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陽隆
(恩施市沙地鄉農業服務中心干部,湖北 恩施 445017)
農業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以馬鈴薯為例
郭陽隆
(恩施市沙地鄉農業服務中心干部,湖北 恩施 445017)
在我國,農業是作為基礎產業而存在的,而馬鈴薯因為含有較高的維生素成為了人們生活中較為常見的食物之一,隨著人們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采取有效地措施來增加產量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就是提升其栽培技術。為此,文章結合與馬鈴薯相關的栽培技術以及農業栽培技術推廣進行深入分析,以此希望對相關人員提供必要的幫助。
栽培技術;推廣;應用;馬鈴薯
1.1 馬鈴薯品種的選擇
在對馬鈴薯的品種進行選擇之前,首先,應該注意一些要點,即:氣候要相似、在光照等問題方面能夠滿足要求、對由高到低的原則進行掌握。其次,選種的過程應該按照試驗、示范、推廣的順序進行,并且應該結合當地的種植環境進行品種的選擇,最后,還應該對田間進行相應的管理工作,保證馬鈴薯正常的生產。而在選種的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氣候條件對馬鈴薯生產的影響,應該根據不同馬鈴薯品種所適應的生產環境進行品種的選擇,最大程度地保證馬鈴薯種植過程的存活率。
1.2 土地的整理
在馬鈴薯的生產過程中,因為其生長的周期較短,所以更加適合集中施肥,而施肥的方式更是應該以底肥為主。就具體而言,在667m2的范圍內,應該保證優質肥的量在3~5m3以上,并且在施肥的過程中應該運用機器進行深耕,拔平。其中,化肥可包括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另外,在有機肥不充足的情況下,應該加大對肥料的用量,并且還可以適時加入辛硫磷或低毒農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而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先進行播種蓋膜工作,然后再進行膜后澆水,而在面對沙質土壤的情況下,則應該先進行土壤開溝施肥,然后再進行澆水工作。
(1)播種。在馬鈴薯的播種過程中,對馬鈴薯種進行處理和播種方式是相當重要的,而在通常情況下,處理的過程可分為:催芽、切塊。就具體而言,催芽的過程是指對儲存越冬的馬鈴薯種進行處理,而處理的時間一般在播種前的三十天。首先,應該對馬鈴薯種進行檢查,在幼芽還沒有萌動的情況下,再將其取出放置在溫潤的太陽下進行曬種,促進幼芽生長,使其綠化并變得粗壯,最后,對馬鈴薯種進行切塊處理。而在切塊處理過程中,首先,則應該要保證單塊的總量保持在30g以上,其次,在每一個切塊上都應該保證有壯芽存在,另外,在進行切塊的過程中,應該按芽眼順序向頂部斜切,到頂部一份為二,且切口接近芽眼,最大程度地促進馬鈴薯早出苗和早壯苗。而在切塊的過程中,最好用兩把小刀放在酒精中進行輪換使用,防止切塊時的病毒傳播,并且應該對病薯進行及時處理,防止傳染。
(2)田間管理。就田間管理而言,其中包括的內容可分為破膜放苗、追肥澆水、化控、病蟲害防治。在通常情況下,破膜放苗的工作在上午九點前進行,一般是為防止燙苗的情況發生,另外,還應該進行相應的澆水處理。而在墑度比較好的情況下,則可以不進行澆水工作,但在出苗后的一至十天左右則應該進行澆水處理,而此后的澆水也應該保持在一周一次。就化控而言,主要是針對植株旺長的趨勢而進行的,一般是當現蕾后到開花的前期對其進行多效唑的均勻噴灑。而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其病害的預防則是從種薯開始的,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對病種薯和爛種薯進行處理。
(1)對指導思想進行明確。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其科學發展觀是作為依據而存在的,另外,更應該將技術創新作為支撐,保證馬鈴薯產業的不斷發展,并且將產業發展作為主線,擴大生產種植面積,增加單位面積生產量,進而提升馬鈴薯種植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2)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在馬鈴薯種植的過程中建立良種繁育體系是尤為重要的。就具體而言,可包括種薯品質的改良、強化脫毒薯種的繁育、建立健全種薯的質量監控體系。
(3)對技術路線進行優化。在我國,發展馬鈴薯的技術路線應該以優勢產業作為主,其目標則應該設立在優質專用上,形成技術模式與體系,然后再應用技術模式進行創新推廣,最終達到提升效率和普及率的作用。另外,堅持做到五個結合,即行政與推廣結合、良種與良法結合、集成與推廣結合、宣傳和培訓結合、技術和產品結合。
綜上所述,馬鈴薯是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之一而存在的,其更是作為老百姓的經濟支柱而存在的,因此,提升馬鈴薯的種植質量和量產也就成了現今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總結過往的經驗不難發現,積極引進栽培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馬鈴薯種植產業的水平。另外,在大力運用馬鈴薯栽培技術的過程中,也應該相應的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從而在未來的發展中贏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1]談克毅,王姣敏.淺談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5):16-17.
[2]馬金霞,姜麗霞.內蒙古農業現代化技術創新運用淺析——以馬鈴
郭陽隆(1968-),湖北恩施人,主要研究方向: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