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劉毅
7月上旬湖南全省受連續大范圍強降雨影響,遭受大面積洪澇災害,雙搶時間較往年推遲10天左右。全省各級農機部門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充分發揮農機搶收搶種搶季節主力軍作用,在救災補損的同時全面打好今年“雙搶”農機作業攻堅戰,為下半年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保駕護航”。據統計,全省共損毀機耕道4394km,破壞農機2.6萬余臺,受災農機大戶及合作社2500余家,秧苗損失近2萬盤,秧田損失53333hm2(80萬余畝)。經過各地農機部門不懈奮戰,截至7月25日,全省完成抗洪排澇59.8萬hm2(897萬畝),檢修各類農業機械87余萬臺,成立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254個,培訓機手、修理工136萬人次。目前,湖南省早稻收割已基本完成,晚稻栽插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全省投入聯合收割機逾9萬臺,已收獲早稻138.2萬hm2(2073萬畝),投入插秧機3.6萬臺,晚稻種植128.1萬hm2(1921萬畝)。農機在“雙搶”一線“挑大梁”,不僅大大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更提高了效率,確保按時按季完成“雙搶”作業。
大災過后,省農機部門針對的“雙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一是精心謀劃、嚴密部署。7月初,省農機局專門發文,要求各地農機部門及時、全面、準確掌握轄區內災害情況,認真做好災情統計和上報工作;要求各市縣農機部門在切實做好救災補損工作的同時,切實強化工作責任、精心指導生產恢復、高效做好服務保障、提前謀劃秋冬生產;要求各地農機部門強化措施,分解任務,把農機“雙搶”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完成。7月中下旬,省農機局成立局領導帶隊的四個工作督查組赴全省各地督查“雙搶”,確保圓滿完成機械化生產目標任務。二是統籌調度、強化后勤。“雙搶”期間,災害性天氣頻發,洪災過后各地又陸續出現旱情。各級農機部門按照省局統一部署,調集拖拉機等農業機械搶運抗災救災物資;調集水泵、電機、水管等排灌設備防汛抗旱;協調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做好機具、配件、柴油等物資的儲備供應,加大售后服務力度,維修網點做到隨到隨修、上門服務,確保農業機械用得上、用得好;成立農機維修保養服務隊,搶修受損水泵、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烘干機等雙搶急需機具,確保救災補損和“雙搶”工作順利進行。三是科學指導、政策幫扶。各地農機部門組織技術力量,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現場演示會等形式,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到田間地頭;及時發放跨區作業證,組織好跨區機收機插;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機具的作用,全省3500多家合作社共計投入13萬余臺套聯合收割機、插秧機“會戰”雙搶,谷物烘干機、飛行植保機、秸稈打捆機等機具也輪番上陣,為“雙搶”貢獻力量;農機安全監理人員深入田間開展農機具安全技術檢驗,糾正違規違章行為,排查農機安全隱患,提升廣大農機手的安全生產意識,保證“雙搶”期間無重大農機安全事故。
■石平凡
“沒有這條機耕道,我這里幾百畝辣椒真不知道怎樣運出去,換成人工,不知道要增加多少成本。”7月25日,花垣縣石欄鎮朋巖村“紫霞洞蔬菜基地”負責人對筆者說到。據悉,“紫霞洞蔬菜基地”是花垣縣蔬菜直供“港澳”的一支生力軍,一期流轉土地200hm2,今年6月份花垣縣農機局幫助建設機耕道1.5公里,極大地改善了辣椒的運輸困境,節約了運輸成本。近年來花垣縣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多,農村勞動力缺失的現象尤為明顯,特別是農村機械化耕作使用率不高,嚴重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率,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強機耕道建設,打通農村生產生活道路,提高農業機械化耕作顯得尤為重要。
2017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為打好精準脫貧這一仗,花垣縣委、縣政府先后安排了3749萬元財政整合統籌資金用于機耕道建設,由縣農機局與縣以工代賑辦共同實施,并結合全縣12個鄉鎮的實際情況,規劃了108個村126條路,共187km,涉及收益田土2萬多畝,修完之后預計可為百姓年均借支增收280萬元,將為全縣實現精準脫貧提供強力支撐。
■夏景紅
