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會,歐愛華
(安徽省合肥市口腔醫院種植科,安徽 合肥 230001)
上頜竇內提升術的臨床護理體會
王 會,歐愛華
(安徽省合肥市口腔醫院種植科,安徽 合肥 230001)
目的 總結上頜竇內提升術對于骨量不足時種植修復上頜缺失后牙的配合要點和護理管理流程。方法 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例10例,采用口腔種植護理技術和圍手術期無菌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的環節,術后做好健康指導,防止愈合期種植體感染脫落。通過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配合完成上頜竇內提升手術。在上頜后牙缺失區常規定位,備洞達上頜竇底壁,用改良Summers骨鑿穿通上頜竇底壁骨板,提升粘膜,充填或不充填Bio-oss骨粉,植入種植體,組織瓣嚴密縫合。結果 護理貫穿于本組10例患者,術前消除了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術中積極配合醫生手術,術后指導患者注意事項。種植體無脫落,一個月回訪,患者復查時創口愈合良好,X線片示:內提升效果良好,種植體周未見明顯吸收及陰影。結論 專業的護理配合與手術管理是上頜竇內提升術手術成功的保障,可以解決部分因上頜竇氣腔化導致骨量不足患者的種植修復,創傷小,方法簡便。而專業化的護理技術與管理可以優先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升治療的成功率。
護理;種植;上頜竇內提升
選擇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我科就診的符合上頜后牙缺失,經CBCT測量,種植區有效骨量大于6 mm,小于10 mm之間的病例10例,其中男性3名,女性7名,最大69歲,最小38歲,平均年齡52.3歲。共14枚種植體。
改良Summers骨鑿,種植體XIVE/OSSTEM/ANKYLOS,biooss骨粉(蓋氏制藥)。
2.1.1 患者準備
協助醫生進行口內和口外檢查。詳細詢問病患有無全身性、系統性疾病,有無精神障礙,能否與醫生合作等。開具CBCT拍攝單,抽血化驗,檢查血常規、凝血五項、血糖、肝腎功能,乙肝五項、丙肝抗體,梅毒抗體、HIV抗體。
協助醫生簽署手術同意書。尊重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詳細說明治療方案、術中和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防治措施、注意事項;種植手術存在失敗的可能性及應對方式。還應該說明費用支付的明確約定,對病情資料尤其是影像資料的使用進行約定。術前30分鐘指導病人服用頭孢拉丁、地塞米松、方法是首次劑量加倍。30分鐘后用0.2%的濃替硝唑液漱口,50 mL溫開水中加入藥液2 mL,在口腔中含漱1分鐘后吐棄,一共3次。
2.1.2 門診護理準備
口內照相,用于記錄患者口內狀態、余留牙色澤度等。
2.1.3 器械和手術室的準備
準備種植器械盒、NSK種植機、心電監護儀,手術囊腫包、一次性手術包、光纖手機、一次性刀片、一次性可吸收縫線、一次性吸唾管、一次性牙齦沖洗器、一次性電刀保護套、0.9%的氯化鈉、碧蘭麻注射器、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種植體、海奧生物膜、Bio-oss骨粉、內提升工具、骨錘、小酒杯、尼康相機。
用500 mg/L84消毒液濕拖地,伽瑪衛生濕巾(強效殺菌型)擦拭器械柜、治療車、牙椅,清水濕毛巾擦拭手術無影燈,常規肯格王消毒60分鐘。
配合醫生向患者說明治療過程,所需時間、方法以及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告知患者術中配合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并將手術的安全性及預期效果向患者詳細說明,使其對上頜竇內提升術有一定的認識,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手術。
引導病人更換手術室專用拖鞋進入手術間。調整牙椅位置,囑病人躺在牙椅上,給予薄被覆蓋。打開手術囊腫包,將之前準備的器械、物品、藥物拆開于無菌手術臺上,常規鋪三角巾,用0.5%碘伏棉球常規消毒患者口周和口內黏膜。調好種植機速度備用。
協助醫生穿上手術衣,帶上無菌手套,幫助鋪好大洞巾。將一次性滅菌吸痰管與連接管接好,末端鏈接在負壓吸引器上,近端用愛麗絲鉗固定在消毒大洞巾上。協助醫生連接種植光纖手機,傳遞一次性電刀保護套連接光纖手機,將無菌生理鹽水與輸液管連接,并安裝與種植機的水泵上,末端連接與光纖手機輸水管端。給予金霉素眼膏涂抹與口唇處,牽拉口角吸凈口內唾液。協助醫生注射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麻藥起效時,協助醫生分離牙齦,醫生選定種植體點位時,及時傳遞手術器械,遵醫囑選用鉆頭,正確傳遞內提升工具,及時吸凈口內唾液、血液、沖洗液,隨時保持術野清晰。遵醫囑傳遞種植體,縫合。分別于注射麻藥前、植入種植體后、植入骨粉以及生物膜后、縫合后拍照。
術后健康指導:種植術后1~3個月是種植體與牙槽骨發生骨結合的關鍵期,直接影響牙種植的成功與否,因此術后健康指導非常重要[1]。(1)囑患者24小時內局部冷敷,當天可以刷牙,餐后用濃替硝唑含漱液漱口;(2)術后進流質或半流質,勿吃過熱,過硬和辛辣刺激性食物;(3)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頭孢2.0,0.9%的生理鹽水250 mL,替硝唑250 mL,1次/d靜脈滴注,連用5天);(4)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禁止吸煙飲酒,保持口腔衛生;(5)術后1天門診復查,2周拆線。術后1、3、6個月復診。
上頜竇內提升種植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技術,多數患者對其認識不夠了解。缺牙患者對上頜竇內提升術最擔心的問題是對人體有害,其次是使用壽命,再次是術中的疼痛和術后的反應。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法,心理護理在口腔科治療中已廣泛應用。在治療及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的耐心與良好溝通,能夠大大減少患者的焦慮心理。
種植手術的成功與否不僅與患者自身的病情、身體條件及種植技術有關,而且和護理的完善程度、患者的自我維護行為密切有關。護理質量包括對患者的護理宣教以及圍手術期護理方案的實施,增強患者的復查意識、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等[2]。
3.3 上頜竇內提升術可以有效解決部分上頜后牙缺失后出現的術區骨量不足問題,相對于上頜竇外提升術,上頜竇內提升術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費用低,患者相對容易接受等優點,缺點是術者不能在直視下完成手術,上頜竇底粘膜提升的幅度有限等?,F階段,隨著外科手術和器械的發展,有研究者認為,剩余牙槽嵴高度大于3 mm時可行上頜竇內提升術[3]。而譚冠柳等[4]的研究顯示,當上頜后牙區剩余牙槽嵴高度為4~6 mm時,采用上頜竇外提升術,可以獲得更好的骨增量效果,以及出現更少的手術并發癥。本組病例選擇缺牙區剩余牙槽嵴高度為6~10 mm的病例,可以盡量減少手術風險,術后反應等同于常規種植,10例病例均獲得成功。
[1] 姜宏敏,霍麗德.種植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與監測[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0,5(2):89.
[2] 趙佛榮.口腔護理學.第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230-235.
[3] Nedir R, Nurdin N, Vazquez L, et al. 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 without Grafting: A 10 -Year Prospective Study [J].Clin Implant Dent Relat Res,2016,18(3):609-617.
[4] 譚冠柳,胡曉文.上頜竇內、外提升術在剩余牙槽嵴高度4~6 mm時種植修復的比較研究[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4,19(3):111-115.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78
B
ISSN.2096-2479.2017.3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