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輝
(永城職業學院,河南 永城 476600)
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創新研究
于艷輝
(永城職業學院,河南 永城 476600)
高等職業院校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在教學的過程中以理論教學和實踐為重,尤其在機械制造方面。我國多年來對高素質人才方面的需求供不應求,而機械制造和自動化專業一直排在人才需求的前列。高等職業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創新能力,導致教學效率大大降低,專業人才的缺乏。文章針對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同時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途徑。
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專業化;教學創新
高職院校發展多年以來,在體制改革和創新方面相對滯后,教學效率質量不如本科院校,導致學生形勢來看,高等職業院校專業人才缺乏,其學生在實踐課堂上動手能力不強,且綜合素質水平低于標準。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目標不明確且與專業結構同趨化。盲目追求專業的數量,使教育目標背離了發展戰略。2006年,國家教育部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類型,背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是高職院校重點培養的專業之一,它較系統的掌握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學生通過掌握機械制造技術可以使學生在將來社會有立足之地,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現實意義。
(1)課程設置不合理。高職院校在教學方面,基礎理論課往往多于實踐課。目前,高職院校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且教學目標不確定,往往就會造成教學效率低下。在教學課堂上,注重基礎理論課程,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國家教育部指出,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化社會的重要支柱,是培養具有一定的管理經驗技術型人才。而就對現今高職教育發展來說,在教學上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基礎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實踐中去,教學內容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課堂上,教師沒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對知識缺乏探索和研究精神。課程知識存在抄襲的現象,學生積極性不高。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培養學生的技術,不是輸送高級科研人才,所以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教學方法單一。在高職學校中,由于教學注重理論課程,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不能相結合,學生不能夠很好地吸收所學的專業知識,機械制造和自動化專業是一門注重實踐的課程,學生只憑課程的基礎理論是往往不夠。雖說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占主導地位,但理論課程內容往往枯燥,會出現教師在講臺上課,學生在課上各做各事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對知識的探索精神,從而導致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能很好的發揮。加之課堂無法活躍,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性不強,不能有效的和學生建立關系,使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不了解,無法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目前,高職學校學生實踐效果不佳且缺乏理念,學生對學習缺乏積極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創新意識。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實踐人才的重任,在教學方面上,效率比教學計劃相對來說要低許多。
(3)實踐教學內容不足。高等職業學校的重任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滿足社會上人才的需要,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在教學特點上應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多開實踐課程,將學生所學的理論和實踐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但高職學校在實施教育體系時受到應試教育和資金的影響,導致教學效果低下,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不強。在資金投入方面,學校的基礎設備設施跟不上技術的發展以及設備不足。教師在上課期間教學形式單一,僅使用一些示范,讓學生無法參與到活動中,對知識無法深入地了解,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吸收知識。學校機械質量的低下造成學生動手能力差,學生實踐能力低下,其導致教學計劃無法實施,學生發展空間也會受到限制。學生出了社會之后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甚至生活得不到相應的保障,造成消極的影響。
(1)優化課程設置,做到教學重點突出。高職院校應把重點目標放在學生實踐方面,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確定好教學目標,《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要培養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由于機械制造和自動化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學校需要改變課程合理的配置,對課程進行相應的調整,增加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要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制定具有針對性措施的教學方案和內容,如何有效地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是高職院校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高效化,從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可采取強強聯手的方式,和多所優秀的學校進行合作,與企業建立良好的關系,學校可建立信息平臺,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動態,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反饋和匯報。學校在期末時不僅要考核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同時也要考核學生的技能訓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學校在教學期間可根據學生的差異性,深入了解學生的狀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案,挖掘學生的個性和天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2)致力于機械制造教學創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校在發展期間要全面對機械制造進行相關的調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天賦,在課堂上采取新穎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的與學生進行探討和分析,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在課堂上活躍氣氛,有利于增加學生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對知識具有大無畏的探索精神以及鉆研學習的精神。教師在教學上要使課堂變得“有趣味性”,可使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來活躍課堂,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自我領悟和思考,使學會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更好的將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并掌握技術的技巧性。學校可根據機械課程的特點開展相應的活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的知識布置具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自主完成,或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完成任務。教師合理的分配小組后根據小組的接受能力分配任務,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后可以與組內成員進行交流,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3)建設教學實驗室,強化專業教學實際效果。政府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增加設備投資的力度,大部分院校因為設備不足影響了學生學習效率,因此,政府大力投資學校,學校應大量的購買設備,多開設實踐課程,使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學生學習機械制造的保障。高職學校的發展是以學生的實踐為主,因此,要提高學習效率,就必須完善學校設備的不足,建立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的實驗室,保障學生的實踐能力。要積極的順應時代科技的發展潮流,不斷的研發新工藝,為將來學生走出社會后有了保障。學校可安排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對自身情況也有了深刻的認知。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在培養大量優秀人才的道路上還需積極的摸索,就目前的形勢,高職院校還需面對大量的問題,高職院校在發展期間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建立合理的教學機制,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拓學生的思維并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促進社會教育穩定發展。
[1]朱紅波.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5(4):12-13.
[2]吳鐵軍.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2012,6(3):56.
[3]劉楠楠.淺談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與技能型人才的培養[J].農業與技術,2011,4(6):21-22.
于艷輝(1982-),女,河南通許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機械工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