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杰,李曉燕
(山陽縣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陜西 商洛 726400)
推動林業技術創新發展的途徑探析
吳曉杰,李曉燕
(山陽縣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陜西 商洛 726400)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原存在于我國部分地區林業中的生產技術已不能滿足現代林業經濟創收、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相關的產業部門要通過不斷地研究、學習和開發新技術來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
林業技術;創新發展;可持續發展
林業是我國的基礎性產業之一,是國內生產總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經濟發展、提高國民收入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級政府要加大在林業科技方面的資金投入,相關產業部門要重視利用創新技術來提高林產品的質量,提高林業經濟收入,打造生態環保的現代化林業,促進國民經濟的進一步提高。
(1)林業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不大。我國森林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區和邊疆地區以及東南部的山地。雖然森林資源豐富,但我國人口眾多,因此平攤下來人均享有的森林資源量很少,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我國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們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大量砍伐樹木、摧毀森林,嚴重地破壞了生態平衡。雖然我國早就提出了利用科技創新推動經濟效益,實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但由于歷史遺留問題的堅固,在很多思想觀念落后的偏遠地區的林業相關部門并沒有把可持續發展、利用科技創新來提高林業產業效益的思想具體地落實在生產中,甚至依然存在著亂砍亂伐的現象,相關政府對此類問題監督不到位,同時在林業科技創新方面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這導致我國林業總體產出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低下。
(2)林業發展方式比較落后,缺乏科學的管理和生產技術。受傳統生產觀念和落后生產方式的影響,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林業產業還處于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中,由于缺乏先進合理的管理思想和生產技術,林產品大部分處于初級和低端水平,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毫無優勢可言,這嚴重導致了投入的勞動力與產出經濟效益不協調;在林業中科技投入創造的經濟效益較低,遠遠落后于世界其它林業科技發達地區科學技術對于林業產業的貢獻率;政府對在林業方面的專業人才培訓力度還不夠,這對于促進我國林產品的高端升級、貫徹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非常不利的。
(3)林業產業中初步建立的科技創新體制與實際的市場需求脫鉤。科技創新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科技創新必須建立在科學技術理論轉換為實際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否則一切都是紙上談兵。但在我國林業產業中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了高等院校和一些專門從事于林業科技研究機構的理論性研究上,其中很多的理論研究也并沒有和存在于林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有機地聯系起來,缺乏對實際生產情況及其相關數據的時勢調查研究,這種局面容易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林業產業的科技創新體制跟不上國內外市場發展的實際需求,從而進一步阻礙了林業產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1)在林業科技創新方面加大政府資金的投入和幫扶力度。首先,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在推動林業生產力發展、提高經濟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財政預算方面增加對林業創新科技的扶持力度,為各個林業系統及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學習先進林業技術、引進高科技生產設備、研究相關技術方面提供充分的資金保障,同時也可以設立一系列的林業科技創新獎勵基金制度,鼓勵從事林業產業的人員能夠不斷地學習、研究和開發出科學的、高效的、生態的林業生產技術,此外也可以邀請從事林業科研方面的專家學者為當地從事林業生產的一線人員開展各種知識講座和技術培訓,還可以通過設立林業科技示范村等方式加大林業科技創業的宣傳力度。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所投入的林業科技創新資金的監管力度,防止貪污、腐敗等不良現象的出現,確保每一筆幫扶資金都能夠落實到位。
(2)促進林業科技體制的改革和創新。促進林業科技體制的改革和創新不僅是為了促進林業產業收益的增加,同時也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生態林業的必然要求。因此,相關的產業人員和工作從事者加強在林業科技方面的學科建設和科研結構的優化,在科研活動的過程中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思想,著手從建設生態林業的角度出發,不斷進行天然植被創新技術的探索與創新。另一方面,在林業產業發展中引入市場機制,加大林產品加工的技術投入,提高林產品的科技含量,打造生態、綠色、健康的林產品,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實現經濟效益的不斷創收。此外還要不斷加強林業科技的信息網絡建設,比如實現林業檢測技術的創新,以便能夠更好進行林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現代化的動態管理,隨時可以觀察到林業產業一線的生產情況,此外通過這種方式還可以加強不同地區林業創新技術的信息交流和實現資源信息的共享,以科技發達地區帶動相對落后地區,從整體上促進我國各地區林業產業的發展,提高我國林業產業的整體實力。
(3)進行相關專業的高科技人才的隊伍建設。在推動林業產業科技發展的進程中,加大對相關科技人才的專業知識傳輸、并提高其實際應用能力。因為一方面,我國相當部分從事于林業科技的研究性人員都缺乏具體的工作實踐能力,而另一方面,很多奮斗在產業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雖然有著豐富實踐能力,但是他們往往是憑借著自己的工作經驗在進行生產方法的摸索,缺乏專業的學科知識和科學的理論指導,從而難免會在實際工作中多走彎路,這將影響到生產效率。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要堅持理論研究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思想,在林業專業方面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管理人才;對于現有的基層人員要經常對他們開展各種科技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其次,在人員配置方面要實行科學合理的薪酬分配、懲獎機制,以此既能爭取到更多更優秀的科技應用型人才,又能提高現有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實現林業科技人才結構的優化升級。
(4)促使林業的發展模式由傳統型向新型轉變。我國的林業產業要不斷地學習國外林業先進地區的生產和管理模式,在生產方式中促進其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通過不斷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以最低的人力投入產出實現最大的效益產出,這樣不僅有利于形成科技型的生產方式,而且還有利于提高林業產品的科技含量。
林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同時也是關系生態環境建設的公益事業,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資源和林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嚴峻狀況,要求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到林業的建設中來。推動林業產業的科技發展必然會為林業效益帶來新的增長活力,因此,我國各地林業產業的相關部門和人員要認清市場產品的實際需求,再結合本地林業企業的發展情況和擁有的資源特色,不斷致力于相關科技的研究和開發,為提高我國林業產業的整體實力而做出貢獻。
[1]歐偉,刁德靖.創新林業技術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林業產業,2016,(10):42.
[2]李秀蓮.淺談林業技術創新與現代林業的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5,(8):57-58.
A Probe into the Way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U Xiao-jie,LI Xiao-yan
(Shanyang County Tianzhu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Management Committee,Shangluo,Shaanxi 7264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the exist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forestry in some areas of our countr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forestry economic incom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the relevant industrial sector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stry economythrough the continuous research,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forestry technology;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326.2
A
2095-980X(2017)02-0144-02
2017-02-07
吳曉杰,主要研究方向: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