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
(西南石油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
關于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思考
——以成都市青白江福洪鎮為例
趙凱
(西南石油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城市的快速發展對農業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保障城市農產品的供給,還需挖掘農村消費潛力,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空間,同時也為農村居民增收尋找新的動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是農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發展都市現代農業重要性的基礎上,通過福洪鎮在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旨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
都市現代農業;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
按照我國“十三五規劃”以及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我國將繼續重視“三農問題”,并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要工作之一,同時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在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過程中把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揮農村獨特優勢,創造性的運用新理念保障農業發展,加快邁入高效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同步發展、互促共進,讓億萬農民共同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現代化成果。
(1)都市現代農業的定義。都市現代農業既是一個地域性概念,又是一個時代性概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含義逐漸豐富起來,現在可以歸納為以下含義:一是服務城市的農業。都市現代農業服務于城市,滿足城市居民對農產品的需求,能夠發揮其距離城區近、運輸半徑短的優勢,為城市發展解決后顧之憂。二是生態環保的農業。都市現代農業融生態、生活、生產功能于一體,形成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三是優質高效的農業。都市現代農業可通過集約化的生產,高效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條,提高農業效益。四是集成創新的農業。農村借助城市科技發達、人才聚集的優勢,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力度。五是富裕農民的農業。依附特色農業,做好營銷工作,發展旅游餐飲、休閑觀光、戶外體驗等業務,開拓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收入。六是延續農耕文明的農業。農村是農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家園,農耕文明的存在,使其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心靈寄托的精神家園。綜上所述,都市現代農業特指依托城市,服務城市,以現代化為方向,在城鄉結合地帶發展起來的,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優良農副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高集約化、多功能化的現代農業,是以農產品生產、生態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新型產業形態。
(2)福洪鎮都市現代農業的基本概況。福洪鎮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門戶,是成都連接川北、川東北的咽喉要道,緊鄰龍泉驛區洛帶鎮和新都區石板灘鎮,距成都市中心城區23km,距青白江區政府所在地24km,是青白江區的南邊門戶,位于成都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內,在成都市總體規劃中,屬于都市區域范圍,區位優勢明顯,輻射范圍廣泛。所轄區域內有成南高速、成德南高速、青南大道、成環線和第二繞城高速五大主要干道穿境而過,有福洪客家杏花國家級AAA景區,緊鄰洛帶客家古鎮、古金龍寺等,是龍泉山脈生態旅游走廊的重要節點。全鎮幅員面積39.41km2,耕地面積2302.6hm2,下轄9個行政村。這里兼有平壩、丘陵、低山三種地貌,區域內生態環境良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而且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無霜期長。境內農業以種養業為主,初步形成以福洪杏為主,黑色農產品、玫瑰為輔的特色產業體系,并成立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協會)10家、家庭農場7家。
福洪鎮立足丘區純農業鄉鎮實際,堅持特色產業發展道路,實施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業組團式聯動發展,以“花果之鄉·杏福之地”為形象定位,著力構建以福洪杏、玫瑰為支撐,以“杏?!蔽幕钨p、創意農莊休閑為品牌的三產聯動發展格局,傾力打造集文化、產業和生態特色于一體的都市現代農業,努力建設具有“悠閑人居環境、詩意田園生活”的特色農業鄉鎮。其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1 發展現狀
(1)生態旅游農業。福洪鎮立足“福洪杏”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優勢品牌,實現全鎮規模種植800hm2,其中標準化示范種植233.33hm2,托管“福洪杏”33.33hm2,實現了提質增效、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多贏”。2015年,優質杏基地獲評“全市十八大賞花基地”。另外,依托福洪杏產業優勢、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持續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川青世界、天府福海旅游度假區、盛景翔、量力集團等農旅互動發展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協議投資額達8.8億元。積極爭創“農業主題公園”和“增花添彩特色鎮”,以玫瑰園、福洪杏標準化種植基地和天府莊園為依托,打通成環線至新場鎮的旅游及交通環線,打造集千畝玫瑰、萬畝杏林為一體的賞花品果、休閑旅游的農業主題公園和以觀花賞葉為主要特色的園林式特色小鎮。
(2)農業招商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福洪鎮鼓勵引進符合環保要求的規?;N植項目、生態旅游項目、一三產互動項目、服務業項目、農業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一是繼續加大招商引資,持續引進一三互動的都市現代農業項目,實施“一對一”保姆式跟蹤服務,重點保障天府福海、四川盛憬翔生物科技、量力鋼材等項目早日落地投產;二是力促青南大道沿線農莊項目加快建設,促進農業提質增效,打造“精品農莊示范帶”。
