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州縣農機局 楊承煜
以現代農機合作社助推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發展
■ 靖州縣農機局 楊承煜

近年來,靖州縣農機局在省、市農機部門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的領導下,始終把農機合作社發展作為推進農機化進程、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的重要任務,認真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的規定,積極利用國家惠農政策,實施項目帶動、示范推動、政策拉動,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機制,強化體系建設,實現了農機合作社的快速、健康、有序發展。
農機專業合作社是廣大農民在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創辦的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近年來,中央、省、市、縣各級相繼出臺稅收優惠、財政支持、金融扶持等一系列支持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靖州縣農機局順應形勢,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強化指導服務,全力推動農機合作社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26家,其中縣級農機合作社14家,省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12家,2017年已培育有申報意向的為3家,省級農機合作社數量暫居全市第一。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廣泛開展農機“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服務,較好地解決了政府“統”不了、村組“包”不了、農民“干”不了的農業生產難題,解決了農忙時節勞動力緊缺問題,有效抑制了土地季節性拋荒現象,也帶動了許多返鄉農民工回家創業,為集約化、規?;_展農業生產經營奠定了堅實基礎,亦是靖州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主力軍。
(1)狠抓示范帶動。按照“示范先行、典型帶動、整體推進”的原則,以鄉鎮現代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農機專業服務組織為依托,不斷培育新的示范點,以水稻機育、機插、植保、烘干和油菜的機收、機播作為靖州縣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工作的突破口。
(2)強化技術培訓。把水稻為機育秧、機插、植保及油菜機收和免耕直播的技術培訓作為重點來抓。2016年4月27日、5月10日、5月17日、7月8日和10月9日靖州縣農機局分別組織開展了機械育秧、機收油菜、機械化插秧、水稻植保、油菜直播等5次現場培訓會;為推廣工廠育秧社會化服務及農機“三減量”工作,2017年4月18日,由渠陽鎮春旺農機合作社及亞華農業農機服務組織聯合舉辦了全縣機械育秧及油菜無人機植保減藥現場培訓會;今年5月9日,在渠陽鎮佳聯農機合作社舉辦全縣機械插秧與化肥同步深施減肥,水稻無人機植保減藥、機收油菜現場培訓會,各鄉鎮農機員、現代農機合作社成員以及種糧大戶參加培訓,通過機械化生產技術的現場演示,以帶動農民的機械化生產熱情。靖州縣現有水稻面積1.69萬hm2(25.4萬畝),2016年水稻機耕1.67萬hm2(25萬畝),機械播種(含機插、點播、直播、穴播)面積7000hm2(10.5萬畝),機收1.6萬hm2(24萬畝),綜機率達80.11%,去年全縣完成油菜種植面積6666.67hm2(10萬畝),其中機耕6000hm2(9萬畝),油菜機播面積1000hm2(1.5萬畝),機收3666.67hm2(5.5萬畝),綜機率達57%,今年力爭水稻、油菜綜機率各提升三個百分點左右;在去年由溫氏集團推廣10余套糞便固液分離機的基礎上,今年與縣畜牧局協作,擬在溫氏養豬集團推廣生物質制肥機以減少畜禽類糞便污染量。
(3)力爭實現兩個“突破”。2016年完成購置補貼資金636.75萬元,其中2015年預用170.9萬元,2016年使用465.85萬元,全年共補貼各類農業機械919臺(套),受益農戶707戶,補貼拉動農戶機具消費1604萬元。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下,全縣累計推廣各類農機具2967臺套,總投入2600多萬元。今年為加快新型農機具推廣力度,加大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力度,加大農機“三減量”工作推廣力度,資金使用重點傾向推廣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及農機“三減量”機具,在補貼上優先考慮,盡量做到應補盡補。與縣農業局合作,去年依托現代農機合作社建立了水稻13.33hm2(200畝)以上全程機械化核心示范區達6個,油菜13.33hm2(200畝)以上全程機械化核心示范區達4個,2017年擬建水稻13.33hm2(200畝)以上全程機械化核心示范區8個(其中雜交水稻制種2個),油菜13.33hm2(200畝)以上全程機械化核心示范區6個,力爭建一個66.67hm2(1000畝)連片示范區,并邀請湖南農大及市農機推廣站的專家、教授作為靖州縣稻油輪作的技術指導和專家顧問,以實現靖州縣糧油全程機械化工作及農機“三減量”工作兩個新突破。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整體推進”的服務戰略,通過三年來的工作實踐,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尊重農民意愿,推進創建形式多元化。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意愿,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機大戶、種糧大戶、鄉鎮農機站和工商業主通過機具入股、技術入股、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等多種方式創建農機合作社,涌現了農機大戶聯合型、大戶能人牽頭帶動型、股份合作型、龍頭企業領辦型、農村集體創辦型、基層農機服務機構領辦型等多種創辦類型,基本形成了國家扶持、群眾自籌、集資入股、合作經營等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多元投入機制。
(2)優化發展環境,推進扶持政策多樣化。明確了農機合作社發展思路目標,要求農機購置補貼等農機化扶持政策重點向農機合作社傾斜,向水稻、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建設方面傾斜,并積極爭取財政扶持、項目支持,用于農機合作社機庫、機棚、維修間建設,積極與縣國土部門聯系,落實并解決農機合作社場、庫、棚建設用地等方面問題。
(3)注重制度建設,推進服務管理規范化。先后出臺了加強農機合作社規范化及“平安農機示范社”建設意見,從健全組織機構、增加資金投入、制定創建標準、推出示范典型、建立表彰機制等方面來規范合作社發展,引導農機合作社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運行機制。
(4)強化效益優先,推進經營方式市場化。在扶持發展農機合作社過程中,尊重市場規律要求,從發布市場供求信息,規范市場秩序,調解市場糾紛入手,推動建立“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指導農機合作社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探索創新服務模式,推廣普及了訂單式、托管式、承包式、“加工企業+合作社”和跨區作業等多種服務形式,滿足了廣大農戶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生產需要,實現了合作社成員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農機合作社、農機戶成員以及農戶之間形成了以農業生產為紐帶、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更加緊密的市場化合作機制。
(5)“農機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以該模式積極推進產業扶貧,助力我縣扶貧攻堅工作。
(6)探索合作社年度評價考核機制,推廣先進合作社經營理念及做法。2016年3月15日,靖州縣農機局組織了2015年、2016年獲批的7家省農機合作社的理事長到每家合作社進行現場參觀及學習交流,并把省、市農機工作會上下發的縣外農機合作社的先進經驗印發給每家合作社進行學習、借鑒;2017年2月24日,根據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水平及省“平安農機示范社”的工作要求,對靖州縣12家省現代農機合作社進行考核評比,評選了四家縣級優秀合作社予以獎勵,并向其他合作社進行經驗交流介紹,以形成取長補短、你追我趕的工作局面。
總之,靖州縣在探索農機合作社發展及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兄弟縣市及發達地區還有不少差距,同時亦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設施用地申請難;二是融資、貸款難;三是農業抗風險壓力大;四是扶持及培育合作社的業務經費投入大;五是縣財政配套壓力大;六是農田水利與機耕道建設滯后,且各鄉鎮發展不平衡等。今后我們將在省、市農機部門的精心指導與大力支持下,在學習兄弟縣市及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精細農業發展要求,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凝心聚力加油干,促進靖州縣農機合作社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