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娟
(長江大學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荊州市農村小額信貸風險控制研究
萬娟
(長江大學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近年來,農村小額信貸的發展非常快速,進一步提升了農村的經濟水平。在荊州市農村小額信貸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文章主要分析了荊州市農村小額信貸的風險問題,并對其風險的控制進行了探討,總結了一些風險控制的對策和建議,供參考借鑒。
荊州市;農村小額信貸;風險控制
荊州市農村小額信貸的風險是依然存在的,所以必須要把握好風險控制的方法和對策,才能夠保證農村小額信貸風險在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農村小額信貸工作出現問題。
所謂小額信貸,是指為貧困家庭、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社會中低收入階層的群體提供小額度的信用貸款服務,其基本特征是非抵押的信用貸款。由于小額信貸可以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風險管理的水平決定著小額信貸的額度,所以有必要對社會績效、財務績效進行有效的管理。農村信用社的小額信貸業務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程度的影響,既能調整農業的產業結構,又能維護良好的農村金融秩序。因此,規避農村信用社的小額信貸風險,提高信貸風險的管理水平,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農信社開展小額信貸業務主要是面向“三農”服務。農業生產受到氣候、市場、技術及政策等一系列自然、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是一個具有較高風險性的產業。由于其風險防范措施與信用評定與監管制度不健全,從而形成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
(1)流動性風險。小額信貸機構存在沒有足夠的現金來應付到期的資金償還需求和未能滿足客戶的貸款需求或其他即付的現金需求的風險,從而使其自身蒙受信譽損失或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原因一是因為總部自身的資金并不一定充足;二是分支機構的業務發展計劃性不強;三是分支機構和總部間的現金傳遞往往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時間,存在無法及時滿足分支機構的資金需求可能。
(2)信用風險。農村小額信貸信用風險的來源主要有借款人、貸款人和政府三個方面。借款人方面主要是在履約方面出現了問題;貸款人方面是因為內部人員素質不夠,不能科學、系統地處理信貸資金發放和收回過程中的調查、決策、信息處理和風險管理等工作;政府方面在于在風險控制力度與措施選擇上出現失誤以及沒有為小額信貸提供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環境。
(3)利率風險。央行對大部分金融機構都執行統一的利率水平,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實行的是基準利率加浮動利率,而農村信用社對大部分農村小額信貸實行的則是不浮或少浮的優惠利率政策,這導致農村信用社兩邊的利率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使小額信貸的利率風險在貸前就暴露出來。
(4)操作風險。操作風險即由于小額信貸機構信貸管理系統不完善、管理失誤、控制缺失或其他一些人為錯誤而導致信貸資產損失的風險。除此之外,還包括由于詐騙和技術問題而產生的風險,其中信貸管理內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機制的失效是最重大的操作風險。
(1)完善信用評級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村地區的信用評級機制,應該制定一套科學客觀的農戶信用評價體系。通過農戶建立誠信檔案,農戶歷次的還款情況、其誠信評價等進行統一記錄,從農戶家庭基本情況、償債能力、經營狀況和信譽狀況四個方面進行衡量,以此為評定農戶信用的可靠資料。加快建設全面覆蓋農村信貸領域的信貸登記系統,通過征信制度強化熟人社會的約束能力,同時結合信用村鎮建設工作,加大宣傳工作,增強農民的信用觀念。這一措施不僅增加了向農戶發放貸款的傾向,也可促進農戶貸款和還款的積極性,對整個小額信貸過程的良性循環產生促進作用。
(2)鄉村基層組織參與建立“信用戶”和“信用村”建設,優化農村信用環境。廣泛開展創建農村信用鎮、信用村、信用戶活動,擴大創建的覆蓋面,做好農戶、個體經營戶的個人征信信息數據的采集、整理和錄入工作,建立信用信息數據資料檔案。農村基層干部參與到對農民家庭經濟狀況、生產經營情況、償還付息能力等方面的調查以及評定農戶信用等級,催收貸款等過程中來。農村基層組織將發展經濟作為第一要務,因此利用小額信貸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是各級政府的職責。他們分擔了農信社對小額信貸管理的壓力,降低了管理成本。農村基層組織和信用社,通過評定“信用戶”和“信用村”的活動、有效促進了農村信用文化建設。對習慣于小農經濟的個體農民,逐步適應市場經濟的規則,為小額信貸的開展和農村金融發展營造了良好的信用環境。信用村鎮創建工作,使農戶誠信意識、信用觀念明顯提高,有效地降低了小額信貸業務的風險。
(3)盡力減少農民收入變動的不確定性。農民收入的不確定性是影響其還款能力的根本性原因,是貸款的重大障礙。現今,已經出現了多種新方式減少由于自然災害等帶來的不確定性,應鼓勵農民采取農業保險、大宗農產品期貨、訂單農業等方式,降低農業本身弱質性和農產品結構趨同帶來的農戶小額信貸風險。由于貧困弱勢農戶從事傳統的單一種養殖業生產、經濟基礎較差、致富技能缺乏,還可以予以小額貸款者優先就業權,使其在憑借農產品收入無法償還貸款時可利用工資還款。這些措施將增強農民的還款能力。
(4)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農業保險制度,有效分散農業信貸風險。農業是高風險的弱質產業,沒有相應的保險系統,大部分風險勢必轉嫁到為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身上。因此,應盡快在農村建立以政策性保險為主體的農村保險體系。農業保險的主要功能在于化解貸款農戶在農業生產所面臨的自然風險,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設計和推廣,政府在財政上予以合適比例的補貼,鼓勵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確保貸款農戶農業生產穩定。加快涉農保險業務發展,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鼓勵保險機構在積極開辦針對小額信貸的保險業務,建立起小額信貸風險轉移與補償機制。例如,小額貸款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的推出,給農信社設立了第二道風險防護網,也增加了農信社的中間業務收入,同時給貸款人提供了保障。產品一經推出,就得到農信社、保險公司和農民的歡迎。農業的高風險性使農信社在小額信貸的推廣過程中,為保證小額貸款的良性循環,可以嘗試讓農戶投資的農業項目向保險公司投保。這是一種將自然災害經濟損失轉嫁給社會的有效途徑,并且符合風險分攤的互助原則。
綜上所述,荊州市農村小額信貸的風險控制工作一定要做實到位。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荊州市農村小額信貸的發展更加健康,為荊州市的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撐。
[1]黃憶寒.小額信貸業務風險防范研究[J].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2016,(12).
[2]黃慶河.格萊珉銀行模式對我國小額信貸發展的啟示[J].西部金融,2015,(12).
[3]徐家慶,我國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12).
[4]尹繼志,劉秀蘭.河北省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及金融產品創新研究[J].河北金融,2015,(10).
萬娟(1986-),女,湖北荊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