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熙欽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共享汽車發展研究
周熙欽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汽車引發的一系列交通、環境、能源問題日益嚴重,汽車共享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一環。文章通過研究國家政策、社會環境、消費者觀念等證實了汽車共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對國內外汽車共享發展現狀以及現階段影響汽車共享的限制因素提出了汽車共享的新模式。其中包括汽車共享管理模式創新,采取與政府合作公私合營,技術方面引進無人駕駛技術和華為5G融合、大數據、云計算,以促進汽車共享在我國的飛躍發展。
汽車共享;無人駕駛技術;5G技術;公私合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物質享受追求越來越高,汽車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截至2016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其中汽車1.94億。這個數字還在逐年上漲,汽車保有量的增加隨之帶來交通、環境、能源等多方面的問題與出行需求的矛盾變得日益尖銳。在共享經濟體時代背景下,共享汽車是一種理想的綠色交通出行方式,已成為全球趨勢。但是我國的汽車共享發展道路并不是理想中的那么平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限制因素。文章針對現階段國內外的共享汽車發展現狀、發展的時代背景和限制因素做出討論,進行變革,研究出共享汽車發展新模式。
共享經濟簡單地說是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使閑置資源得到共享從而實現價值。共享經濟這個術語最早是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發表的論文中提出來的,共享經濟卻是在近幾年興起的。共享單車自問世以來,在社會引起了一股共享風,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馬扎等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更有甚者提出了共享女友,因此使得共享汽車迎來了第二春。
政府支持合法的汽車共享,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和小排量車。今年由交通運輸部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定的《關于促進汽車租賃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為期兩周?!兑庖姟肥状螐膰艺邔用婷鞔_了“汽車分時租賃”的發展定位。汽車共享首獲國家級政策認可,市場規?;蜻_百億。
(1)交通擁堵導致出行時間延長。現在很多人出行無論干什么,出行方式首選肯定是汽車,但是當你坐在汽車上遇上堵車時,你會發現路上的自行車和行人都比你快。據 2016年滴滴發布的《中國城市交通出行報告》顯示,中國 400個城市因交通擁堵增加后的出行時間是原來的1.58倍。同時還使得出行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市民為保證在各種情況下都能準時到達目的了,需要每公里預留 1.77~2.19min。
(2)交通擁堵導致排放污染增加。機動車通過路口的時間就是幾分鐘,如果發生交通擁堵,需幾個紅綠燈循環才能通過,那就要通過時間翻倍,嚴重時可能需要1個小時。這將導致機動車耗油量翻倍,污染物排放翻倍。據北京市環境科學院的研究結果表明:小轎車的車速由50km/h降低到20km/h時,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可增加兩倍。
(3)擁堵導致交通事故多發。交通擁擠也導致了事故的增多,事故增多又加劇了擁擠。據相關統計,歐洲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00億美元之多。擁堵本身也會對駕駛員造成心理壓力,容易操作失誤引發事故,事故又會造成擁堵,惡性循環。
(4)剛性需求和消費者觀念轉型。根據中國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私家車保有量 1.94億輛,中國內地持有駕照人數約為3.6億人,與2015年相比提高了1.5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有1.66億的駕照持有人有自駕需求卻沒有車開,再加上許多大中城市限牌限購政策的影響,汽車燃油費、保險費、保養費這些費用的增加,這個數據未來還將大幅增加,汽車的供需差距將會持續加大。汽車共享作為共享經濟體的一種產物,像共享單車之所以火片大江南北,是人們的消費觀念轉型。70~90后這些消費群體占主導位置,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強、受教育程度高、思想觀念開放、也樂于體驗新事物,容易接受汽車共享這種新的交通模式。
