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斐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面向企業需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以機械專業為例
羅斐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必須適應市場的需求,符合企業的要求,為實現這一目標,有必要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文章就機械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相應措施進行探討。
企業需求;應用型;實踐教學;機械類專業
應用型本科高校是指以應用型辦學為定位,而非科研或學術型辦學模式的高校,在錄取批次中屬于二本或三本,從國家擴招來看,是一種大眾化的教育。國家對機械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宗旨是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立足服務地主社會經濟發展為目標,努力培養出國家需要、社會需要、行業需要及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文章將從三個方面來對機械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實踐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根據國家提出的“2025中國制造”這一口號,機械制造業是我國目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需求旺盛的行業,且要求更多的是應用型人才,是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能面向實際生產,能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能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價值的應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在制定實踐教學計劃時,必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來設置,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1)主觀認識。高校未擴招之前,都是學術性、研究性的精英教育,擴招以后,由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化教育,因此,主觀上也要有所認識和改變,精英教育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各專業都是固定課時、固定教學模式、固定內容,實踐教學只是一個附屬部分而已,為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面向實現轉型發展的國家需求進行根本性改革。
(2)客觀條件。傳統思維方式和辦學模式下的高校,都存在實踐教學的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短缺,有些學校實踐教學根本沒有,只停留在一紙空文上。如畢業課題與產業沒有有效結合,甚至毫無關系,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發表論文上(純理論),不能把科研成果投入使用為社會帶來經濟利益,實驗只是驗證性、演示性實驗,都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非以“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模式,沒有為學生創造動手條件,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沒有主動性,自主性,何談創新,同樣機械類本生科的實習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大多數企業只能接受學生簡單的參觀,非實際意義上的動手操作,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沒有任何意義,又如機械類專業《機械設計》的課程設計一直是用傳統、單一的二級減速器,雖然這樣的二級減速器能把所學的知識比較全面的綜合應用,但不能滿足機械制造專業的不斷發展。
(3)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對培養具有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本科生而言,要求教師具有很強的實踐教學經驗,而高校大部分教師都是從碩士、博士生直接過渡為高校教師,根本不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又沒有企業實際工作經歷,他們也不知道現在的企業真正需要類型的人才,何談培養出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的學生。另外,在實踐教學中的實驗課,設備很難更新換代,難適應社會發展,實驗也很難有創意。
(1)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要組織更多類型與機械專業相關(各學科交叉進行也可)的設計比賽,讓大學生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動手操作中去,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創新能力,如“CNC加工”大賽,“機械設計創新大賽”“CAD繪圖比賽”,這些都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很好的例子。
在實踐教學中,貫徹“教學、科研、生產”三位一體培養精神,重視實踐、實驗教學,加強學科建設,讓學生融入到老師的科研中,初步提升學生學習方法及創新能力。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在實踐中應用及進一步研究,可將研究成果有效的服務于當地的生產實踐,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理論知識得以應用,同時培養“腳踏實地”“活學活用”的高素質。比如前面所說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可以根據學生基礎及愛好興趣的不同,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一是學生自擬題,由任課老師審核,看是否具有創新點;二是選擇任課老師布置的創新型設計題目;三是傳統型的、經典型的題目,這樣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能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實踐教學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個周而復始、螺旋上升的過程。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要求教師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具有把課堂與實踐操作融會貫通的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解決實際問題,并把解決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再次進入課堂。
(2)各類型實習及涉及改革。實踐教學的另一方面,也是貫穿在整個大學階段各種各樣的實習。初進大一時的認識實習,學生有一周時間到工廠熟悉整個生產流程,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學校選定相應的實習工廠(單位、企業)實習,學生在這個周期內對整個工廠(單位、企業)的生產線及工藝都有一個初步熟識,同時對畢業后做什么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還能為以后的專業課,專業基礎課作輔墊。大二的金工實習,自己真正動手操作傳統意義上的車、磨、铇、銑床,對機床有進一步了解,不只停留在書本上,同時把所學的與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發現問題,能及時解決問題,若進一步思考,還能創新。大三的生產實習,具體到生產一線,能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不但對以后的工作有所認識,同時對大學里所學的理論知識上升到更高一層次,真正地“學以致用”。最后一年,大四的畢業實習,圍繞畢業實習內容完成畢業設計,最好選擇畢業設計的課題與現階段及事業緊密相關,直接設置在工廠或企業的崗位上完成。一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二來為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帶來一定的優勢。除此之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實踐老師,為解決師資短缺和尋求相應的實習工廠(單位、企業)的困難,可以采取“校企聯合”,讓企業真正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來,建立實習、實訓、就業、科研為一體的產學研合作基地。
機械專業實踐性教學過程還有其它的問題,文章僅從主觀、客觀條件及師資力量幾個方面作了簡單的探討,希望實踐教學的過程與方法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更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1]桂偉.面向企業需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機械專業為例[J].東方企業文化,2014,(18).
[2]陳濤.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研究[J].大學教育,2014,(12).
Exploration on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for Enterprise Needs——Take the Mechanical Profession as an Example
LUO Fei
(Huna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Hengyang,Hunan 421001,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must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nterprises.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The paper discusses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mechanical special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enterprise demand;application type;practical teaching;mechanical major
G642.0
A
2095-980X(2017)02-0214-01
2017-02-07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項目編號:XJK015CGD017。
羅斐(1973-),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機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