合及護理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53):220.
[4] 方海強,王間萍.高齡患者生物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護理配合與體會[J].蛇志,2016,28(4):509-510.
[5] 周洪蘭,趙久紅.高齡高危患者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3):73-75.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8.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