汽車共享最早出現在歐洲,初衷只是為了家庭朋友和鄰里之間朋友共享。最早的汽車共享組織是1948年在瑞士蘇黎世成立的一家名為Sefage的公司。不過,真正的成功嘗試開始于上世紀中后期的歐洲。首先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汽車共享組織是Car Sharing cooperative ATG(在中瑞士)和Share Com(蘇黎世)。在此之后共享汽車日益受到歡迎,廣泛受到年輕人的熱烈追捧,后來共享之風吹到美國、荷蘭、日本、法國、澳大利亞這些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并迅速風靡流行起來。
汽車共享一時間變成許多創業者的寵物,許多人投入到這個行業分一杯羹,北美的 zipcar、FlexCar、法國的 autolib、德國的car2go等。Zipcar在2000年創立于哈佛大學,秉承著“提供一種24小時隨到隨用的共享汽車服務”理念,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共享運營商。zipcar在全球30多個城市為近85萬注冊會員提供1.1萬輛共享汽車提供租賃服務。Flexcar成立于1999年,目前擁有會員萬人,擁有各種車型500多輛,年收入達300萬美元以上。2007年11月,Zipcar宣布收購Flexcar。兩家最終走到了一起,推動了汽車共享的發展速度。
國內汽車共享較國外來說發展相對緩慢,處于雛形階段,但在近幾年互聯網+浪潮和共享經濟的沖擊也得到了快速發展。car2go、一度用車、gofun、Togo、零派樂享、微公交、車紛享、綠狗租車、盼達租車、凹凸租車、ezzy、共享寶馬等相繼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杭州等十余個大中城市亮相。
Gofun出行,2016年2月25日,首汽集團旗下新能源分時租賃業務“Gofun出行”正式上線。Gofun出行首個運營城市落戶北京,目標滿足附近人群的市內出行需求。發行之初無需押金,自2017年1月1日開始收取699元的押金。還車時沒有將車停進指定車位,所產生的停車費用由用戶承擔。盼達用車上線于2015年11月,是重慶力帆汽車旗下新能源分時租賃平臺,借助“互聯網+車聯網”,提供綠色出行服務。上線城市有重慶、杭州、成都、濟源、綿陽、鄭州等。2017年5月,盼達用車攜手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召開戰略合作發布會,推行全國首個新能源共享汽車信用免押金以及支付寶掃碼開車模式。每小時19元、每天129元封頂,每輛車充滿電可跑160公里。
共享汽車自出道以來,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擴張,截止目前,國內注冊運營分時租賃的企業數量已經300多家,筆者對其中較大的31家企業在成立時間、現有規模、主要投放城市、融資情況進行了盤點。從規模上來看,規模超過5000輛的有3家,包括微公交、EVCARD(環球車享)以及盼達用車;規模在1000-5000輛之間的有14家,包括一步用車、GreenGo(綠狗租車)、Gofun出行等;規模在500-1000輛之間的有6家,包括TOGO(途歌)、一度用車、宜維租車等;規模小于500輛的有8家企業。
雖然企業眾多,但是這些共享平臺都存在一個弊端就是規模小且分散經營,提供的車輛和服務站點有限。導致出現投入成本高,前期收益難,資金投入成了許多企業的難題。友友用車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在用車高峰期造成一車難求,現有網點遠遠不能滿足客戶需求,直接影響用戶體驗,日虧最多超過二百萬,最終資金鏈斷裂而停運。
我國汽車共享企業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信息體系和信用體系不完善。出現問題時客服聯系不上,客戶申請用車之前需要繳納一定的押金和會費,押金難退對客戶造成一些不良體驗??蛻敉瑯右苍斐闪嗽S多不良影響,交通責任事故難以判定,一旦出現交通事故,共享汽車是否具有路權、責任劃分、乘客人身財產及時間的損失等,這些都是必須正視的問題。共享汽車真正能夠保持正常運營,需要每位使用者“良心駕駛”。不但要求每一位使用者都盡量不損壞車輛,而且還需要及時報告車輛的損壞情況。
許多乘客反映分時租賃車輛的車況往往也很不理想,內飾要比出租車臟很多。更別說在中國屢屢爆出的共享單車拆GPS、從樓上扔下、丟進河里的奇葩新聞,共享汽車的使用權下放至流動的個體,對國民素質再一次考驗,也是對使用者社會誠信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現階段的汽車共享系統同樣還存在一些技術性的難關需要突破,車輛智能化程度低,安全性能不穩定。
