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平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電氣工程系,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基于STM32的多自由度機械臂設計研究
孟建平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電氣工程系,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文章闡述了機械臂的組成及原理,對驅動模塊、陀螺儀、控制模塊、執行模塊的控制進行分析,并探討了基于STM32的多自由度機械臂設計,以期為我國的機械臂設計提供借鑒。
STM32單片機;多自由度;機械臂
隨著機械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臂的設計研究日益發達,機械臂在生產實踐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機械臂設計研究起步較晚,缺乏良好的精度控制和機械性能。因此,我國加強對仿人型機械臂及其控制系統的研究,對于我國機械領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深遠意義。
(1)驅動模塊的精確控制。機械臂的控制信號,經由機械臂接收機的通道,實現對機械臂信號調制芯片的進入,并完成對直流偏置電壓的有效獲取。機械臂驅動模塊內部存在著基準電路,能實現對基準信號的產生。產生的基準信號的寬度是1.5ms,基準信號周期為20ms。通過比較電位器與直流偏置電壓二者的電壓差,實現對電壓差輸出的有效獲取。當電機保持一定的轉速時,電位器在級聯減速齒輪的帶動下,實現旋轉。電壓差為0時,電機的轉動停止。通常需要利用時基脈沖,實現對機械臂舵機的有效控制。時基脈沖以20ms為宜。該時基脈沖的高電平部分,通常是0.5~2.5ms之間的角度控制脈沖部分,其總間隔是2ms。
(2)陀螺儀的控制。陀螺儀的原理如下:當不存在外力對旋轉物體的影響時,其旋轉軸所指方向不變。根據該原理能制造出實現方向保持的陀螺儀。對于陀螺儀的工作,需要施加一個作用力,確保陀螺儀的快速旋轉,通常能達到每分鐘實現幾十萬轉,且能實現較長的工作時間。對于陀螺儀的軸指示方向,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讀取,并實現數據信號對控制系統的自動傳遞。
物體在高速旋轉時,其旋轉軸,對于改變其旋轉軸所指方向的外力,有一種傾向,即對鉛直方向的趨向。物體在橫向傾斜的過程中,重力作用會對傾斜的方向作用造成增加,旋轉軸則向著垂直方向運動。這就造成了以下情況:當陀螺儀經緯儀的陀螺軸以水平軸進行旋轉時,在地球旋轉作用下,陀螺儀會受到鉛直方向旋轉力的影響,陀螺儀的旋轉體就會向水平面內的子午線方向產生歲差運動。當陀螺儀的旋轉軸和子午線平行,且處于靜止狀態時,可以通過對MPU6050的利用,實現對3軸陀螺儀和3軸加速度傳感器的內部整合。另外,其第二IIC接口可以實現對外部磁力傳感器的連接,并實現對自帶數字運動處理器的有效利用。借助于主IIC接口,硬件加速引擎可以實現將演算數據對應用端的完整輸出。通過DMP,可以對InvenSense公司提供的運動處理資料庫進行使用,實現對姿態的便捷解算,并實現對操作系統負荷的有效降低,同時實現開發難度的有效降低。
(3)控制模塊的控制。對機械臂的控制模塊的控制,采用STM 32一Fl0x系統。該系統具有諸多優點,該系統具有最高容量為1MB的閃存容量,具有容量為128KB的RAM,具有6個UART和3個SPI接口。同時,該系統還支持IEE1588 PTP V2的以太網媒體訪問控制器以及容量為4KB的備用RAM,另外,還支持存儲容量為512字節的一次性存儲器。
(4)執行模塊的控制。在對機械臂執行模塊的控制中,為了增強機械臂的通用性,通常對機械臂的手臂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使之成為可以實現更換的結構。當使用機械臂去執行棒型原料的操作時,將夾持式手部安裝在機械臂的手臂上。當使用機械臂去執行板料工件的操作工作時,將氣流復壓式吸盤安裝在機械臂的手臂上。
(1)結果與分析。該多自由度機械臂設計,基于STM32單片機,且以STM32單片機為該機械臂的控制核心。該機械臂對數字式的六軸陀螺儀傳感器協同作業進行了使用,該陀螺儀會通過固定的頻率實現對空間位置信息的即時采集。并經由SPI通信協議,實現將即時采集到的空間位置信息對STM32單片機的上位機的有效發送。STM32單片機的上位控制系統采用STM 32F103芯片的微處理器,以控制機械臂的基本動作,主要控制方式是定位算法控制以及運動控制。通過STM32單片機的處理,實現對PWM波的有效控制,進而實現對機械臂舵機的控制,使機械臂的觸手準確到達指定位置,以增強機械臂控制的自動化和精確化。另外,有效提高了機械臂的穩定控制,實現了多自由度旋轉。
(2)多自由度機械臂的優勢。機械臂在生產實踐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多自由度機械臂具有諸多方面的優勢:①多自由度機械臂能實現對人工操作的良好代替。②多自由度機械臂能實現對生產要求的良好滿足,能有效完成傳送工作和裝卸工作。③多自由度機械臂能實現對焊接機具和裝配機具的良好操作,實現對人工勞動條件的良好改善,提高生產率,有利于促進工業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
綜上所述,基于STM32的多自由度機械臂設計采用了數字式六軸陀螺儀協同作業,其上位控制系統采用STM 32F103芯片的微處理器,以控制機械臂的基本動作,主要控制方式是定位算法控制以及運動控制。
[1]劉慧鵬,王婷,傅世地,等.基于STM32的智能小型機械臂設計[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6,(4):86-87.
孟建平(1981-),男,內蒙古人,大學本科,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