2017年6月29日,長沙縣農機監理站在安沙鎮天健農機專業合作社舉行農機安全生產“百千萬”大培訓。安沙、北山、福臨、青山鋪等四個鎮的農機專干、農機生產經營企業、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農機手代表共計120余人參加培訓。今年是長沙縣“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年”,也是“全民安全文明素質提升工程”的開局之年,全縣農機管理部門將通過集中開展一系列深入基層、貼近群眾、面向社會的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活動,進一步強化紅線意識,規范安全生產秩序,排查整治安全隱患,有效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確保全縣人民群眾生產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會議上長沙縣監理站對全縣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年”活動和“報廢、滅失和長期脫檢拖拉機專項清查”“開展變型拖拉機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進行了部署安排,對農機安全生產知識和事故警示教育進行了講解,組織農機安全員、農機手觀看安全宣傳板,免費發放《農機事故警示錄》、《農機安全常識》、《聯合收割機駕駛員讀本》等各類宣傳冊200余份。對小型盤式拖拉機、大中型拖拉機、植保飛機、烘干機等各類機具進行了安全操作演示。2017年長沙縣將認真落實省、市農機和安監部門的部署,分三期對全縣農機安全責任主體進行培訓,保證培訓覆蓋率100%。
■劉幼翠
按照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局湘農機監發[2017] 18號文件《關于開展報廢、滅失和長期脫檢拖拉機專項清查并實施注銷登記的通知》要求,衡南縣4月份就開始啟動農機車輛檔案清理工作。全縣共有農機牌證機具8995臺,截止6月底,已清理檔案6200臺次,清理出2015年至今已經三年脫檢的農機車輛1600余臺,尚有2000臺次需要清理,清理工作最快7月中旬結束,最終將清理出脫檢、滅失及報廢農機車輛檔案達2000余臺。7月下旬,將根據清理出的農機車輛檔案具體情況,按照“機主屬地”原則,采取本地車輛下鄉入戶調查核對,外地車輛發文發函告知核實的方式,傳達清理工作精神,核實車輛現狀,進行精準歸類及相關處置。目前農機車輛檔案清理工作正在有序運行,預計整個清理工作將在8月底予以完成。
■陳紫高
7月18日上午,寧鄉縣農機局組織召開2017年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動員大會,全縣40家欲創建“千社工程”現代農機合作社的理事長、管理科、購機補貼辦、監理站等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上縣農機局管理處組織與會人員學習《湖南省2017年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就項目建設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農機監理站就“平安農機”合作社創建提出了具體要求;購機補貼辦就購機補貼政策進行了解讀。縣農機局對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提出三點要求:一是進一步明確建設現代農機合作社的重要意義在于發揮農機合作社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二是農機合作社要建立合作共贏的關系,要依法依規、像模像樣,人員要精干,農機合作社要做到“一人一機一證”,安全生產;三是申報成功后要規范管理,發展壯大,真正做到規范、安全、盈利。自2014年實施“千社工程”以來,寧鄉縣共有49家成功申報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項目,爭取省、市財政支持1068萬元,縣級財政支持830萬元。農機合作社建設如火如荼,有力促進了寧鄉縣農業機械化健康快速發展,探索出一條由農機合作社提供農機作業服務,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合作社自主經營土地,發展糧食生產的有效途徑。
■胡南芬
2017年以來,鼎城區農機局緊緊圍繞農業生產現狀及農民實際需求,嚴格按照《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局關于新進補貼機具實行現場演示評價制度的通知》(湘農機產發〔2016〕18號)的要求,堅持“四個突出”,依程序組織新進補貼機具現場演示20多場,著力抓好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工作,加快農機裝備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一是突出機具的先進性,著力引進推廣高效低耗、節能環保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加快淘汰現有的高效低能型農機具,改善裝備結構,為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生產力提供機具保障。二是突出機具的實用性,在保證引進的機具技術先進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該區農業生產現狀、農民收入狀況及生產需求等實際情況,確保機具能夠快速生產應用,發揮實效。三是突出機具的針對性,圍繞農機“三減量”、保護性耕作、土地深松技術、秸稈機械化還田等重點工作,有針對性、選擇性地推廣好無人植保機、化肥深施機、秸稈還田機、直播機等機械,推動農業機械化從種收環節向全程拓展,從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設施農業延伸。四是突出機具的可靠性。嚴格技術把關,確保引進的機具技術先進,性能可靠,能成為農民生產致富的可靠幫手,堅決杜絕不合格農機產品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