(1)經過實地考察和使用者反映許多共享汽車沒有安裝安全氣囊、車身重量過輕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車內乘客安全難以保證。
(2)車輛沒有配備行車記錄儀和駕駛員識別系統,只要你有賬號,任何人都可以駕駛共享汽車,造成發生交通事故追責時,對實際駕駛者監控手段一片空白。
(3)針對的人群主要是有證無車的用戶,不會開車、不適合開車、不愿意開車這類人群需求無法滿足。
(4)現在汽車聯網局限于人對汽車的單向通信,要實現車輛智能化滿足現代人需求車聯網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汽車共享面臨著充電設施稀缺和停車難兩大硬傷,雖然國家和一些汽車共享企業大力投資充電樁、充電站的建設,但是一些用戶吐槽停車充電是難題,充電配套設施相對來說還是不足,不僅如此許多共享汽車網點的充電樁車位被汽油車占用?!白鳛楣蚕砩虡I企業,車輛買了,平臺搭了,充電設施建了,現在需要足夠的停車位資源?!辈簧賱摌I者說。現實情況是,開車十分鐘,停車一小時。用戶租車的費用還沒有停車費高,并且一些停車場明令禁止共享汽車進入。
有一種可靠的運營模式是企業盈利的關鍵所在,國內汽車共享企業還處于一種燒錢布局狀態。目前,國內汽車共享項目仍處于初期階段,大規模商業化進程較慢,行業滲透率較低,多數項目止步于“分時租賃”形式,尚未達到替代私家車的“共享”目的。許多汽車共享企業車型單一,沒有能吸引用戶消費欲望。針對的客戶群體單一,大多數為大學生和一些無車可用的上班族。“共享單車為什么能培養出用戶黏性?因為實現了車輛隨時、隨地、隨取、隨送,對共享汽車而言,‘最后一公里’還是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表示。
政府規范化管理,對待汽車共享出臺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使汽車共享經營合法化,對共享汽車企業實行規范化管理。經過一系列嚴格審查,只有滿足相關資質并有能力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租賃公司才可以獲得許可進入共享汽車行業。同時也應對共享汽車用戶行為進行約束,避免用戶違規違法使用共享汽車。
租賃公司在提供服務的時候首先要確保車輛的技術與安全性,保證用戶在正常使用中能夠無風險的享受共享汽車的便捷。其次是要盡到審核用戶的責任與義務,利用車載攝像系統、面部識別等技術確保用戶身份的真實性,杜絕無資格用戶非法盜用他人身份使用共享汽車的情況,也方便在交通事故后進行追責。建立健全企業信用和信息體系,對信用良好客戶免押金用車,對一些自身素質有待提高的用戶進行信用約束。
(1)公私合營。由政府出資,企業負責運營。政府對汽車共享項目進行統一規劃和布局,在各大中城市休息區、商業區、工作區改建或新建共享汽車專用停車位、停車站點和服務網點,并配備充電樁。對汽車共享企業進行兼并重組,擴大業務范圍,加大對共享車輛的投入,方便進行統一管理,協助其進行轉型。這種模式解決了汽車共享項目資金制約、停車充電難、高峰期無車可用。同時全面系統地為共享汽車發展提供規劃、建設、政策配套,并作為公共交通的模式進行發展,起到與其他各種交通方式銜接配合,互補互助的作用。 如Autolib項目于2009年由法國政府發起,項目運營則由法國波洛利集團(Bollore Group))負責。
(2)Car Sharing與 Carpool的結合。Car Sharing不能僅限于滿足單個客戶的需求,在運營過程中應靈活的運用 Carpool,這將成為汽車共享的一大亮點?;诋斍鞍l達的互聯網技術,運用大數據處理和云計算,當有會員在平臺點擊拼車后,平臺后臺會利用就近原則根據同一時間段內有拼車需求且目的地方向相同用戶進行自動匹配,此種模式不僅合理利用了資源,對客戶本身也是一種省錢的方式。
綜合性的出行平臺將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獨立單一業態的共享汽車將難以擁有足夠的黏度和規模。同時,線下運營能力將越來越重要,重資產模式在共享出行領域將不可避免,純粹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將遇到更多的挑戰。未來,汽車共享出行將必然與公交系統、鐵路民航打通,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綜合性一體化交通出行解決方案。
未來的汽車共享必然會進行一場技術革新,而且是正在進行時,運用無人駕駛技術和華為5G融合搭配專用汽車系統,當你在辦公室等待下班時,在共享平臺上下單后,平臺后臺處理完數據自動匹配離你最近的停車點或停車站共享車輛來接你,你走出公司門口時,共享汽車已經在等你上車,確認用車完成后,共享汽車將智能尋找最近的共享停車位,真正實現由人找車轉變為車找人。
