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鄧 燕,胡夢云,徐 可
(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麻醉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探討麻醉恢復室的護理運作模式
張麗娟,鄧 燕,胡夢云,徐 可
(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麻醉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目的 分析和研究麻醉恢復室(PACU)的護理運作模式。方法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本院麻醉恢復室收治的麻醉恢復期患者7815例作為研究對象。為其配備監護器械,并制定規范化、系統化的護理工作流程,創建護理人員管理機制。結果 在7815例麻醉恢復期患者中,只有44例(0.56%)患者因病情加重轉入重癥監護室,其余7771例患者均安全度過麻醉恢復期,且轉回普通病房。結論 麻醉恢復室實施完善、全面、科學的護理運作模式,能夠促進患者平穩、安全的度過麻醉恢復期,應推廣使用。
麻醉恢復室;護理運作模式;麻醉恢復期
麻醉恢復室(PACU)是指在麻醉操作后應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給予治療措施,以保證患者正常轉入普通病房[1]。在手術完成后,患者機體受到肌松藥或是麻醉藥的影響,易出現諸多并發癥,加之護理人員的監護不當,則可能引發嚴重后果[2]。所以,麻醉恢復室應堅持規范的運作模式,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本文旨在探討PACU的護理運作模式,詳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麻醉恢復室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間收治的7815例麻醉恢復期患者為研究主體。其中,男4810例,女3005例;年齡21~71歲,平均(35.14±2.68)歲;文化程度為高中以上者5109例,為高中及以下者2706例;住院時間為2~9天,平均(3.20±0.11)天。
1.2 方法
1.2.1 設立PACU
PACU應設立在手術室的半限制區域,運送到手術室的時間不得>5 min。選擇該區域的較大房間進行床位安排,其床位和手術床的比值為1:2。應保證PACU的入口與手術室的走廊相通,這樣便于接送患者。PACU的出入口大門應始終敞開,可使病床直接出入。室內應加入多功能轉運床,且床身兩側的護欄應具有升降功能,以調整患者體位。在床頭和床尾處設立雜物筐和輸液架,使病床可直接送入手術室或是普通病房。每一個床位均需要設立麻醉機、中心供氧、多功能監護儀、中心吸引和電源插座等設備。同時應配有呼吸機、簡易呼吸器、治療車、電除顫和可視喉鏡等治療設備,并需配備常用液體和搶救藥品。PACU的開放時間為每周一到周五的10點~18點,若18點以后個別患者并未出室,需要護理人員加班陪同,直到患者離開。每日的護理工作由1名麻醉醫師和數名護理人員完成。
1.2.2 PACU的護理運作
護理工作流程:第一,接班:在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和麻醉醫師需要將患者送到PACU,這時需要完成交班工作。內容為患者的病史、術中用藥反應、麻醉和手術方法、生命體征變化、尿量、麻醉期間的問題和處理、皮膚變化、復蘇時間、病歷資料等。在轉入PACU后,麻醉醫生與護理人員需要確認患者的血壓、血氧飽和度和心率等體征完全正常后,方可離開。第二,監測:PACU內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的呼吸、唇色等變化,輕輕拍其肩部,評估其意識情況。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與脈搏,并進行吸氧治療。檢查患者的傷口恢復情況,確保各個管道暢通,做好保暖和約束等護理,積極預防并發癥。第三,麻醉復蘇評分:在麻醉程序系統內做好患者病歷號記錄,在麻醉復蘇記錄單上填寫患者的入室時間、肌松情況、手術類型、意識恢復、麻醉方法、病情變化、監測數據和輸血量等基本信息。普通患者每10 min進行1次記錄,病情嚴重者則需每5 min進行1次記錄。根據Steward蘇醒評分判定患者的麻醉復蘇情況,若有異常應及時報告外科醫生和麻醉醫師。第四,觀察和轉出:待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停止吸氧后血氧飽和度仍超過95%,Steward蘇醒評分超過4分后,方可轉出PACU。護理人員將患者送回普通病房后需要做好交接班工作。若病情危重者則需轉入重癥監護室以進行下一步治療。
護理人員管理:第一,人員的職責和安排:PACU的床位和護理人員比例為1:1,共有18名麻醉護理人員,主要負責患者在PACU期間的術后鎮痛泵使用回訪、麻醉耗材補充、麻醉藥物管理、高值耗材請領和管理等護理工作。其主要負責人是麻醉科主任。第二,PACU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升:護理人員在入室以后,需要接受1周的培訓工作,學習內容是科室規定、核心制度、PACU各功能區、護理人員禮儀、各班職責、麻醉耗材和藥品的擺放與用途、PACU記錄表格等。而后的3個月,進行手術室理論、無菌操作、PACU??撇僮鞯戎R培訓。PACU??撇僮靼娮又雇幢玫氖褂煤团渲?、監護儀和麻醉機的使用、呼吸機使用、硬膜外導管拔除操作和血氣分析儀操作等。待護理人員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此后的每個月需要進行1次理論和操作考核。對于3年以上的護理人員,應重點培訓其病重患者的監護技能,即專科操作知識。
通過實施護理運作模式,在7815例麻醉恢復期患者中,只有44例(0.56%)患者因病情加重轉入重癥監護室,其余7771例患者均安全度過麻醉恢復期,且轉回普通病房。
手術結束后,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PACU的創立目的是通過監護設備的有效利用,嚴密觀察患者的麻醉恢復情況,進而預防并發癥,使患者能夠安全轉回病房[3]。在設置PACU后,能夠減少患者的麻醉清醒時間,提高其手術效果[4]??傊?,麻醉恢復室實施完善、全面、科學的護理運作模式,能夠促進患者平穩、安全的度過麻醉恢復期,應推廣使用。
[1] 段 娜,李小妹.麻醉恢復室兩種排班模式的應用比較[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20):2854-2857.
[2] 龍曉宏,徐迎陽,尚 宇,等.創建麻醉護理一體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復室的應用[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4):93-95.
[3] 朱海娟,呂 娜,黃麗華,等.創建麻醉護理一體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復室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6,27(23):3950-3952.
[4] 羅淑群.護理風險管理在手術后麻醉恢復室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17):238-239.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8.1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