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露
文/雷露
社會保障卡是人社部門為群眾“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的重要載體,擁有強大的信息服務功能。2017年11月,人社部確定了38個地區為第二批社會保障卡綜合應用示范基地,全川僅三地入圍,巴中就名列其中。
為切實做好全市社會保障卡綜合應用試點示范工作,自2016年3月人社部啟動第二批社會保障卡綜合應用試點示范工作以來,巴中市采取多種措施,通過一年的示范建設,在社會保障卡制發、應用項目開通、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機制形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實效。
“這要是在以前,生病住院的話,我需要自己先在重慶這邊的醫院支付全部的醫療費用,等出院以后,再回到老家巴中市辦理報銷,一來一往很不方便。現在好了,我只需要在入院時持卡辦理相關手續,然后就自動報銷了,不用再來回跑路,很方便也很快捷。”王丕福今年51歲,是巴中市平昌縣望京鄉的一名普通居民,來重慶打工。2017年10月10日,他因腦梗死住進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周后出院時,他使用社保卡異地聯網結算,在就診醫院報銷了6500余元的醫療費。
王丕福享受到的服務,得益于2015年7月開始實施的川渝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新政,這是四川省為有效解決異地就醫人員醫保報銷周期長、墊資負擔重、往返奔波勞累等難題,出臺的一項新舉措。通過省級異地就醫結算系統與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直接對接,打通了參保群眾報銷的“最后一公里”,讓參保群眾跨省住院治療告別了“跑腿報銷”。
新政實施后,巴中市積極響應。按照部省對跨省結算工作的相關要求,于同年10月,完成讀寫終端及動態數據庫改造,率先實現了省內跨市州發行的社會保障卡可在四川省聯網就醫跨市州結算。同時,積極建立跨省異地卡服務機制,部署社會保障卡出省檢查工作,切實做好進入省級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平臺前的聯網測試、接口改寫、目錄對碼工作,確保參保人員在聯網即時結算醫院住院醫療費用的順利結算。截至目前,巴中市已有15家醫院接入了省級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平臺,有4家醫院接入了國家級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平臺,極大地方便了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和醫療費用即時結算。
數據顯示,到2017年11月底,巴中市參保人員在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4939人次,發生醫療費用9200萬元,醫保基金支付5891萬元,省內參保人員在巴中市定點醫療機構異地就醫即時結算304人次,發生醫療費用304.7萬元,醫保基金支付229.1萬元;全市參保人員通過省級平臺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8人,發生醫療費用37243.7元,醫保基金支付17373.23元。省外參保人員在巴中市定點醫療機構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5人,發生醫療費用4.5萬元,醫保基金支付2.8萬元。

▲深入群眾宣傳社會保障卡
何炳英家住通江縣新場鄉一個偏遠的山村,她于2014年2月1日在新場鄉郵政儲蓄銀行領取了社會保障卡并成功激活,但后來不慎遺失。“當時以為一時半會兒用不上社保卡,再加上補辦社保卡得到縣里去,我就沒補辦。”正是由于這個“僥幸”,導致后來何炳英生病住院時,不得不自費自己承擔所有費用。為此,何炳英還多有抱怨,“不是不想補卡,而是跑縣城太費事。”
老百姓的難點就是工作服務的重點。巴中市針對人口分布廣、農村邊遠地區人口比重大、人員流動頻繁和社保卡制發工作面寬量大,而公共就業和社保經辦機構人員普遍緊缺的現狀,在深入調查、精心研究、周密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人社部門統籌、合作銀行承辦、統一制卡標準、分片分區發行的發卡工作思路。通過與工商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六家銀行合作,將全市各銀行網點打造成了社會保障卡基層服務網點,持卡對象可以在各服務網點就地就近辦理社會保障卡激活、掛失、待遇領取等業務,同時也可憑卡參保繳費、轉接社保關系、掛號、診療、住院登記、購藥、住院費用即時結算,申領創業獎勵、創業補貼、培訓補貼、技能鑒定補貼,查詢個人社保信息。
了解到這個消息后,何炳英第一時間來到鄉鎮的郵政儲蓄銀行網點,掛失補辦了社會保障卡。“以前補辦社保卡都要坐車到通江縣城的縣人社局補辦,要是材料沒有備齊還得來回跑,一來一往就得耽誤一整天,很不方便。現在,我直接就在新場鄉的郵政儲蓄銀行網點補辦,加上排隊等候,總共只花了一個小時就把卡補辦好了。”拿著補辦的新社會保障卡,何炳英直言辦事效率高,非常滿意。
目前,巴中在全市298個鄉鎮、社區全部建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并且所有鄉鎮都設有銀行網點辦理領卡激活、掛失補辦、存取款等金融業務,鄉鎮社區覆蓋率達到100%。同時,金融機構還在行政村建設有小額便民取款點1479個,在社保服務下延鄉鎮投放自助查詢機。一系列舉措,大大縮短了辦理業務的流程和時間,受到辦事群眾一致認同。
在服務群眾的同時,社會保障卡的應用還應服務大局。巴中市是集山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于一體的經濟欠發達區域,被國務院確定為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擁抱全面小康,需全市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均衡發展,其中社會保險扶貧至關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73歲的楊繼華是平昌縣的一名精準扶貧對象,2017年3月7日因腦出血引起肺部感染,到平昌縣人民醫院就診。治療近40天后出院,期間共產生醫療費用78165.14元。“這么多錢,我上哪去找啊?”楊繼華憂心忡忡。他家里條件不好,高額的費用讓一家人陷入了困境。后來他從扶貧干部處了解到,巴中市針對貧困人員就醫看病,有政策幫扶。
最終,楊繼華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報銷了53806.78元,大病商保報銷了2567.02元,民政救助、政府扶助等扶助基金報銷15579.62元,平昌縣人民醫院扶助了2303.46元,他自己最終僅支付了3908.26元。“多虧了社保的好政策啊,幾萬元的費用我只需要支付很少的一部分,給家里減輕了大負擔!”說起自己的經歷,楊繼華的話語之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自2016年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后,巴中市共有34萬人被納入精準扶貧范圍。他們中絕大部分都像楊繼華一樣,存在“病不起、醫不起”的情況。為了讓這些精準扶貧對象在就醫結算中得到實惠,減輕其經濟壓力,巴中市將民族救助資金、財政補助資金等各專項資金統一納入市醫保局賬戶,精準扶貧對象住院費用在醫院使用社會保障卡一站式結算,并確保其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控制在總費用的10%以內。既保障了資金安全管理,又確保了資金合理使用,有力地促進了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在精準扶貧中作用的發揮。統計顯示,2017年度巴中市精準扶貧對象共76663人次,發生住院醫療費用177764次,發生總醫療費用63738.9萬元,刷卡一站式結算58911.2萬元。
巴中市自2012年開始籌備發行加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2014年開始正式發行,到現在已累計發放301萬余張,社會保障卡應用到社保信息查詢、醫療費用結算、待遇領取等多個方面。近年來,巴中市在穩步做好社會保障卡制作發行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各項功能應用,同時還不斷加大社會保障卡的覆蓋面、服務面,逐步實現了社保卡“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