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萍
(上海市程家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103)
·個案護理·
1例老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復護理
范曉萍
(上海市程家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103)
本文闡述了1例老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復護理,通過家庭支持、認知訓練、語言能力訓練、執行能力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四個月康復護理,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了患者認知能力,病情好轉。
阿爾茨海默病;認知能力;康復護理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漸進性神經功能衰退變性疾病。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年癡呆癥。這種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單頁不排除青壯年患病的可能性。AD的主要癥狀包括記憶力的逐漸減退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等。是腦器質性病變,患者患病后會出現記憶力、思維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的逐漸減退,對患者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對患者本人的生活質量也會造成許多的不良影響。對于AD的治療臨床上目前沒有十分有效的辦法,只能采取護理的方式來延緩病情的發展。筆者闡述了1例老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復護理體會。
患者,女,72歲。因“四肢乏力、活動受限20年加重1年”入院。患者由腦梗塞史20年,20年來多次發作,致四肢乏力,活動受限,定向能力障礙,此次于入院前1年出現四肢乏力,活動受限,行走不穩,定位定向能力減退。患者家屬帶其行頭顱CT提示右側基底節區腔隙性灶伴腦萎縮。體檢:體溫36.2℃,血壓:120/70 mmHg(1 mmHg=0.133 kPa),無法說話,不能配合完成指令性動作,但意識清楚。神經系統體檢:兩側瞳孔大小均等,D=3.0 mm,對光反射靈敏,眼球能夠正常活動,眼球無震顫,兩側額紋大致對稱,左側鼻唇溝稍淺,無法配合伸舌,頸軟,四肢墜落試驗陰性,四肢肌張力增高,兩手不自覺活動,雙側腱反射活躍等稱,病理征(-),腦膜刺激征(-),無法配合感覺共濟。
入院時根據多次認知能力篩查(Cognitive Capacity Screening Examination,CCSE)記錄表評分10分,患者AD診斷成立。經4個月康復護理后,再次多次認知能力篩查(Cognitive Capacity Screening Examination,CCSE)記錄表評分18分,明顯提高,病情好轉。下面是患者康復護理期間采取的措施
對于AD患者來說,來自家庭的支持是治療AD的主要關鍵步驟之一。本病例患者1年出現四肢乏力,活動受限,行走不穩,定位定向能力減退,很容易摔倒和迷路。因此至少需要一名家屬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陪伴老人并協助老人完成日常的生活小事,順利的完成康復訓練,支持老人并照顧老人。
將標示牌懸掛在患者日常活動的區域,讓患者按照標識牌上的指示進行活動,使患者對標示牌上的內容加深記憶。為患者準備具有自動報時的鐘表,為患者安排規律的生活作息。告訴患者家人和朋友的名字和生日,多給患者講講以前發生的故事,給患者看患者家人和朋友的照片并幫助患者辨認,最好拿出患者以前喜愛的物品,幫助患者喚回記憶。
對于不能說話的患者,家屬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例如為患者講講今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一些當地的新聞事件,并且試著讓患者進行復述,若患者能成功復述,過幾分鐘之后,再讓患者復述一遍,以引導患者多說話,并鼓勵患者,慢慢的幫助患者提高語言能力。
患者入院四肢乏力,活動受限,定位定向能力減退,有少許震顫,四肢肌張力增高,雙手有不自主運動,雙側腱反射活躍等稱,簡單指令性動作不能配合。每天組織患者進行剪紙、繪畫等娛樂活動,時間20 min,使得患者在活動中增強手指的靈活度,提高大腦思維能力。
患者簡單指令性動作不能配合,感覺共濟不能配合。護理人員要教會患者怎樣完成穿衣、吃飯、刷牙、洗臉、整理床單等生活小事,要親自為患者進行示范,然后指導患者獨自完成,要有耐心,適當的鼓勵引導患者,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的水平。
AD是繼心臟病、腫瘤、腦卒中后的第4位致死原因,在英國AD位居65歲以上人群死亡原因的第6位,而在美國位居第5位[1]。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AD的發病率也在不斷攀升[2]。臨床上以進行性記憶、認知障礙和行為異常為特征[3],AD的主要表現為以延遲記憶為主的憶力下降,是具有一定選擇性的,同時患者對于時間和空間的定向也變得模糊,情景記憶力嚴重受損。這種病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行為。因為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不是很完善,因此所有AD患者幾乎都是在就家中進行治療康復。家里是AD患者主要的活動場所和精神依托。而沒有一套完整的、健全的管理模式和有效措施。因此,為提高AD患者的生活質量,急需探索有效的、全面的護理方式,這一宗旨貫穿整個護理康復的全過程,有助于減緩AD患者的病情蔓延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漸進性的神經功能退行性變性疾病。由于患者的記憶力和智力的顯著下降,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患有AD的老年人數大幅增加,為許多家庭帶來沉重的生活負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要加強對老人的關愛和照顧,多陪伴老人。對于進行康復訓練的AD患者,要加強訓練,有耐心、多鼓勵、多引導。
[1]張靜爽,王 蓉.阿爾茨海默病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4,06:721-724.
[2]倪嘉纘,陳 平,劉 瓊,鄭易之,何曉陽,宋國麗,應 明,續 旭.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策略研究進展[J].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13,04:331-348.
[3]賈建平,劉江紅.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0,01:43-48.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38.150.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