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明,閔 琴,李 翩
(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普外科,湖北 武漢 430000)
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增生癥患者心理狀態及療效的影響分析
陳明明,閔 琴,李 翩
(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普外科,湖北 武漢 430000)
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增生癥患者心理狀態及床療效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癥患者146例進行分組研究,按照抽簽法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各73例,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心理狀態和療效的差異。結果實驗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與常規組的總有效率比較,實驗組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乳腺增生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其心理狀態,臨床可將其作為理想護理方案積極推廣。
乳腺增生癥;臨床療效;心理狀態;心理護理
乳腺增生癥主要是指乳腺小葉出現性激素代謝紊亂和內分泌失調,進而形成的復舊不全和生理性增生,乳房脹痛、腫塊、乳房刺痛、不適等是主要癥狀表現,通常情況下,經期前后癥狀會明顯加重[1]。由于病情反復發作,患者往往會伴隨非常嚴重的焦慮、煩躁等負性心理。其是育齡期女性的常見病之一,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升高。若治療不及時,則可能向乳腺癌發展。因此,盡早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2]。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癥患者146例進行分組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癥患者146例進行分組研究,按照抽簽法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各73例。常規組年齡24~61歲,平均(34.6±5.7)歲;實驗組年齡23~62歲,平均(5.1±5.6)歲。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進行1次/d相關檢查,記錄好各指標變化,對患者進行乳腺增生癥基礎知識和注意事項的宣教指導,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能力,遵醫囑進行科學對癥的治療。實驗組在常規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干預:心理因素對乳腺增生癥會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憂慮、悲觀等會使內分泌失調和增生癥更加嚴重。護理人員需要合理運用語言技巧幫助患者改變不良情緒。從患者意志、個性、認知等方面對其進行全面了解,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了解其內心需求,提高其對自身病情的正確認知,探尋相應的解決對策。囑患者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緒和壓力,引導其掌握穩定情緒的方法,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并告訴患者家屬、朋友等多與患者交流溝通,使其可以傾訴自身壓力,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和配合意識,并使消極因素逐漸向積極因素轉變,增強患者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2)健康宣教:大多數乳腺增生癥患者都疾病的認知較少,情緒過度緊張對病情發展及治療效果會產生不利影響。護理人員應將疾病常識、療效等耐心細致的介紹給患者及其家屬;囑其保持科學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飲食,適度進行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縮短病情康復時間;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意義,并將自我檢查和定期復查的重要性告訴患者,防止病情反復發作。
1.3 觀察指標及臨床療效評價
①心理狀態: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示心理狀態越差。②療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影像學檢查未見任何疾病特征,觸診未見結節為痊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影像學檢查結無明顯病理表現,觸診可見結節為有效;臨床癥狀無變化,影像學檢查發現出現病理為無效[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心理狀態各評分
常規組SAS評分為(47.6±5.3)分,SDS評分為(46.5±4.3)分,實驗組分別為(37.4±6.2)分、(38.8±5.0)分,經對比,常規組SAS、SDS評分均明顯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
常規組總有效率為83.6%(61/73),其中無效12例,治愈、有效分別為34例、27例;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5.9%(70/73),其中無效3例,治愈、有效分別為42例、28例,組間比較,實驗組總有效率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乳腺增生癥是廣大女性患者的常見病類型,內分泌失調是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其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大多數乳腺增生癥患者都存在嚴重的疑慮、恐慌心理,這不僅會加重患者精神壓力,還會進一步加重病情。心理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疏通,盡可能消除其不良心理,保持心理健康。醫護人員在準確分析和改善患者心理問題后,可顯著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使其可以勇敢對待疾病和治療,認知與行為的良好結合,必然會調動患者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縮短其康復時間[5]。
綜上所述,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其SAS、SDS評分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心理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乳腺增生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其心理狀態,臨床可將其作為理想護理方案積極推廣。
[1] 徐南霞.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增生癥患者心理狀態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3):243.
[2] 楊 琴.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增生癥患者心理狀態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12(41):167.
[3] 趙群群,徐秀端.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增生癥患者心理狀態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5,21(20):166-167.
[4] 陳桂蓮.護理干預對乳腺增生癥復檢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32):126-127.
[5] 余漢芳.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增生病人心理狀態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0,8(8):688-689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06.112.02
陳明明(1984-),女,漢族,湖北省潛江市,護師,本科,研究方向:外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