(3)農村土地流轉。福洪鎮堅持以村民主體,優化完善農業項目引進、土地流轉等相關程序,完善授權程序,創立土地流轉“六步法”,完善土地流轉保障機制,兼顧村民權益保護和農業項目發展需要,創新建立土地“預流轉”機制,探索化解土地流轉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農業項目投資環境不斷優化。
2.2 存在的問題
福洪鎮農業產業化得到大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也取得長足進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招商引資渠道少,引入的中小微企業居多,扎根福洪鎮的大型企業更是少之又少,在做強做大過程中出現明顯的資金瓶頸;受制于資金有限,缺乏完善的產業鏈,農產品初加工多、深加工少,產品附加值增長空間狹小。
(2)都市現代農業推進速度緩慢,農村之間溝通較少,缺乏聯系,大規模農業基地不成體系,農民更是各自為戰,對市場行情也不了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民增收;由于個人型的農業生產發展不具有規?;瘍瀯?,大部分地區還未形成規?;霓r業生產經營,福洪鎮在都市現代農業的規?;l展方面還有待改善。
現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站上新起點,要使我國農業發展有新的出路,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勢在必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農業份額所占比重會下降,從事農業經濟活動的人數也會相應減少,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不會被削弱,反而會加強。只有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使農業產業化不斷升級,農業才能有出路,城市才會有發展。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既要做好頂層設計規劃,也要加強基層工作實踐;既要大膽嘗試新舉措,又要堅持循序漸進。
(1)突出革新發展,擴大招商引資范圍。在貫徹落實“三農”工作新理念的基礎上,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農業、農村跨越發展的強大動力,擴大招商引資渠道和范圍。在農業發展中堅持轉觀念,以發展新理念推動農業發展,謀求“三農”工作新定位,激活農村發展新動力。進一步深化集體建設用地有償、有期限流轉和開發利用,探索農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及利益保障機制,創新農業項目要素保障;進一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特色產業托管經營機制,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構建機制,規范土地流轉民主議事程序,探索推廣預流轉等新型流轉模式;進一步完善財政支農資金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及農戶普惠受益機制,探索村公資金形成資產、水利設施后期管護等機制。
(2)突出政府引導,創新“三農”發展新理念。堅持“政府主導農業發展方向,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提升農民生活質量,豐富新農村建設;加快城鄉改革,推進現代化發展”的發展思路,下大力氣進行農業結構調整、農業轉型升級、規?;洜I等創新舉措,逐漸破除城鄉發展形態、工農產業形態、市民與農民生活環境之間“二元分割”的原有體制,使“三農”工作的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穩步提升,體制機制日趨健全。政府要引入民俗游樂參與體驗項目,豐富了游客的“娛”和“購”,助推景區健康步行經濟和美食經濟,在政府的幫助下開展一系列特色比賽與活動,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游客。
(3)突出生態發展,引入科學文明建設機制。城鄉生態環境始終是人們發展關心的首要問題,引入生態文明建設機制有利于保護農村的藍天綠水和青山。切實做好農業生態文明“四大體系”建設,開拓一條以保護恢復生態涵養、節能減排生態保護、優化發展生態產業、集約利用生態循環為主線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子,保障農業生產經營無害化、污染最小化、廢物利用最大化,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各地方要以特色項目和旅游景區為依托,著力完善交通路線,打造集賞花品果、休閑旅游為一體的農業主題公園和以觀花賞葉為主要特色的園林式特色小鎮和農業產業示范園。
(4)突出新村建設,打造新型農村集成鎮。在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編制村莊規劃,以村莊規劃為基礎,高起點編制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規劃。一是加快村莊“小、組、生”新農村綜合體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加快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完善農村設施后期管護機制,加快伏季水果產業道路及節點建設,完成托管示范園氣調庫建設工程和農產品集散交易中心建設,優化提升農村生產條件。加快把農村升級成小農鎮,為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
城市的發展使其有能力實現工業反哺農業,促進城鄉各要素平等交換和優化配置,帶動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在發展新理念的引領下力爭達到三個目標:一是實現都市農業現代化,成為城市“菜籃子”的重要供給區、農業要素聚集區、農產品物流核心區和生態農業示范區。二是實現“三農”協調發展,農業生產能力顯著增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明顯改善,農民收入穩步增長,達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三是實現“四化同步”發展,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業現代化加強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之間的聯系。就目前來看,推動都市現代農業發展一方面需要多策并舉、多方協調,另一方面還需擴大對外交流,多思考,不斷革新思路和方法,探索全新的體制機制,推動都市現代農業工作不斷實現新突破,為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1]韓長賦.關于新形勢下發展都市現代農業[J].新農業,2014,(11).
[2]劉成玉.都市現代農業的環境影響及其治理——以成都市為例[J].四川環境,2010,(4).
[3]王麗彬,孫瑞艷,黃國清.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其趨勢[J].天津農業科學,2013,19(5):20-24.
[4]王祥峰,李文剛,安靜.山東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山東農業科學,2011,(12):108-110.
[5]張華.都市現代農業投入機制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建議——以成都市為例[J].學術交流,2012,(3).
[6]卿固,王維維.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3,(4):111-114.
趙凱(1991-),男,山西運城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