(1)無人駕駛技術。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互聯網、計算機、地圖、傳感及汽車電子等相關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駕駛已經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越來越多的機構和汽車廠家開始爭先恐后的加入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如國內外的汽車廠家奔馳、寶馬、雷克薩斯、一汽、上汽、吉利、奇瑞等,還有互聯網大咖谷歌、蘋果、百度、樂視等。這些都意味著無人駕駛指日可待。
我國的無人駕駛雖然起步晚,但同樣取得喜人的成果。2015年,我國一汽集團以紅旗H7為基礎的”摯途”自動駕駛車輛通過車載激光雷達、傳感器以及V2V系統,可以實現城市和高速路況的自動駕駛以及自動跟車編隊行駛。百度無人駕駛車項目于2013年起步,由百度研究院主導研發,其技術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四大模塊。2015年12月,百度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而百度“百智”無人駕駛汽車也在北京完成了30 km的試路。測試車在沒有駕駛員干預的情況下,在北京的道路上自動完成跟車減速、轉向、超車,上下高速公路匝道等一系列動作。
(2)華為5G。車聯網是指通過各種傳感設備,利用電子標簽技術(RFID)、衛星定位技術(GPS)、傳感器、攝像頭圖像處理、先進的移動通信和無線網絡等接入技術和網絡服務支撐技術(如Web服務、數據融合技術、地圖匹配技術等),實現人、車、路、環境之間的智能協同,實現在信息網絡平臺上對所有車輛的屬性信息和靜態、動態信息進行提取、利用和提供綜合服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保證汽車智能化和安全性。特別是汽車這種高速移動的終端,想要實現車與車、車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通信就需要有高速、安全、可靠的移動通信技術的支持。5G技術通過將4G、WiFi等整合進5G里面,用戶不用關心自己所處的網絡,不用再通過手動連接到WiFi網絡等,系統會自動根據現場網絡質量情況連接到體驗最佳的網絡之中,真正實現無縫切換。能夠滿足人口稠密地區、人口稀疏地區以及主要的交通線等各種場景的需要,足以保證汽車這樣高速移動終端永不斷網,這是未來車聯網的安全保障。
戴姆勒計劃在9月12日的法蘭克福車展上推出一款無人駕駛概念車,這款依照Smart汽車外形改造的電動汽車稱為 Smart Vision EQ Fortwo,具有無人駕駛功能,將用于未來城市當中的共享車型。人們可以通過手中的智能手機召喚它到指定地點,然后把人們送到目的地。這意味著共享汽車+無人駕駛+5G使得人們的生活有質的突破,不再局限于有駕駛證才能使用汽車共享,緩解環境和交通現有狀態。
文章從我國共享汽車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出發,結合國內外汽車共享項目發展現狀和經驗,分析了共享汽車在我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結合我國現階段影響汽車共享發展限制因素,探索了一套適合我國汽車共享長期發展的新模式,利用了無人駕駛和5G等新的技術手段進行創新,智能化汽車共享不僅使出行更安全,同時減少污染排放降低能耗。不足之處,沒有系統的分析共享汽車長期盈利模式,已達到平穩運行。
[1]新浪汽車.2016全國機動車/駕駛人數量達歷史最高[EB/OL].auto.sina.com.cn/service,2017-01-11 .
[2]張洪杰,王琳琳.搭上政策暖風共享汽車摸索前行[N].中國經營,2017-8-21(11).
[3]劉丹,鄧楚雄.基于共享交通模式求解汽車化帶來的城市問題[J].經濟師,2017,(8):8-9.
[4]李曉燕.面對城市交通擁堵疏導的節點分流策略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14.
[5]搜狐網.公安部交管局:截至2016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EB/OL].www.sohu.com,2017-1-12.
[6]騰訊網.共享汽車公司陷入盈利焦慮幾個商業模式都有痛點[EB/OL].tech.qq.com/a/2017-5-17.
[7]李忠東.巴黎推出電動汽車租賃服務項目[J].汽車與配件,2012,(4):34-35.
[8]馬碩.無人駕駛汽車應用與發展現狀分析[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7,(4):142-143.
周熙欽(1997-),男,湖南湘鄉人,大學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汽車新能源與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