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納,費迎春,黃利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小兒外科,廣東 廣州 510080)
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男性患兒圍手術期的護理
趙 納,費迎春,黃利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小兒外科,廣東 廣州 510080)
目的探討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男性患兒圍手術期的護理路徑。方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小兒外科對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男性患兒3例實施手術治療。對3例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男性患兒實施互利計劃及心理干預。結果圍手術期的精心護理對手術效果及術后病情的恢復起到重要的作用。圍手術期護理效果滿意。經過12個月隨訪,1例患兒膀胱容量小,泌尿系反復感染,多次返院行膀胱鏡探查,其余2例每日可自行排尿,生活質量提高。結論
患兒;尿道上裂;膀胱外翻;石膏托固定;圍手術期;護理
膀胱外翻(exstrophy of bladder)是一種極其罕見的泌尿系統先天性畸形。膀胱外翻表現為恥骨聯合分離,腹壁發育不良,膀胱粘膜暴露于腹壁外,常合并尿道上裂,呈完全性尿失禁[1]。由于膀胱外翻,膀胱粘膜和輸尿口外露,很容易導致腎積水、尿失禁及上行性腎盂腎炎,未經治療者半數因感染死于兒童期[2]。2011年~2015年,我科收治了3例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男性患兒,均采用在全麻下行髂骨鋸骨,恥骨聯合閉合,膀胱、尿道成形術,術后骨盆外用石膏托固定,懸吊雙下肢。這期間我們采取一系列的護理措施,現將護理過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男性患兒3例實施了手術治療,年齡為2個月~2歲1個月,臨床表現均為腹壁上可見完全外翻的膀胱和溢尿的輸尿管口,膀胱壁水腫明顯,尿道北側壁缺失。外翻的膀胱逼尿肌功能不全,無法正常排尿。局部皮膚及粘膜因受尿液刺激有異味,其中2例皮膚有皮疹,1例下腹部皮膚有破損,約2 cm×1 cm。患兒營養狀況一般,生命體征平穩。
1.2 方法與效果
我科3例患兒均采用在全麻下行髂骨鋸骨,恥骨聯合閉合,膀胱、尿道成形術,術后留有尿管,膀胱造瘺管,骨盆外用石膏托固定,懸吊雙下肢,使患兒臀部與石膏托之間無壓力,腳踝處及雙膝蓋處用棉墊包好,用繃帶約束使雙下肢懸吊,膝蓋處呈90°,四周后,可放下雙腿,拆掉石膏。出院后,經過12個月隨訪,1例患兒膀胱容量小,泌尿系反復感染,多次返院行膀胱鏡探查,其余2例每日可自行排尿,生活質量提高。
2.1 術前護理
2.1.1 濕疹的處理
由于長期尿液由外翻膀胱出溢出,造成2例患兒腹部、會陰部及大腿內側嚴重濕疹,1例患兒下腹部皮膚下腹部皮膚有破損,約2 cm×1 cm。對于會陰部及大腿內側的濕疹我們采取的措施是:用0.9%生理鹽水清潔,待干后外涂爐甘石洗劑;4天后濕疹均消失。對于有破損的皮膚措施是(1)用0.9%生理鹽水清潔,外涂造口護膚粉,然后噴皮膚保護膜;(2)用橋式保護架暴露破損部位的皮膚,然后持續用電動負壓吸引溢出尿液,保持局部皮膚干燥;1周后,皮膚破損處皮膚潔,無滲液,可見紅色肉牙組織生長。橋式保護架:即一種拱形架,材料選擇不銹鋼,它可直接放置床上,讓患兒位置可放置上腹部以下,使下腹部、會陰部置于它的保護下,然后覆蓋棉被,可撐起被蓋,讓患兒保暖的同時,也可讓皮疹或破損的地方暴露。
2.1.2 腸道準備
術前晚及術晨給予開塞露塞肛,協助患兒排便;凌晨2:00后開始禁食禁飲,術晨7:30遵醫囑予肌肉注射魯米那和海俄辛后,送入手術室。
2.2 術后護理
2.2.1 引流管護理
