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偉
(長江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0)
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下的農村金融改革研究
代偉
(長江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0)
在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下,農村金融必須要適當做出改變,才能夠適應我國農業的發展需求,同時,也能夠為農村的農民增收創造更多機會。文章主要研究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下的農村金融改革問題,探討了如何更好的開展農村金融改革工作,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和建議,供參考和借鑒。
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金融改革
為了能夠進一步促進農村金融改革健康穩定發展,必須要從當前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出發,研究農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找出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改革措施。
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三農”,2016年中央1號文件首次提出了“農業供給側改革”這一最大亮點,并將其作為我國“十三五”期間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業發展的關鍵舉措。因此,在國家實施農業供給側改革這一大背景下,要提高農業現代化程度及農業競爭力,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是必經之路。
(1)市場供求相對固定,經營模式粗放。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模式主要是以存貸款為主的粗放經營,盈利主要依賴存貸款利差。農村金融機構長期處于結構單一、需求旺盛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下,形成了固有的“賣方市場”理念,使農村金融機構的經營相對較為死板,加上信貸政策向農村傾斜,農村金融機構借助于支農再貸款、利率、長期占據農村市場等政策及現狀的優勢,穩定的獲得超額利潤。
(2)農村金融供需結構性失衡。①信貸投放額度難以滿足農業產業發展多樣化、大額化、長期化的信貸需求,以農戶聯保貸款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為主的貸款品種對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明顯乏力,從張掖市情況來看,農戶聯保貸款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占全部貸款比例高于75%,而目前荊州市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3家,家庭農場1308家,專業合作社4048戶,種養殖大戶1000多戶,這部分經營主體的貸款需求平均在200萬元以上,農村金融機構很顯然在支持能力上較為欠缺。②信貸供需期限存在矛盾?,F代農業生產經營形勢的多樣化使其對信貸的需求在期限上存在多樣化,荊州市設施農業的平均生產周期為3~5年,但目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貸款大多期限在1~2年的短期貸款,很顯然貸款期限與集約化、專業化、設施化的現代農業生產周期不匹配。
(3)資產負債規模不匹配,風險隱患較大。為追求利潤目標,農村金融機構在貸款投放上的態度較為明確,貸款規模的不斷擴張,導致存貸款在存量上的嚴重不匹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存款基本上全部用于發放貸款,雖然盈利空間相當客觀,但信貸風險也相對較大,就2015年底來看,全市法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為26109萬元,不良貸款率為1.39%較年初增加了14832萬元,增幅高達131.52%,而不良貸款將會進一步影響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和安全。
(1)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大農村金融制度供給創新力度。從中央到地方,近幾年圍繞提高農村金融供給水平出臺了很多政策,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想了很多辦法,但是效果并不明顯。一方面是因為農村經濟與金融固有的特點使然,另一方面法律法規建設滯后。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為農村金融供給提供法律法規支撐,賦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房屋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及林權等農村產權真正的金融屬性,在法律層面為農村金融產品創新排除障礙,促進農村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解決。要進一步放松對農村金融的管制,為各類資本進入農村金融市場拓寬路徑,壯大農村金融市場,增加農村金融供給總量。金融監督管理局要結合農村金融實際,區別農村經濟、金融與城市的不同特點,進一步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出臺符合農村金融發展的監管政策,為農村金融發展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譬如允許農村金融機構不同程度開展混業經營,克服農村金融機構因為過度單一經營而造成的傳統金融供給相對過剩,導致一些農村金融機構缺乏商業可持續經營的能力,最終影響農村金融的供給。
(2)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加大農村金融產品供給能力。①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業保險機構,加大農業保險產品供給。要進一步加大農業保險機構設置力度,增加對農村地區的覆蓋面,建立適度競爭的農業保險組織體系,提高農業保險的市場效率。要擴大農業保險的涉保品種,保險公司與政府要建立靈活的涉保產品的動態調整機制,使農業保險能夠與時俱進更好發揮作用。通過加大農業保險機構的建設力度,為農村經濟提供品種更多、覆蓋面更廣的保險服務,克服農村經濟抗風險能力弱、阻礙農村經濟金融互動發展的矛盾,推進農村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發展。②加快農村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化解當前農村金融過度依賴銀行的矛盾,拓寬農村金融供給渠道,同時通過各種金融形式的相互配合,也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好銀行的金融供給作用。譬如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一方面可以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大型、長期項目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通過產業基金的投入引導,可以進一步帶動銀行貸款的進入。③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解決好農村產權流動性差的矛盾,建立農村產權價值的發現機制,激活農村產權的金融屬性,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④加快農村金融中介市場的建設,建立健全法律機構、會計機構、評估機構體系,為農村金融供給提供基礎性支撐。⑤加大農村政策性金融組織建設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性金融服務。一方面,加大農業發展銀行發展力度,壯大農業發展銀行力量,健全內部經營機制,更好地為農村提供政策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利用現有農村地區商業性金融機構,在其中內置政策性因素,實現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同時要控制好道德風險。通過上述兩方面著力,改變目前政策性金融遠不能滿足農村金融需要的現狀。
(3)進一步加大各級政府的支持力度,保證農村金融供給的可持續。農村經濟總體是弱質的,效率相對較低、風險相對較大,農村金融供給很難通過自身實現收益、風險的平衡,商業上具有內在的不可持續性。因此,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政策性農村融資性擔保公司體系,專司為農村金融提供服務,填平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風險缺口,促使農村金融發展。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利益補償機制,填補農村金融的成本與收益缺口。農村金融效率總體較低,收益與成本較難自身實現平衡,需要通過各級政府的補貼機制,將超過平均成本的農村金融運營成本通過政府補貼機制予以消化,保證農村金融收益與成本的匹配。要建立健全風險補償機制,為農業保險、銀行貸款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資本供給提供風險補償機制,推進農村金融整體健康、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必須要研究農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夠保證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下農村金融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創造更多農村農業發展的機會,為構建新農村、新金融體系奠定基礎。
Research on Rural Financial Reform in the Background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DAI Wei
(School of Economics,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0,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rural finance must be changed as appropriate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At the same time,it can also creat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rural farmers to increase their income.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problem of rural financial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the rural financial reform work better,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agriculture;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financial reform
F832.35
A
2095-980X(2017)02-0140-01
2017-01-23
代偉(1991-),男,湖北荊州人,主要研究方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