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平,馮惠霞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廣東 佛山 528000)
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
黃偉平,馮惠霞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過程中急診護理流程對搶救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據急診護理流程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急救護理流程,觀察組給予優化急救護理流程。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急救時間及搶救效果。結果 觀察組接診至確診平均時間為(12.20±3.95)min,確診至救治平均時間為(27.83±6.63)min,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搶救成功率為71.13%,觀察組為90.72%,觀察組搶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實現了快速搶救治療,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綠色通道,縮短診斷和治療的等待時間,提高各護理環節銜接的有效率,規范化急診護理管理,加強風險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急診護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系統危重癥疾病,主要由于患者心血管損傷或循環障礙導致,起病急、病情發展快,可對心臟及其他器官組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具有較大的風險。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中關鍵在于及時診斷和盡早干預[1]。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遵循急診救治流程的基礎上,建立優先綠色通道,對急診搶救各項護理環節進行梳理和整合,開展高效化、連續性、系統化開展診斷、評估和治療,避免護理工作遺落,提高各護理環節的銜接性,從而達到提高搶救效果的目的[2]。本文將以我院收治的1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在不同急診護理流程下的搶救效果,為提高臨床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成功率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齡56~89歲,平均年齡(70.94±3.05)歲,其中男118例,女76例。根據不同的急救護理流程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急診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急診護理流程。
我院自1016年推廣實施優化急癥護理流程給管理,制定有相關實施意見及管理辦法,根據不同科室和不同類別危重癥制定有相應的實施方案。120急救中心在接受指令后,立即與急診室聯系,實時反饋患者病情,急診室做好人員及設備的準備工作。針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搶救,我院急診科室組建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心內科護理團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前急診護理團隊即呼叫院內心內科專家小組準備到位,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護理人員開展開放靜脈通道、輔助呼吸、吸痰、氣管插管等操作,連接心電監護儀,進行血液采集、心電圖、影像學等各項檢查,做好除顫等各項搶救準備工作,在15 min內確診[3]。同時,護理人員進行皮試、留置導管操作,做好治療用藥準備,保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并做好相應記錄。確診后立即將患者送往治療科室,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做好術前準備準備工作,由專責護士運送并做好與手術醫師的交接工作,告知患者家屬病情,引導家屬填寫資料辦理相關手續,詳細記錄患者確診時間和治療等待時間[4]。在優化護理流程中,護理人員嚴格遵守操作流程實施操作,從入院引導、搶救用藥、手術室準備、器械準備等個護理環節著手,縮短患者檢查、診斷及運轉時間,加強急診風險控制管理[5]。
1.3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急診搶救耗時分析
分析不同急救護理流程下197例患者的急診搶救時間,結果顯示,觀察組接診至確診平均時間為(12.20±3.95)min,確診至救治平均時間為(27.83±6.63)min;對照組患者接診至確診平均時間為(20.86±7.28)min,確診至救治平均時間為(40.17±7.24)min。觀察組急診搶救各項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
2.2 急診搶救成功率分析
分析兩組患者急診搶救效果情況,結果顯示,對照組69例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71.13%;觀察組88例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90.72%。觀察組搶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對患者的生存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患者搶救護理治療直接與預后情況密切相關。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實施中,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護理措施進行明確劃分,護理人員根據方案指南開展護理工作,相互配合、職責明確,有效縮短患者的等待時間。同時,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具有針對性強的特點,避免護理人員操作中出現慌亂、遺漏、重復操作的現象,全面提升急診護理質量。各個護理各環節共同開展,加強了各科室之間的部門交流,有效排除了流程障礙,為患者入院治療的辦理提供了便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急診搶救各項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搶救成功率為71.13%,觀察組為90.72%,觀察組搶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診搶救護理水平,為患者提供及時的溶栓治療,有效減低患者心血管及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的損傷,對于患者康復及肢體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實現了快速搶救治療,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綠色通道,縮短診斷和治療的等待時間,提高各護理環節銜接的有效率,規范化急診護理管理,加強風險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值得在急診室中廣泛推廣。
[1] 陳朝瓊,田 民,李海燕,等.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75):326.
[2] 劉 巖.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20):155.
[3] 張雪芳.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137+140.
[4] 阿依仙木姑?木沙.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7):206+208.
[5] 李穎杰.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及時間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1):98-99.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0.13.02