患兒術后留有胃管(肛門排氣或排便后拔出)、尿管及膀胱造瘺管,管道堵塞或者過早的脫落,直接影響到患兒術后的愈合,因此管道的護理尤為重要。用薄膜敷料將尿管及膀胱造瘺管固定在下腹部處,避免固定膀胱部位傷口位置及大腿部(預防患兒腿部活動導致管道脫落),做好約束,防止患兒躁動導致管道脫落;保持引流管通暢,使用抗反流尿袋,將管道固定在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反流引起泌尿系感染,并每周更換一次抗反流尿袋,引流袋的下緣不要接觸地面,防止細菌感染。
2.2.2 皮膚護理
由于患兒石膏托固定骨盆,并用繃帶固定雙膝蓋以下部位,此處的皮膚明顯受壓及長期的臥床,導致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具體措施(1)減少誘因:石膏托內用棉墊墊,避免石膏托直接接觸患兒皮膚,尤其是石膏托邊緣處,保持棉墊平整,清潔干燥無渣屑。(2)患兒背部無石膏托固定的部位,可墊一于石膏托厚度相當的墊枕,避免背部石膏托的邊緣處與皮膚造成壓痕、摩擦。(3)保持皮膚清潔干燥:①及時更換汗濕衣服;②骨突處涂凡士林軟膏,以保護、潤滑皮膚,皮膚破損處不可涂抹;③大便后要及時更換尿布,防止汗、尿、糞浸漬;④避免局部長期受壓:每2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注意石膏托的位置,防走位;幫助患兒按摩受壓的皮膚,促進血液循環。⑤防止摩擦力和剪切力損傷皮膚:為患兒更換床單或內衣時一定要抬高患者,避免拖、拉、拽等動作的出現。更換石膏托時,需要兩名醫護人員配合,一名工作人員將患兒整個托起,另外一名工作人員更換石膏托;⑥腳踝約束時的皮膚,要班班床邊交接,并予按摩。
2.2.3 鍛煉膀胱儲尿功能
膀胱外翻矯正術成功的標準是膀胱具有正常儲尿和排尿功能。患兒術后第4周開始訓練膀胱功能,我們首先全天加閉膀胱造瘺管,若無液體從膀胱造瘺口處滲出,第三天予拔出膀胱造瘺管及夾閉尿管,由于患兒較小,不能自我控制排尿,并且膀胱容量較小,采取夾閉1 h,開放30 min的方法,并觀察有無尿液從尿道口或膀胱造瘺口處滲出,若有滲出,及時開放尿管,加閉30 min,開放30 min,可直至完全拔出尿管。經過儲尿功能的訓練,患兒膀胱儲量有5 mL增加到20 mL。
2.1.4 心理護理
在實際工作中,開展心理護理會獲得藥物和手術所不能獲得的療效。患兒由于年齡小,手術風險大,此類疾病在治療方面又比較困難,周期長,小兒反復穿刺的困難,患兒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家屬心理會承受比較大的壓力。這就要求我們不但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與技巧及嫻熟的護理技術,還要要積極評估患兒家屬及患兒的心理狀況,患兒雖然年齡比較小,但也不要忽略患兒的心理,要主動與其交流,對他們親切的摟抱、輕拍、撫摸等,讓他們感受到安全感;耐心傾聽患兒家屬提出的問題,給與認真、詳細的解答,健康教育要詳細,且通俗易懂,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患兒著想,取得家屬的信任,讓家屬能夠全面了解此類疾病,消除其對此類疾病的恐懼感,讓家屬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機參與患兒的護理過程。
[1] 章 潔,萬嫣敏,顧 鶯.5例小兒膀胱外翻修復1期手術的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3(17).
[2] 王 佳.1例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男性患兒行骨盆截骨膀胱內翻術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1,18(6A):49.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3.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