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萍
(邵陽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基于新農村建設的湘西州鄉村旅游開發模式
邱艷萍
(邵陽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在治國理政思想的指導下,國家領導人以及政府班子對農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背景下,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復興路上,國家決定將改革和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同時這也是一個難點。國家從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態等各個方面加緊對農村的建設,目的就是為了打造優美的農村環境,營造綠色的生態氛圍,提高人們的家庭收入,讓人們向家庭富裕和小康生活大步邁進,人民生活富裕安定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
新農村建設;湘西州;鄉村旅游開發模式
近年來,隨著湘西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湘西文化底蘊豐富,是其開展旅游項目的資本。為了在湘西自治州盡快形成特色的旅游產業,應將當地文化資源貫穿于整個旅游產業中,文章就此展開論述。
在新農村建設的大力宣揚和發展之下,都進行了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國家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對農村實行新型的建設,以往落后貧窮的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盡快實現人民富裕、大步邁向小康生活。中共中央在關于建設新農村的回憶中指出,要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使得農村貧困艱苦、生產滯后的現狀得以有效改良,讓中國夢的實現不只是一種幻想。新農村建設,讓人們大步邁向幸福,脫離曾經的“苦海”,總有屬于自己且適合自己的個人發展空間。
新農村建設是當下國家和政府著重改良的工程,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農村人口的比例雖然不占大多數,卻是構成國家的重要單元,是國家政府和社會組織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新農村建設思想一經提出,便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和認可,因而國家和政府立即開始新農村的建設。新農村建設遍布于全國各地政府著重建設一些貧困的農村和一些有開發價值的鄉村,文章針對湘西州鄉村旅游開發模式進行研究。
湘西州位于湖南境內,可以稱作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是值得宣揚和大力發展的。而且,湘西州鄉村具有豐富的水利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等,是人們觀光旅游和休閑娛樂的不二選擇。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湘西州鄉村加入了建設的行列,成為了“最美鄉村”的集結地,其建設效果和發展速度十分顯著。用時短,效果強是湘西州鄉村帶給人們最強烈的感受了。
能夠取得這么大的成績,湘西州鄉村必然有其成功的秘訣和改革的“套路”。湘西州鄉村旅游成為了大家出行的熱點,其旅游業發展之迅速和成長之迅猛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其內在的因素。湘西州鄉村旅游開發,具有以下4種模式和突出的特點:
(1)湘西州鄉村開展了多式多樣的鄉村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僅局限于市面上常見的農家飯、農家樂等,而是拓寬了活動種類和活動意向。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意向來選擇娛樂活動,戶外探險,藝術展覽,觀光旅游應有盡有,多樣的鄉村活動引人注目,讓湘西州鄉村旅游在眾多旅游景點中脫穎而出。即使這些鄉村活動前期的建設可能花費較大,旅游收入也具有其不穩定因素,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前期投入心血,事后的回報不會讓人失望。有支出才會有收入,勇敢邁出別人望而卻步的一步,將會收獲別人望塵莫及的高度。
(2)湘西州鄉村旅游業與現代社會完美融合,與新興的高科技技術完美銜接。湘西州鄉村的旅游業利用網絡平臺大力宣傳湘西州鄉村,讓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人們都能夠足不出戶便可以了解湘西州,從而萌發出一種走出網絡走向真實的湘西州旅游的欲望。宣傳對于一個景點是尤為重要的,要想讓別人了解并喜愛是不易之事,只有提高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向大家介紹并展示,才會讓人們有所熟知,才能讓人們為之認可。宣傳的方式多種多樣,湘西州鄉村選擇互聯網宣傳是一個正確且機智的選擇,網絡宣傳不但宣傳范圍廣,宣傳力度大,而且可以稱為“零成本”宣傳,低廉的資本收入卻可以收獲不凡的關注度,得到顯著的效果。
(3)湘西州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將當地的民俗文化與產品相結合,進行創新融合,展現民族文化與民族特色。產品代表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將當地的文化融入產品設計,不但新穎美觀,而且會讓人們在不同產品中深入并且全面地了解湘西州鄉村的文化。游客們會因為產品的特色而提升對產品的興趣。標新立異、獨具一格的物品總是會脫穎而出,引人注目。人們會因此萌生購買產品的欲望。只有開發有吸引力的鄉村旅游產品,對產品進行不斷地創新和改革,才能保持產品具有足夠的吸引力。產品的革新要與流行文化齊頭并進,在民族產品中加入當下流行的時尚元素,形成屬于湘西州自己的產品特色。人們的喜好和需求向多樣化發展,產品的設計應該注重于多元化設計和革新!
(4)鄉村旅游開發,會加大來這里旅游的客流量,提升湘西州鄉村的旅游價值,不但打造了環境優美、生態一流的旅游環境,而且增加了人們的收入。利用當地現有的資源進行開發改造,讓人們不用背井離鄉就可以工作并擁有穩定的收入,不僅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穩定,而且有效的提升了人們的幸福指數。
有效地發揮當地民眾的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性。當地民眾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要點,民眾的樣貌代表了一種文化的樣貌,同時一種別樣的民俗。村民的組織能力和帶動能力會直接影響當地旅游業的前景以及其相關經濟收入,發揮好當地民眾的作用,會大大加快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鄉村旅游開發要以激發消費者的欲望為目的和前提,以實現客流量只增不減,鄉村旅游穩步向上發展為最終目標,通過旅游業的不斷開發在其中尋找一些有開發價值,總結大多數人喜愛的項目,從而進行深層建設與發展,通過人們對產品的偏好和熱衷,確定人們需求的變化趨勢,并隨之改變,適應當下潮流,開發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旅游項目。
在如今信息高速發展、各種技術日新月異的社會,在城市生活的人們整日被高科技所包圍,所處的環境也趨向壓抑和郁悶,城市中,沒有清新新鮮的空氣,只有污濁不良的氛圍:沒有輕松閑適的生活環境,只有競爭壓迫的緊張氛圍。正因為如此,近幾年來人們對鄉村旅游越來越青睞。鄉村沒有緊張的氛圍,沒有高壓的強度,只有閑適的環境舒坦的氛圍和放松的心境。
湘西州鄉村旅游便抓住了市場契機,進行開發和創新,將當地的民族文化、民族特色與旅游業相結合。并且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國家加強對農村的建設與發展。湘西州鄉村在國家的支持下,村民綜合素質、鄉村整體建設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和發展。
湘西州鄉村將觀光、度假和休閑于一體,將旅游、生態、文化相融合,從多個方面進行發展和建設,致力于打造“最美鄉村”“最美環境”。湘西州鄉村旅游業近年來發展迅猛,針對市場發展趨勢和人們多樣的旅游需求進行自身建設和改革發展。多式多樣的鄉村活動,旅游業與現代社會的完美融合,將當地民俗文化與產品相結合以及發揮當地民眾的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性是湘西州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的特點,也是其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新農村建設帶動了全國各地農村的經濟發展,促進了全國各地農村的全方位進步,不但從根本上改善了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讓農村人們可以在建設自己家鄉的同時獲得收入。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建設農村,加強農村公共建設,提升人們的綜合素養,加強人們思想道德素質,讓新農村建設不僅在建筑的革新上,而且深入到人們的精神層面。
[1]張弼東,吳吉林.基于鄉村旅游開發視角的湘西州騎馬坡村規劃編制研究[J].中外建筑,2017,(4):119-122.
[2]孟霏,付金路.產業融合視角下的民族地區文旅產業互動發展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7,19(3).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基于新農村建設的湘西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研究(17C1461)
邱艷萍(1976-),女,湖南湘西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