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敏利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機電系,湖南 衡陽 421002)
高職機械類專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徑與對策
宮敏利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機電系,湖南 衡陽 421002)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機械類專業的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能夠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培養出更多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很多高職院校都同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文章將針對當前機械類專業教育在校企合作道路上遇到的問題展開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并且探索出深入發展校企合作戰略的實施路徑。
高職機械類;校企合作;對策
(1)課程內容不能滿足市場的發展需求。從當前高職院校中機械類專業的課程設置安排上來看,很多專業課的教學內容比較老舊,甚至市場上已經淘汰了的機械生產技術仍存在于高職機械類專業的課本上面,學生在高職院校里面所學到的知識,很難有機會應用到實際的機械工廠生產當中。實際上,高職院校在對機械類專業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出現了與市場需要相偏離的問題,影響了校企合作的深度發展,忽視了對機械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2)企業同高職院校的合作積極性不高。受到傳統思維和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很多機械生產企業在與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合作時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主要是因為一些對于校企合作的項目并不重視,雖然企業會到高職院校內建立實習合作的基地,但是投資力度以及合作精力方面的投資并不是很高,沒有真正意義上加入到高職院校對機械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當中去,再有就是很多大型企業不愿意主動接收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認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化素質不高。從企業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缺乏長遠性的發展思維,不愿意投入精力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項目當中,所謂的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層次上,一旦企業或是高職院校的領導者發生更換,就會造成校企合作的中斷。
(3)有關校企合作的規章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沒有明確的校企合作規章制度對校企合作的行為進行規范。對于企業合作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其加以制約,無論是對高職院校來說,還是對機械類生產企業來說,都缺乏相應的激勵手段和措施來提高校企合作的積極性,缺少正確的規章制度來進行指引,也就意味著高職院校和機械類生產企業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非常容易走彎路,找不到正確的發展目標和前進方向。而地方政府的對校企合作項目的扶持力度不高,沒有出臺一些相應的法律政策給予補貼,這樣校企雙方合作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
(1)加強地方政府的引導作用。鼓勵高職院校對學生組織機械技能培訓項目,在開展聯合辦學項目的同時,也要加強對企業的績效考核力度,同時也要健全高職院校對機械類專業教師的人才管理辦法,提高機械類專業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引導性作用,從政策補貼的角度上,提升高職院校同機械生產企業之間合作的積極性,幫助企業去接收更多優秀的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人才,給予他們更多學習和實踐的機會,鼓勵發展比較好的機械生產企業對發展較弱的機械生產企業進行幫助扶持。
(2)提高企業合作的積極性。如在簽訂校企合作的合同時,可以根據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的教育教學水平來尋找與之相匹配的機械生產企業,這樣才不會增加企業的經營負擔,讓企業更有精力和實力來開展校企合作項目,進而實施優勢互補的發展戰略,提升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的教學質量,同時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平臺項目,在合作平臺中可以隨時更新有關機械類專業的教學和生產信息,加強學生與機械操作工人之間的溝通聯系水平,使學生在機械生產基地就可以接觸到企業現場的施工環境,企業也更愿意對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的學生進行人才培養。
(3)健全相關校企合作的規章制度。在制度層面上來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提升高職院校同機械生產企業的校企合作水平,更重要是進一步深入性地掌握市場運營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在對機械類專業人才進行培養時,更要關注機械行業的發展現狀,順應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在校企合作的同時,提高雙方配合的密切程度,通過人才激勵的方式和手段,鼓勵企業中優秀的機械操作者到高職院校中對機械類專業的實習情況進行專業化的指導,對于配合度不高或者校企發展方向不明確的學校,通過健全校企合作制度的方式,使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業所提供的社會資源,開發高職機械類專業教師的集體智慧,從而更好地開展機械類技術的科學研發項目。
(1)借鑒他國的校企合作機制。比如學習德國的“雙元制”合作機制,還有澳大利亞的“TAFE”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在開展深度校企合作的時候,可以選擇建立“職業教育集團”,也就是說,專門組織建立一個集團式的教育企業,將有意向進行校企合作項目的企業材料進行整理,然后在教育集團的基礎上來開展校企合作項目,進而規范好校企合作的具體內容、具體合作目標以及合作的形式等,規定每所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項目中所負責的事物,進而實現高職院校同機械生產企業之間的密切配合。
(2)提高崗位就業準入資格。嚴格實施就業準入制度,沒有通過就業準入資格考核的人員不可以進行上崗操作,這樣在無形當中可以大幅度提升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學生的人才競爭實力,同時也提升了高職院校的實踐性教學水平,按照“先培訓、再上崗”的準入原則.在高職教育期間,積極開展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考核項目,使得高職教育可以和機械生產企業的職業教育進行無縫連接,讓學生能夠早點熟悉企業中的機械生產設備以及機械生產操作流程,增加實訓型的實踐新課程,培養學生在企業生產環境的競爭意識以及與他人溝通協作的能力,在高職學習階段就設計并規劃好今后的發展目標。
(3)培養更多優秀的校企合作人才。從企業的層面上來看,企業應當培養出更多機械技術類型的準入員工,讓這些學生能夠早點了解企業的經營文化。從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教育的層面上來看,應當培養出更多技術型的科研實用教師,一起帶領學生和企業中的操作技術工人進行機械技術方面的科研創新,提高現代化企業的科研工藝水平,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將高職院校的科學研究成果,有效地應用在企業的機械生產操作當中,提高校企合作的水平,激發企業和高職院校對合作項目開展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教育在實施校企合作項目的同時,應當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規律,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在明確現階段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后,要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進而探索出一條正確的校企深度合作發展路徑,深化校企合作發展的重要意義,為我國機械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科研支持和技術保障,提升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的合作教學水平。
[1]沈海東,沈時仁.高職校企深度合作辦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經濟類專業為例[J].職教通訊,2012,(5).
[2]馬順彬.高職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長效機制的構建[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1,(6).
[3]沈時仁.校企合作高職商貿類“公司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職教通訊,2011,(21).
Path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M echanical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ONG M in-li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Hunan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engyang,Hunan 421002,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the social requirements for themechanicalprofessionals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of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rainmore high-quality talents needed by enterprises,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enterpriseshave established a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mechanical professionaleducation i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n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and explores the depth of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develop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rategy.
vocationalmachiner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ountermeasures
G718.5
A
2095-980X(2017)05-0187-02
2017-04-23
宮敏利(1981-),女,陜西戶縣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