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江縣農業機械管理局 江 敏
淺淡平江縣農機合作社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 平江縣農業機械管理局 江 敏

農機專業合作社是由農機戶自愿組成的社會團體組織,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加快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的重要載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解決農民、農村、農業問題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平江縣按照湖南省現代農機合作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結合全縣的工作實際,著力打造現代農機品牌專業合作社。經實踐證明,平江縣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創建,提升了現有的農機裝備水平,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推動了土地流轉和逐步實行規模化經營,實現了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目標。
平江縣位于湘、贛、鄂三省交界處,區域面積4125平km2,轄24個鄉鎮、496個行政村,46個居委會,總人口106萬,耕地面積65.8萬畝(1畝=667m2,下同),多丘陵山地,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大縣、人口大縣和農業大縣。至2016年12月底,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9.51萬臺,89.2萬kW。全年完成機耕面積86.8萬畝(含復種面積)、機收面積83.6萬畝、機插面積18萬畝,油菜機耕機播面積16.8萬畝,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1.8%。
(1)現代農機合作社分布情況。2014~2016年,平江縣共創建現代農機合作社22家,分布在12個鄉鎮22個村。其中:安定鎮5家,伍市鎮3家,三市鎮4家,加義鎮2家,長壽鎮、福壽山鎮、童市鎮、南江鎮、三陽鄉、浯口鎮、龍門鎮等各1家。2016年,安定鎮的山邊、伍市鎮的耀光、浯口鎮的栗木等三家現代農機合作社被評為湖南省示范現代農機合作社。
(2)資金來源。全縣22個現代農機合作社,資金來源主要由貸款、成員自籌兩部分組成。創建成功后,省財政補助每社15萬元,市財政補助每社2萬元;縣財政補助每社13萬元。22個合作社共爭取省市縣配套資金660萬元,其中省配套資金330萬元、市配套資金44萬元、縣配套資金286萬元,是岳陽市爭取扶持資金最多的縣。
(3)基礎設施建設。平江縣現代農機合作社創建,沒有按國家重點幫扶縣的優惠條件降低標準,而是在省局要求的標準上拔高創建:每個合作社須有一臺高速插秧機,須有農機維修人員,經營場地面積800m2以上,流轉土地面積500畝以上。22家合作社入社戶數233人,服務農戶6635戶,入社經營業面積24892畝,擁有機械原值1566.78萬元,保有量達到350臺,機庫棚面積10807m2。
(4)完善規章制度。自2014年平江縣申報創建現代農機合作社以來,縣委、縣政府和農機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成立了領導小組,印發了全縣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建立和健全現代農機合作社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定期檢查和指導。全縣各合作社都按法定程序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建立了合作社章程,定期召開理事會成員會議、安全生產例會,通過工商注冊明確了法定代表人,按照產權明晰、責任分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進行運作。建立機手臺賬、機具臺賬,定期排查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1)發展不平衡。全縣發展創建22個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只占全縣合作社的10%。全縣24個鄉鎮只有12個鄉鎮22個村創建現代農機合作社,發展規模與規劃與要求差距很大。現在有梅仙、虹橋、余坪、甕江、三墩、石牛寨、上塔市、岑川、板江、大洲、木金、城關等12個鄉鎮沒有創建現代農機合作社,存在盲區死角,并且這12個鄉鎮中有的區域土地平坦,均適合大型農業機械作業,所以平江縣創建現代農機合作社潛力非常之大。
(2)土地規模經營面積小。農機合作社的發展以土地流轉為主,為實施土地規模經營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土地規模經營相對滯后,影響了大型農業機械作用的發揮。一是農民自主經營、各自為政,大機械與小地塊的矛盾日趨突出。二是全縣土地以家庭為單位,農民自主經營收入相對穩定,加之對現代合作社認知不多,看不到好的經濟效益,三是農機等相關部門對農民入社的相關政策優勢,尤其是合作社的發展前景宣傳力度不夠,農民入社顧慮重重,不愿意帶地入社。三是合作社規模經營小,組織化程度不高,作業效率低,作業成本增加,看不出合作社的作業優勢和效益優勢,這也導致入戶農戶積極性不高,土地經營面積小的一個主要因素。目前,全縣入社耕地3萬多畝,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轉較好的安定和伍市2個鄉鎮。
