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鳳
(陽江市陽東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廣東 陽江 529500)
雙球囊導管聯合縮宮素與人工破膜在足月妊娠引產中的應用
彭小鳳
(陽江市陽東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廣東 陽江 529500)
目的 探討雙球囊導管聯合縮宮素與人工破膜在足月妊娠引產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82例需行足月妊娠引產的初產婦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1例。所有產婦均采用雙球囊導管促宮頸成熟。球囊取出后,對照組靜脈滴注縮宮素,觀察組靜脈滴注縮宮素聯合人工破膜。比較2組產婦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及產程時間、產后2 h出血量,觀察2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較對照組顯著增加(P<0.05),產程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5),產后2 h出血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軟產道損傷、產時發熱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雙球囊導管取出后靜脈滴注縮宮素聯合人工破膜可有效提高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縮短產程,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
雙球囊導管; 縮宮素; 人工破膜; 足月妊娠引產
足月妊娠引產成功與否跟宮頸成熟情況關系密切,引產前對不成熟宮頸進行促成熟干預非常重要。雙球囊導管是一種機械促宮頸成熟方法,可直接對宮頸進行擴張,促進內源性前列腺素釋放[1]。但在宮頸擴張2 cm及以上之后可因缺少有效宮縮從而宮頸口再次閉合的現象導致引產失敗。為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方法探討雙球囊導管聯合縮宮素與人工破膜在足月妊娠引產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陽江市陽東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需行足月妊娠引產的初產婦82例,年齡21~36歲,平均(27.62±2.29)歲,孕周40+6~42周。將82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1例,2組年齡、孕周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所有產婦均采用雙球囊導管促宮頸成熟:先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后放置窺陰器,消毒宮頸、陰道,對宮頸前唇或后唇進行宮頸鉗夾,將球囊導管輕柔插入,確保兩個球囊都通過宮頸內口,先往子宮球囊導管注入40 mL生理鹽水,向外牽拉導管,使膨脹子宮球囊抵達宮頸內口;陰道球囊露出宮頸外口,并逐漸給予20 mL生理鹽水注入,膨脹后兩個球囊均在宮頸內外口,此時可將窺陰器取出,并向兩個球囊導管分別注入20 mL生理鹽水直至達到80 mL,導管在產婦大腿內側用膠布固定。放置時間12 h,并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若有子宮過度刺激、臨產、胎心異常、胎膜破裂、陰道出血量多于月經量、胎膜破裂等情況則提前將球囊取出。
在進入產房后監測胎心情況,對照組將球囊取出后靜脈滴注縮宮素(2.5 U縮宮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初始速度為8滴·min-1,后增至40滴·min-1,在宮口擴張3 cm后停用[2]。觀察組在對照組靜脈滴注縮宮素基礎上行人工破膜:排空膀胱,嚴格消毒會陰后給予人工破膜并監測胎心,破膜后1 h若無規律宮縮給予縮宮素靜脈滴注。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產婦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及產程時間、產后2 h出血量;觀察2組不良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對照組引產成功30例(73.17%),陰道分娩15例(36.59%),產程時間為(15.39±2.77)h,產后2 h 出血量為(289.39±53.57)mL;觀察組引產成功37例(90.25%),陰道分娩34例(82.93%),產程時間為(7.51±1.41)h,產后2 h出血量為(285.51±52.61)mL。觀察組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較對照組顯著增加(P<0.05),產程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5),產后2 h出血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軟產道損傷、產時發熱和新生兒窒息分別為3、3、2例,觀察組分別為4、3、2例,2組軟產道損傷、產時發熱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雙球囊導管可通過位于宮頸內外口兩個充盈球囊提供穩定溫和張力,實現對宮頸的機械性擴張,還可通過宮頸局部刺激作用對內源性前列腺素分泌進行刺激,達到軟化宮頸和提升宮頸評分[3-4]。但在宮頸擴張2 cm及以上之后可因缺少有效宮縮從而宮頸口再次閉合的現象導致引產失敗。而縮宮素可有效誘發規律宮縮[5-6];人工破膜可以誘發前列腺素和縮宮素釋放,有效誘發宮縮,此外,人工破膜還可有效了解羊水情況,對于過期妊娠和羊水過少的情況尤為重要,具有產科處理指導價值。
筆者采用對比研究方法探討雙球囊導管聯合縮宮素與人工破膜在足月妊娠引產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較對照組顯著增加(P<0.05),產程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5),而2組軟產道損傷、產時發熱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雙球囊導管取出后靜脈滴注縮宮素聯合人工破膜的效果優于單純靜脈滴注縮宮素,可有效提高引產成功率、陰道分娩率,縮短產程,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雙球囊導管取出后,有潛在損傷宮頸、感染和胎膜早破等風險,引產需掌握雙球囊導管促宮頸成熟適應證,并在術前除外陰道炎者,術中加強對產婦體溫的監測,并在術后常規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的發生[7-8]。
[1] 付帥,紀艷潔,李云秀,等.雙球囊導管在剖宮產術后再次孕足月妊娠引產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3,34(12):1898-1900.
[2] 張力,劉興會,衛薔,等.雙球囊導管在足月妊娠促宮頸成熟和引產中的應用[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4(3):497-501.
[3] 周奮梅,王海榮,孫艷蘭,等.雙球囊導管在促宮頸成熟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7):838-840.
[4] 趙淑芯,趙鑫鑫,王貽英,等.地諾前列酮和雙球囊導管在羊水過少產婦引產中的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5,31(8):628-630.
[5] 崔小妹,何慎玲,謝麗萍,等.子宮雙球囊導管促宮頸成熟引產107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4,13(1):43-44.
[6] 任虹,張霖,范劍虹,等.COOK雙球囊導管在足月妊娠引產中的臨床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17):3282-3285.
[7] 田敏,李萍.雙球囊導管促宮頸成熟及引產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6):101-102.
[8] 王艷麗.雙球囊導管聯合人工破膜和縮宮素在足月妊娠引產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6,9(5):403-406.
(責任編輯:況榮華)
2016-11-04
廣東省陽江市科技計劃項目(社發[2015]52)
R714.4
A
1009-8194(2017)01-0044-01
10.13764/j.cnki.lcsy.2017.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