(3)農機技術人才短缺。農機合作社作為一種新興的合作組織,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才。目前,平江農機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匱乏,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其它機械維修服務人員等。合作社理事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農業經營管理知識匱乏,市場開拓能力不強,法律意識淡薄,難以適應合作社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合作社從業人員,文化素質較低,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在規模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合同化運作等方面,無論專業知識還是個人素質都存在很大差距。雖然,平江縣農機局多次組織合作社的技術人員到省、市參加培訓,縣里也多次舉辦農機操作、合作社骨干等各種專業技術培訓班,但由于參訓人員文化素質和專業基礎參差不齊,培訓時間又短,大部分學員很難掌握操作技術和管理,導致大型機械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合作社發展受到制約。
(4)監督乏力。農機合作社都通過工商注冊,按法定程序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建立了合作社章程,明確了法定代表人,按照產權明晰、責任分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管理制度運行,嚴格執行成本核算制度,但是,絕大多數農機合作社,都是法定代表人一個人說了算,理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各種章程、規章制度成了擺設。特別是個別農機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設置、盈余分配、民主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執行力和監督制約力。導致個別合作社組織機構作用發揮的不好,影響和制約了合作社的快速發展。
(1)科學合理規范發展布局。2017,平江縣現代農機合作社創建工作熱情高漲,但農機部門依然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推進、高質量運營原則,全面推進現代合作社建設,按照全縣發展現代農機合作社規劃實施要求,科學合理布局,認真統籌規劃,摸清底數,做好計劃統籌,擇優擇機依次有序開展現代合作社創建申報等工作。2017年規劃發展現代農機合作社10個,入社耕地3萬畝,覆蓋全縣14個鄉鎮,逐步消除死角和盲區。
(2)拓展土地規模經營面積。規模經營是合作社生存的根本所在。一是做好入社引導。做好農民思想工作,提高農民對建設農機合作社的認識,讓廣大農民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入社是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富裕最有效載體,鼓勵農民自愿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農機合作社,最大限度擴大農機合作社土地經營面積。二是加大土地合理流轉力度。在土地流轉中采取委托經營的方式,年終給農民糧食,糧價隨行就市,農戶實際收入與合作社 風險共擔,農民比較容易接受。三是籌措資金租賃經營。采取政策引導等措施,引導農民從傳統的經營模式中走出來,把土地租賃給合作社。
(3)加強綜合服務能力。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能助推農機合作社更快更好發展。一是以管理促服務。農機管理部門定期、定專人對合作社提供指導服務,規范管理。二是以技術促服務。組織專業技術隊伍為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項目為依托舉辦合作社成員培訓班,學習新技術,推廣新機具,普及合作社相關知識,使合作社成員素質整體提升。三是以交流促服務。在農機主管部門的組織下,開展縣市省域間交流。定期召開合作社交流研討會,發揮省級示范社的示范帶頭作用,組織實地觀摩,介紹經驗,相互學習。四是以人才促服務。要建立農機人才庫,把農機合作社和農機技術人員之間的需求聯系起來,提高人才利用的效率,解決農機合作社的技術人員需求問題。五是跨區作業促服務。合作社充分利用其組織化、規模化作業的優勢,組織社員和機具到周邊村鎮進行對外作業,以低價格、高質量為全縣農民提供耕、種、收等系列服務,這樣,既拓寬了收入渠道,增加合作社的收入,又提高了農機合作社的知名度。
(4)助力精準扶貧為農機合作社發展提供新機遇。平江縣是國家重點幫扶縣,有貧困村137個,貧困人口7萬多人。農機合作社能夠促進平江縣精準扶貧目標的實現,也為自身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一是有利于充實資本,擴大規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擁有股權,而合作社的資本實力以及可調動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也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二是有利于保障貧困戶的權益,提高其自治能力。國家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的注入,轉換成貧困戶持有的股權,能夠調動他們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在參與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合作自治能力。三是有利于增進信任,贏得社會聲譽,促進合作社轉型升級。農機合作社能夠履行精準扶貧的社會責任,同時也增進貧困戶對合作社的信任,吸引更多貧困戶入社,社會聲譽提高,共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強,從而促進農機合作社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